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d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不仅要感恩身边的人,也要感恩自然,感恩生命,感恩生活,感恩拥有的一切。
  我们要有一颗感恩自然的心。意大利有位女探险家独自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有记者问她为什么时,她极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沙漠允许我通过。”《敬畏自然》中说,人类不可能征服自然,相反,人类要怀有一颗感恩自然的心,这样我们才能和自然和平共处。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生命的心。一次学术报告会后,一位女记者问霍金:“先生,卢伽雷氏病使你永远被禁锢在轮椅中,你不觉得命运让你失去很多吗?”全场安静了。霍金依然微笑着,用他仅能动的几根手指敲出一句话:“我有我始终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人。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虽然他身体残疾,但是他拥有宝贵的生命。生命是一种奇迹,拥有一次便是莫大的幸福。我们应当感恩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并且积极乐观地生活,才不枉来世上走一遭。
  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生活的心。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被盗了,丢了很多东西,一位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这样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生活。因为第一,贼偷的是我的东西,没有伤害我的性命;第二,贼只偷了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生活中遇到失窃这样的事,对任何人来说,绝对是令人懊恼、气愤的,罗斯福却找出感谢生活的三条理由宽慰自己,其豁达乐观由此可见一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仅要感恩生活中的美好,对生活巾的不如意也要懂得感恩。就像罗斯福那样,换一个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有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自然,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感恩生命,使我们拥有爱与希望;感恩生活,可以消除不安和失意。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佳作点评
  文章结构工整,以“感恩自然”“感恩生命”“感恩生活”三个层次论证中心,而每个层次均采用“论据 分析”的方式,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若文章的分析能再多些、深些就更好了。愿每个人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享受生活的美好!
  (王凤)
其他文献
厚重的大部头,绝不是装门面的摆设。我们读大部头,也绝不仅是因其声名显赫。我们也许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因偶然的机缘阅读,然后产生了神秘的共鸣。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里这样说:“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是否能窥探“人类的容颜”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的内心密码
世界是喧嚣的。战火在利益争夺中燃烧,意外在愤怒加持的人群中爆发。球场上,裁判们正在竭力分开扭打在一起的球员;公路上,无数“路怒症”司机因为堵塞剐蹭吵得不可开交。冲突,这个让人见之就握紧拳头的字眼,在地球上俯拾皆是。  看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显的结论:“人类关系的本质就是冲突。”甚至,如果我们梳理自然法则,还可以得出这个命题的推论:“冲突是自然运作的规则之一。”这或许因为资源总是稀缺的,而万物皆有
盲点,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没有感光细胞的一点,不能接受光的刺激,物体的影像落在这一点上不能引起视觉,故称“盲点”,也比喻认识不到的或被忽略的地方。  然而,眼睛上的盲点正好在我们双眼的视野内,一只眼睛看不到的盲区会被另一只眼睛看到,所以即使不消除它也不会对我们的视觉造成影响。可生活中的“盲点”一旦不及时察觉,尽快消除,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恰如“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院子里老式的房,陈旧的墙和随意生长的树木花草,既构成了几近世外桃源的拙朴与宁静,更为诸多昆虫们提供了长栖久住的环境。  当远远近近的灯火渐次隐于夜色,嚣声陆续退去,闭目斜倚床头,便有蛐蛐之类的夜鸣响起,清脆而隐约,起伏而有序。尽管你辨不得它们各自的方位,辨不得它们的老幼雌雄,但似乎可依稀辨出它们所怀揣的不同心情:有的似在争论不休,有的似在呼朋引伴,有的似在衷肠互诉,有的似在欢歌,有的则似在悲嘤。就
那是一颗星吗?  每晚七点,我与妻子都会绕着小区外沿快步行走四圈。小区不大,每圈十一二分钟。出大门就是西边。抬头望,西天的那颗星就挂在山头上。很明亮,很惹眼。任何人稍加注意,便可望见。  先前,我以为那是颗星。过后,却想星星为何这么低?那颗星,有时高悬山头上空,像是飞机置留空中,想想又不是,飞机哪能长时间地在天空停留,那么就是颗星。有时就挨着山顶,也没那么灿亮,不注意,便随意地过去了。那天,我指着
老子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面包含了深刻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自然孕育了万物,人类只是那渺小的万分之一罢了。  不可否认,万物发展立足于自然。你可曾想过,血肉之躯的组成历经千百万年来岁月沧桑淘洗,或来于高山,或起于大海,或曾属于另一个生命,或来源于经过宇宙中漫长远行然终归于这片大地的尘埃。  人类依赖于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恩赐。每个人终将逝去,长眠于这片亘古不变却又孕育着
春节的年味儿,在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间,也流淌在温暖的亲情间。正是它们,组成了一曲激昂的春节交响乐。  人间有味是清欢  春节是美食的大聚会,亦是人们举杯动箸、尽享美味的传统嘉年华。南方小城,颇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韵味。不论是年夜饭唱主角的浓油赤酱大猪蹄、清汤醇厚鱼豆腐,还是街边铺子齐喧胚的方头方脑甜酥糖、膀大腰圆米胖糕,都足以让翘首已久的孩子们“垂涎直下三千尺”。  除夕的厨房里仍锣鼓喧天,
曾看过一张照片:黑白色调,背景是在火车站,人头攒动,每个人都提着大包小包,眼里是对家的渴望。再看拍摄日期,大年三十。本应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仍有这么一大群人在外漂泊,远离家乡和亲人。  我可以想象在万家团聚的日子里无法归家的焦虑。还是这张照片,角落里一個男人身上还穿着工作服,粗糙的手摸着黝黑的脸,眼眶中似乎蓄满泪水,又似乎波澜不惊。他歪着头,眼神似要穿越千山万水,回到父母妻儿身边。他身边大包小包的行
苏轼曾评陶潜:“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言语中对陶潜淡泊名利、洒脱自在的心境充满敬佩之意。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便是不要攀比,甚至在接受了诸多先圣先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熏陶之后,生出了有钱近乎罪恶的心理。但是,有钱又有何罪?  近年来,当街怒砸豪车的事件并不鲜见,人们似乎已经在心理上接受了“富人都是有罪的”的偏见。纵然在新闻里经常看到一些纨绔子弟的不良作为,但我们的态度
“我未曾见过荒原,也未曾见过大海,可我知道石南的模样和波涛的澎湃。”美国诗人狄金森如是说。狄金森一生从未远行,她将自己锁在狭小的木屋里;然而,在精神上她是漂泊的,她的心从未停止过远行。  有人称这个足不出户的诗人为“自然主义诗人”,而我更爱称她为“流浪汉”或是“漂泊的旅客”。25岁前的狄金森開朗乐观,奔波于各式舞会之间,从未想过何谓“自我”。或许真该感谢那凋谢的爱情之花,近乎悲惨的命运令狄金森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