为什么隋唐两朝前仆后继征战高句丽?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ddstev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消灭高句丽。
  高句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隋唐君主不倦征伐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遗憾的是,大多数史书对于征伐的原因都是从表面上一带而过的,无非就是“不顺天命”、“不臣之礼”,没有涉及征伐的深层次原因。但是唐太宗的一席话令人深思,贞观十九年,在出征前,太宗谓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好一个“不遗后世忧也”!太宗这句话堪称道出了征伐高句丽最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史书虽对征高句丽起因记载不详,但观察秋毫,主要原因在于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已发展成为东亚一个强大的地区性王国,对隋唐复兴构成了最直接最危险的威胁。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对于隋唐,犹如前三世纪迦太基对于罗马,十七世纪满清对于明朝,十九世纪日本对于中国,二虎不可兼存,隋唐要想兴盛,必除高句丽不可。
  一、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决不再是一个地区性的强国,而是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国,具备与中国争夺东亚霸权的潜力。唐史载:“高丽,本扶余别种也。地东跨海距新罗,南亦跨海距百济,西北度辽水与营州接。其君居平壤城,亦谓长安城,汉乐浪郡也。”高句丽人本是扶余古人的一支,于秦汉之季建国,建国之初,仅在浑江、鸭绿江中游占据一小片土地,范围和面积还不到今天一地级市大,人口也少得可怜。与其说是建国,不如说还只是一个部落领地。可是高句丽的领导人和其他民族不同,善于经营,长远筹划,能够立足根据地,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地盘。对于中原王朝,采取表面顺服,暗地积力的策略,如果中国出现内乱,则乘机侵占土地,增强实力。经过500年的不懈努力,至六世纪,高句丽已成为东亚地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强国,直接威胁大唐崛起。
  二、高句丽的国家结构兼有农耕和游牧两个形式,组织严密,国家军事潜力大,兵民不分,战斗力强。根据分析,高句丽人依山筑城,垦田游猎,以农耕为主;但又带有很强的游牧民族特点,秋冬之季是其狩猎季节,加上不断征服了沃沮、夫余等游牧民族,游牧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样,高句丽在军事上,对农耕民族的筑城攻防和游牧民族的骑射都能吸收其优点,为其国家军力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就是为什么在隋唐征讨战争中高句丽军队进能远攻,退能守城的原因所在。相比较突厥这样纯粹“马背上的国家”,高句丽国家组织稳定,有正常的经济基础,军事潜在威胁也就更大。有了这样强大的国家军事组织,高句丽也就具备了与中原政权相对抗的实力。
  三、在意识形态上,高句丽保持着部落的纯朴民风,并未完全接受儒家文化。大家切莫将高丽和后来的朝鲜王国并论。朝鲜王国是一个典型的儒家文化古国,而高句丽则不是。史载“高句丽礼灵星及日、箕子(中国商王室成员,商朝灭亡后逃至朝鲜半岛建国)、可汗等神。国左有大穴曰神隧,每十月,王皆自祭。人喜学,至穷里厮家,亦相矜勉,衢侧悉构严屋,号局堂,子弟未婚者曹处,诵经习射。”可见,高句丽的民风是原始淳朴的,在国家意识形态上和中国存在较大差别,虽也有中华血统,但又混合了西北少数民族的血统与彪悍。儒家文化讲究仁义,接受儒化的国家侵略性和危险性就会减退(除日本变异的儒学外),但高句丽则没有,因为中国商王朝时儒学尚未形成,故高句丽虽奉中国的商王室箕子为祖先神之一,却不认同儒家文化,反而受西北异族文化影响较深,高句丽对中国的威胁也就更大。
  四、六七世纪的亚洲国家关系上,高句丽的结盟和征伐已对中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六世纪,高句丽已在东北亚兴起,周围各国纷纷臣服,回纥等善战的游牧民族都已为其所用,就连强大的突厥汗国也已和高句丽结盟,不断侵扰中国的北部边境,相对于国家发展仅是雏形,极不稳定的突厥,高句丽是起主导作用,威胁更大。在朝鲜半鸟上,百济已成为高句丽的盟友,而另一个国家新罗则面临着高句丽、百济和日本三方的威胁,国家时刻都在生死存亡中。这时,高句丽的战略目标是:在朝鲜半岛,制定先消灭新罗,最后消灭百济,统一半岛的计划,不断加强对新罗的攻势,这是高句丽首要的战略计划。在北方,进一步巩固东北亚的根据地,慑服各族,对突厥采取结盟利用战略,分化突厥和中原王朝的关系,挑起战争,以收渔利。对中国,首先积极备战;第二采取表面上绥靖政策,不断进贡予以麻痹;第三挑动中国河北一带的地方势力和军阀们对抗中央(如北齐贵族等),破坏中国的统一;第四小股部队不断侵扰,削弱中国边防。
  相对于高句丽来说,早已儒化的新罗国危险性较小,新罗一直也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这一点,隋唐君主们都是清楚的,这就是为什么当唐太宗听说新罗被高句丽围攻告急时,下定决心要干涉的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隋唐时代对高句丽大加讨伐的真正原因。这只能归纳为一句话:没有征高句丽战争,就不会有中华隋唐的兴盛。隋唐时代百万中华将士的鲜血不会白流。
  现在大家都知道强大的罗马帝国是今天西方文明的源头。殊不知在公元前三世纪罗马兴起时,在地中海对岸北非境内,还有一个和罗马同时兴起的王国:迦太基,这个国家同样兴盛强大。面对同时兴起的两个国家,地中海只要一个,虽然残酷但却是现实,于是,按优胜劣败的原则,罗马和迦太基展开了持续近一个世纪的三次布匿战争。有好几次,迦太基的军队都打到罗马城下,但罗马上下同心,同仇敌忾,最终战胜了迦太基,将迦太基城夷为平地。每当读起这段历史时,我就会想起隋炀帝浩浩荡荡地征高句丽之战,这位才华横溢但冲动不已的君王,面对横尸遍野,天下沸腾,万人骂名,在辽河边恐怕也感慨无人知己了。
