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育的“平权”与内耗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b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理工学院联合入学考试结束后,学生走出考试中心

  前段时间,印度高分喜剧电影《起跑线》被引进中国大陆。影片讲述了一对印度的中产夫妇,为了能让女儿进入名牌私立幼儿园费尽心力,在富人、中产和穷人三个阶级中来回穿越的故事。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片中不堪重负的父母、教育商品化、阶层固化,每一个都好像是本土故事一般自然。
  印度作为“金砖友国”,经常被西方人以“龙象之争”和中国放在一起比较。然而,印度的教育究竟是个什么状况呢?

英语:一种身份象征


  今年春节有幸去了印度旅游,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大概会是“光怪陆离”。前一分钟地狱,后一分钟天堂。
  街上难以忍受的高分贝噪音、人车动物混杂的交通,路边简易厕所的尿臊味、鲜艳夺目的各色香料,时时刻刻冲击着你的感官,一切显得混乱而又似乎自有章法。
  在整体的混乱当中,印度的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显得生气勃勃,女孩子们扎着麻花辫,总会带着探究而好奇的眼神打量你。如果在旅游景點相遇,他们还会热情地把你拉来一起合影。
  在从新德里往东南去往阿格拉(泰姬陵所在地,位于北方邦西部)的火车上,坐在对面的一个印度小哥一直在偷瞄我们,终于在火车开动15分钟后,忍不住找我们搭话。
  他是IT专业的大学生,这趟准备从新德里坐40多个小时的火车去“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卡纳塔克邦首府)做项目。他对我们问东问西,英文表达流利。英语是印度大学的主要授课语言,但印度英语以难懂的口音出名,而且在印度,真正会说英语的人只占10%左右,英语水平也成了划分阶层的依据。
  电影《起跑线》中,上流社会交流都用英语,甚至以讲印地语为耻。现在的印地语,被戏称为“英地”,其中夹杂着大量英语词汇。“纯印地”似乎只存在于课本上。电视台的印地语频道收视率很高,但除了印地语新闻以外,节目主持人经常是两种语言混着说。报纸也一样,主要是英文的天下,印地文报纸种类很多,但发行量却远不如英文报纸。
  另一方面,印度本土“使用人口超过100万”的语言大概有129种。尽管印地 语作为第一大语言,使用的人口超过40%,但其他印度人并不愿意丢掉自己的语言而学习印地语,英语似乎成了最好的折衷选项。尤其在印度南方的几个邦(如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安得拉邦),由于IT业相对发达,有出国志向的年轻人,更愿意学习作为世界通用语和高科技语言的英语,而不是身边没多少乡亲会说的“北方的”印地语。有钱的家长,会把小孩送到收费不菲的私立中小学,去接受英文授课的基础教育。

种姓:贱民靠什么翻身?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印度是大范围采取积极“平权”措施的极少数国家之一。种姓制度在这个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为了打破这种不平等,政府在1948年印度独立后把保护落后群体写进宪法,为低种姓和经济条件落后的群体提供优待政策。
  这里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议会席位和政府工作方面享有专门的配额,具体因每个邦的政策而异,一般可以达到50%甚至70%的配额比例。电影 《起跑线》里的主角爸妈,为了孩子进入精英学校,钻空子套取穷人的录取配额,利用的也是这样的政策。
  落后阶层具体是指“表列种姓”,也就是低种姓人群,占总人口19.7%。主要是指达利特(所谓“不可接触者”,只能从事掏粪、清扫垃圾、殓尸等低等工作),也包括一些转信其他宗教的印度人,比如印度的佛教徒89.5%都属于“表列种姓”。

  电影《起跑线》中,上流社会交流都用英语,甚至以讲印地语为耻。

  以印度的最高学府—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为例,15%的入学名额属于“表列种姓”,7.5%的名额属于“表列部落”,27%的名额属于“其他落后阶层”,合占49.5%。
  非落后群体,在剩下的一半名额里“择优录取”,即便被优待的“落后群体”学生达不到学校的最低录取标准而没有招满,名额也不能转给普通学生。
  出生在印度,教育的机会真正是一半看出身,另外一半才是“99%的汗水加1%的运气”。
电影《起跑线》剧照

  由于女性在印度的地位非常低,识字率不到70%,2018年的劳动参与率仅有28%,女性也有一个独立的保留配额,具体来说,国家范围内所有政府的工作职位的35%,以及印度理工学院14%的学位,保留给女性。

