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保护民间文艺 塑造动感美丽旬阳

来源 :百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8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旬阳有着“中国民间艺术(民歌)之乡”的美称,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南北承接的特殊地域所孕育涵养出的民族民间文化,也像这片神奇的土地一样,璀璨斑斓、异彩纷呈。旬阳民歌就是其中一枝绽放的奇葩,录入民歌集成的有400多首,2006年旬阳民歌就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旬阳民歌又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旬阳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致力于民间艺术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从挖掘整理、推陈出新、普及推广等方面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积极组织实施以旬阳民歌为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通过保护挖掘、传承普及旬阳民歌及民歌广场舞,使这一传统优秀民间文艺更加发扬光大,民歌广场舞在山水旬阳、太极之城不断“走红”。
  一、旬阳民歌是旬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民歌。旬阳民歌根植于旬阳人民生活,滋养着旬阳人民心灵,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旬阳历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是旬阳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
  旬阳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曲等,风格上既有中原文化的阳刚,又具江南文化的柔美,歌词质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旋律清新优美、富于变化,韵味隽永,富有诗情画意。旬阳民歌既像美丽的汉江奔流不息,又似漫山遍野的兰草花,芬芳灿烂,弥香久远。千百年来,悠扬婉转的小调或荡气回肠的山歌、号子如四季不竭的风雨播撒在秦巴山间、汉水两岸,成为当地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大餐。
  旬阳民歌内容丰富,存量很大,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流传久远,不仅依赖于其内容的丰富多彩,更靠得是它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无穷魅力。旬阳民歌语言质朴自然、充满生活气息,旋律清新优美、南北融合、富于变化,韵味隽永,具有浓郁的山水、田园般的诗情画意。一曲曲或粗犷豪放、或悠扬婉转的民歌,是情感心声的表达,更是人民群众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旬阳民歌内容和题材的丰富性,为我们了解旬阳的过去,展现旬阳的历史和现在,提供了一个文化的窗口。保护与传承旬阳民歌,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研究汉水文化和陕西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展现地方文化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激发人民群众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创新形式推广“旬阳民歌广场舞”
  民歌是时代的镜子”,民歌作为“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就是人民生产生活的社会历史的真实再现、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的形象表达。从民歌中我们可以听到人民的心声,感受到时代的脉博、沐浴到历史的风雨。
  为了让国家级非遗项目旬阳民歌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旬阳县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组织召开“旬阳民歌大家唱采风座谈会”,邀请汉中、安康等地优秀民歌手进行交流座谈。选派民歌手外出比赛、学习;组织举办旬阳民歌演唱传承培训班、旬阳民歌广场舞培训班,编印《旬阳民歌推广教材》,改编旬阳民歌《一身蓝》《观画眉》《八哥》《四川下来一条河》《月亮当头》等新的广场舞音乐,把古老的民歌元素融入新的音乐创作,让民歌以新的形式在新时代里传唱。
  近年来,旬阳在传承保护旬阳民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挖掘整理印制了十余册民歌集,建立了民歌传承保护基地、组织开展了多次教唱培训、演唱比赛等活动,在旬阳大多数人都会一两首民歌。如何让旬阳民歌受众面更广,以更新的形式让旬阳人更喜爱旬阳民歌,从而激发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结合目前城乡群众参与面最广、最火热的广场舞,我们积极探索,尝试推广“旬阳民歌广场舞”,一是旬阳民歌旬阳大多数人熟悉,喜欢听、喜欢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广场舞参与面广、群众喜爱;三是旬阳民歌旋律多样,有欢快热烈的、有悠扬婉转的、也有深情舒缓的,许多曲目适合编排广场舞。
  这一想法提出后,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和支持,于是我们积极行动,首先认真研究梳理旬阳民歌曲目,从中挑选出20余首不同类型,适合广场舞编排的曲目,如:《观画眉》《一身蓝》《月亮当头》《四川下来一条河》等,再请专业人员根据广场舞的属性对曲子进行适当改编,然后录制音乐,再由文化馆舞蹈干部进行广场舞的编排创作。每一支曲目我们基本保留了歌词,使跳舞者不仅感受到舞曲舞姿的美妙,还能让其通过边舞边唱记住歌词,在其它场合能够演唱更多的民歌、一展个人风采。
  在完成舞蹈编排创作后,我们先后组织了两次辅导培训,一次由各镇从广场舞队中选出骨干人员统一进行培训辅导,另一次是深入到有关镇村社区广场舞蹈队进行辅导培训。通过一個多月的培训推广,又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旬阳民歌广场舞展示比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群众的欢迎程度和评价出乎预料。现在全县有30余支广场舞队几千人坚持跳旬阳民歌广场舞,这一新的广场舞形式逐步在旬阳大地生根开花。
  三、塑造品牌发扬光大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要靠我们去发现、整理、传播,靠我们合理的利用,一些民族的、民间的文化则需要我们去挖掘,包装,取其精华之处。