  高句丽国的崩溃铸就了隋唐的辉煌。同样,大英帝国的兴盛不也是征讨的结果吗?没有满清四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日本也不会有战胜西方列强称雄亚洲的资本。美国的强盛呢,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掠夺和奴役。整个一部大国的强盛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杀戮史。这很残忍,但只有强者才能得到尊重,要想得到尊重,必须遵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法则。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经历了人生的沉浮,品尝了人间的五味,纵观了人世的百态,放下了人性的妄念,才开始慢慢地品出茶的味道来。茶里品生活,茶中的智慧,只有爱茶的人才能领悟,茶之道,茶知道。  关于朋友:酒逢知己千杯少,茶逢知己一杯醉。朋友不在量,而在于质量。有些朋友,没有酒的浓烈,只有茶的淡雅,在你得意时,逆耳忠言,在你失意时,排忧解难。人生遇几杯好茶便欢喜,人生有一两个知己便足矣。  关于生活:茶有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
期刊
《跟掌门学养生》系列之二——  “太极女人”为何可以远离癌症?  练太极对女人来说,最大的益处是可以时刻保持正常的体温,做个健康暖美人,这对女性预防疾病尤其是癌症类疾病意义重大。为什么心脏、脾脏、小肠很少有得癌症?是因为这几个器官温度高。心脏虽然只有人体体重的1/200,却负责提供人体1/9体温;脾脏则是红血球集中的地方,同样属于高温器官;小肠要负责消化,必须经常活动,自然会比较温热。而易得癌症的
期刊
问:让孩子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词、古文有什么意义?  答: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  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  慢慢的,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
期刊
背景资料:《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中医的“圣经”,是几千年医药养生的源头活水。其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承载了独特的“中国式”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又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它不同于西医,它还在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黄帝内经》是国学经典中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
期刊
立春:不是季节而是内心  一本农历书,被时光之手轻轻翻开第一页,这是崭新的一页——“立春”。  立春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喻意春季的开始,时间在每年2月3-5日之间,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说起古人,真是太可爱、太有智慧了。立春,一个“立”字,让人禁不住生出无限的遐想,立为建之意,春木之气始至。春立于冰雪莺难至之时,所谓“玉润窗前竹,
期刊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市区枫树山蟠龙岗,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馆内竹木青翠,溪湖鱼跃,古建筑错落有致,瓷文化绚丽多彩。幽雅的自然环境与古朴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集明清建筑保护、文物收藏、瓷业习俗研究与展示、旅游接待为一体的园林式国家三级博物馆。  目前,该馆不仅保存着极具地方特色的11栋明、清世俗建筑,还
期刊
2013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十五),已经息隐半个多世纪的邹溪稻花会再现浙东鄞州邹溪。  当日早上5点,已有200多年历史的浙东鄞州邹溪庙稻花会,在鼓乐声中,拉开了盛大大巡游活动序幕,这个已经停止了60多年的稻花会,是鄞州旧时著名庙会之一,2011年,当地人民为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重新对邹溪稻花会进行了整理、归类。早时,每到水稻接近扬花季节,农民就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举行稻花会,祈求神灵保佑丰收在望的
期刊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是战国中期的一篇儒家典籍,其中有这样几句:“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自命出”“命自天降”。把这几句话联系起来分析将使我们对先秦儒家如何了解“性情”问题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这样解释这几句话:人道是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着情感开始而有的,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是由人性中发生出来的;人性是由天命给予人的,天命是“天”所表现的必然性和目的性。从这几句话看,“道始于情”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十分重要的一个命
期刊
山东省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在整个国家文化大版图、大格局当中具有特殊地位。著名的五大圣人皆出自山东,包括儒家学派的始祖、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以及孔子的四配:亚圣孟子、复圣公颜回、衍圣公曾子、述圣子思。山东是学习传播国学经典的朝圣之地,在这里可以探索圣人足迹,感受圣人气息。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加强孔子及儒
期刊
熬,从火,敖声。“敖”有“抬高”的意思,与“火”联起来表示“隔空加热”,原指烹调工序,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日子。“慢慢”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  人生天地间,无论你如何年轻,如何坚强,如何伟大,也很难逾越一个“熬”字。有人说,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