  教育的“公平”,反而可能造就整体水平“一代不如一代”的稀释效应。

  我的印度朋友,忧心忡忡地表达了对这种制度的顾虑。从知识水平和能力来说,降低标准录取的来自“落后群体”的学生比不过普通学生,却要在统一标准下竞争,同时又承担了太多来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改变命运的期望。近年来,印度理工学院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而几乎90%的当事人都来自“表列种姓”或“表列部落”。
达利特在恒河边清扫遗体火化后的灰烬
  这种积极“平权”政策,也意味着学生的质量下降,而这些学生以后也会成为老师或者政府要员,没有可以匹配的能力却被委以要职,造成整个国家竞争力的下降。
  教育的“公平”,反而可能造就整体水平“一代不如一代”的稀释效应。
  政治方面,这种优惠政策反而变成了政客的一种武器。由于“落后群体”在人数上的优势,政客往往用承诺增加“落后群体”配额的手段来获得选票。“落后群体”的配额比例也层层加码。这几年,经济落后的群体也被纳入了配额范围。

赴美:精英们用脚投票


  “落后群体”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印度政府的“社会正义与权益部”负责每隔一段时间对各阶层人群进行统计,并相应调整他们在政府配额中的比例。
  这种调整的空间,已然成了印度内部争夺地盘的一线战场。有限资源的“零和”博弈,让印度的几百个亚族群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族群納入优待范围。不需要外部创造矛盾,内部已经有足够多的矛盾需要解决。
  印度朋友甚至有些悲观地跟我说,没有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印度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了内耗上,她不知道印度是不是已经错过了那辆经济发展的列车。
  资源的重新分配,也是对普通人的一种逆向歧视。如果你不属于享有优惠政策的群体,你只能在剩下的30%~50%的位子中竞争。
印度理工学院校园
印度拉贾斯坦邦,小学生在教室