  旬阳民歌广场舞的创编推广,使我们感受到了民间艺术永恒的魅力,我们必须更深入地学习了解它,发掘保护它,创新发展它,创新形式、发扬光大,不断塑造动感美丽乡村,为活跃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措施进一步组织广泛推广。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将“旬阳民歌广场舞”列入议事日程,坚持保护与传承相结合、创新与提高相结合,制定推广规划,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推广活动。同时,树立起文化品牌意识,进一步宣传、保护自己的文化品牌,更好地保护地方特色文化。在发展文化事业,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中,始终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方向,更加注重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公民素质,建设制度文明,促进经济与文化、地域文化与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将旬阳地域特色文化与新时代发展有机结合,打造出富有特色、有感染力、有生命力的太极城旅游文化品牌,实现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努力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芝麻不打不出油,山歌不唱冷秋秋……”
  山里那个放牛郎,出门一声唱,不唱那个歌,心呀心发慌……”
  这就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旬阳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群众生活越来越好,在文化部门的组织下,旬阳民歌已经走进农村,走进机关,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旅游景点。灵秀婉约、音韵不绝的旬阳民歌,彰显着旬阳人的文化自信和对绿水青山的热爱。旬阳人民和着新时代奋进的旋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舞台”上踏歌起舞,塑造出了日新月异的动感新旬阳!
   (旬阳县文化馆)
其他文献
摘 要:吴昌硕是海派的领军人物,其绘画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是一位优秀的绘画大师。本文论述了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有书法用笔、独到用墨、丰富用色、多样章法等特点。并认为吴氏诗、书、画、印皆精,以及为人正直、勤学苦练等艺术修养非常重要。  关键词:吴昌硕;大写意花鸟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
期刊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想。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这是《诗经·国风·召南》的《甘棠》。  一声音乐响起,伴合着一声清脆的童音念歌谣,《甘棠清风》这场戏就拉开了序幕,顿时把台下的广大观众一下子吸引到了剧情之中。  2019年11月27日晚19时30分,岐山县剧团创作的秦腔廉政新剧《甘棠清风》在岐山大剧院首次上演,可容纳一千余名观众的大剧院座无虚席,
期刊
摘 要:《云中记》的主人公阿巴在汶川地震四年后重返已成废墟的云中村,并在祭祀山神和亡灵与回忆过往之间看清了自己的内心,决定随着云中村一起消失。这种平静向死的行为揭示了阿巴理解自然、正视灾难以及不与传统分割的态度,对阿巴之死的进行多角度解读,有助于深入挖掘作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云中记》;阿巴之死;隐喻  《云中记》是作家阿来2019年的一部史诗力作。它以祭师阿巴的视角讲述了处于汶川地震带上的
期刊
敢為当先
期刊
《勤洗手 講卫生》 李夏瑶作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提升,“一带一路”越来越多的被重视,在丝绸之路沿线遍布历史文化遗迹,沿线也有很多学校分布在丝路带上。因为地域、交通、考察路线等原因,实地的艺术考察却常常无法进行。本文以丝路沿线的城市为例,探究大学生互助式艺术考察的重要性及艺术考察的相关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考察;互助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期刊
陕北说书是陕北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至今在陕北及陕北周边地区广泛流传。2006年因其艺术形式的独特和在陕北陕西乃至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十多年来,陕北说书理出了较为科学、较为全面的传承谱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搜集、整理、出版了一些经典性的书词,推出了数十个在全国曲艺界较有影响的作品。总的来说,陕北说书已经深入人心,说书在陕北随处可见,听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地区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智慧和文化蕴涵。商洛位于秦头楚尾,几千年来的深厚积淀,形成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市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商洛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现状  (一)基本情况  商洛历史悠久,为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
期刊
寒风吹皱我的皮肤  冷雪滲透我的骨髓  飞鸟啄食我的枝桠  以为这就能逼我就擒  不!  不可能!  忍耐 坚持  沉淀 积蓄  萧瑟里缄默不语只为艳阳下一树繁华  我在等一个春  花树春光中  行人说  好美一棵树  (汉中市群众艺术馆)
期刊
摘 要:新时期,信息技术发达,媒体网络便捷,文化形态多元,人们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不再囿于简单的广场舞或者一场演出一次培训一个讲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的选择趋于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事群众文化的一线工作者不断学习深入思考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新时期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