  由于政策对普通人教育和就业通道的收窄,加上憧憬海外更加优渥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才转而出国发展,造成人才的进一步流失。2017/18财政年度,所有印度理工学院的经费预算,加在一起大概是10亿美元,而印度人每年花在赴美教育上的费用高达65亿美元。
  美国被誉为“印度IT人的麦加”,因为美国IT公司更加注重业绩,更加“专业化”,只讲技术而不论其他(比如肤色、种姓),更加符合印度人才的脾气;相比其他英语国家,美国的移民规则对技术移民更加友好(如可携配偶同时入境);在美国的印度人社团,也比其他海外印度人社团更加发达。
  我们这次刚好住在加尔各答大学附近。一眼望不到头的街道两边,全部是卖二手书和影印版图书的书摊,摆出的除了理工科的英文教材,最多的就是托福、GRE之类的留美教辅材料。
  据朋友说,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毕业后,70%选择出国深造,只有在海外找不到工作、留不下的人,才会返回印度。这些年,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印度出生的“印一代”进入了跨国公司,甚至担任首席执行官等要职,如谷歌的现任CEO桑达尔·皮查伊,以及微软的现任CEO萨提亚·纳德拉。
  为什么印度的IT业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主流媒体大都强调印度的英语优势和发达的高等教育,然而牛津大学博士项飚在《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的技术劳工》一书中指出,印度IT业中的两股力量—国内以Infosys、Wipro和Satyam等大型公司为代表的IT工业,和海外印度侨民经营的中小IT企业—事实上都依赖于一个“非正式的IT部门”,包括劳力行、培训机构以及那些待业中的IT工人。主导型的IT部门建立在非正式部门的基础上,而非正式部门又从当地基层社会吸取剩余价值。换言之,是阶级、种姓和性别的严重不平等,使得印度IT业从全社会动员资源成为可能。
  印度的高等教育是印度被割裂社会的缩影,大概没有一种完美的方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两极分化的路上,延续几千年的种姓制度余威,仍然顽强地撕扯着这个文明古国的伤口。
其他文献
李少威  从民国到今天,中国人对法式浪漫口耳相传、心向往之,“罗曼蒂克”甚至成了对法国人的专门描述。  欧洲的思想者,最理想的状态是有一颗德国人的头脑和一个法国人的心灵,前者意味着严谨的逻辑、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后者则意味着横无际涯的想象力和诗意的、幻想的人生。  卢梭是典型代表,他的故乡是日内瓦(瑞士人大多具有德意志血统),而他的成长之地是法兰西。当我们说起思想史上的浪漫主义时,卢梭就是它的鼻祖
牧羊犬巴卡莫在4个月大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能在通往院子的玻璃门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于是,它不断地叫喊、挠玻璃,以提醒主人:屋外有一只彪悍的小狗。虽然主人不断地告诫它,那只是它自己的镜像,还把玻璃门打开,让它看到院子里并没有其他小狗,但是,巴卡莫似乎并不能理解“自己的镜像”这个概念,在玻璃门被重新关上之后,依然狂吠不止。  又过了几个月,巴卡莫开始不再对“院子里的小狗”感兴趣了,虽然还是能看见它,但它似
2014年4月  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对于权力的渴求可与俄罗斯的现任总统普京相媲美。经历过牢狱之灾的她,在“利用权力和政策牟取私利”的问题尚无定论之时,近日表示今年5月将参选总统。她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强军强国”方案,甚至包括希望武力收回克里米亚,并希望在一些国际事务上取代俄罗斯。对此,我很赞同专栏作者关于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论断。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这样的”季莫申科。对某事某人某种情况
数据收集早已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行业。但遗憾的是,你可能永远不知道有多少数据公司拥有关于你的数据,也不知道到底怎样才能删除这些数据。  这个令人震惊的结论来自一些隐私保护人士和科技公司。    “几千家公司正在做着收集你的数据和跟踪你的在线行为的事情,”游说组织隐私国际(Privacy International)的数据项目负责人费德里克·凯瑟纳说道,“全球都如此。不仅涉及在线,线下也难逃此劫,
1975年初,开罗大学的莱拉·苏维夫继续鼓动埃及人寻求改变时,在巴格达一场反对复兴社会党的残酷游击战争中,黑索·米尔汗担任伊拉克库尔德传奇军阀穆斯塔法·巴尔扎尼的首席副官。  一年多以来,数量庞大、被称为“库尔德自由斗士组织”的库尔德战士成功阻滞了伊拉克政府军。在库尔德人的胜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美国中情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武器支援,以及来自伊朗的军事顾问——当时伊朗正在与伊拉克进行一场由美国援助的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同学去了日本,其中感受最深刻的就是祇园祭了。  祇园祭是京都三大祭中最盛大、最热闹的祭典,同时也是日本三大祭之一。祇园祭整个祭事,从7月1日一直持续到7月底;其中,7月16日晚上的宵山,7月17日白天的前祭巡行,7月24日的后祭巡行,都非常热闹。  祇园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69年。那时,日本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病,许多人因此丧命,于是在八阪神社举行御灵会,来祈福消灾。祇
“旅行者计划”是一个现代寓言。一方面,当“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均带着人类文明的信息投入无垠太空时,它承载着一个“终极”话题:什么才是永恒?另一方面,两台“旅行者”探测器更主要的任务是观察太阳系内部的“近邻”星球,诠释了“欲树大格局先从小突破开始”的道理。后发先至  1977年8月20日,“旅行者2号”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16天后,它的姐妹飞船“旅行者1号”也发射成功。  在最早的设
今年1月的一天,金·达康正在家里睡觉,突然,两架直升飞机落下了他家的大草坪上,很快,新西兰当地警方带着M4步枪、电锯和锤子也赶来了,除此之外,还有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在警局里远程指挥这次抓捕行动。  金·达康是谁?如此兴师动众地抓他是为了什么?  等警察冲进屋子之后,他们或许有点想笑,因为想象中开枪对战的警匪片场景并未出现,胖子金·达康盘腿坐在一个保险柜边上,保险柜里有子弹上膛的猎枪、3本不同名字
暑假期间,我和妈妈来到了越南岘港游玩。  我们首先去到了著名的巴拿山,体验越南美丽的风土。巴拿山海拔高1400多米,山上和山下的温度相差十几度,所以巴拿山也被当地人称为“避暑山庄”。  我们搭乘缆车上到山顶。首先,我们来到了山顶剧场,观赏了一场舞蹈表演,接着就去乘坐了山顶过山车。吃完午饭,我们就满怀期待地来到山上最著名的景点——“佛手金桥”。  半山腰上,两只用混凝土筑成的“佛手”从陡坡伸出,两只
1520年,苏莱曼登基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此时也恰逢欧洲文明的历史转折点:封建制度奄奄一息,中世纪晚期的黑暗正逐渐被文艺复兴的璀璨光芒取代;在拥有杰出个人能力的年轻君主的带领下,更加成熟而文明的国家正在崛起。  16世纪属于查理五世和哈布斯堡王朝、弗朗索瓦一世和法国的瓦卢瓦王朝、亨利八世和英格兰的都铎王朝。现在,这三位强大的君主又有了一位可以与他们匹敌的同侪—被誉为“所罗门第二”的26岁的苏莱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