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lusa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优质语文课往往有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好的课前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作铺垫。下面,笔者就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一、适时迁移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迁移,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或课文,再为他们介绍新知识或新课文,让他们将新旧知识、新旧课文联系起来。这样导入会让他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熟悉感。
  比如,在讲解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同学们还记得之前学过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吗?有谁能完整地背诵该词呢?”可以邀请一名学生将这首词完整地背诵出来,唤起大家的回忆。之后继续导入:“李清照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展现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提起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人们一定会想到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而提起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人们则一定会想到《声声慢·尋寻觅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看看这位女词人后来到底经历了什么,心态有何变化……”这样导入,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地回顾旧知识,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感受其词人词风的变化。
  二、巧妙设疑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巧妙地设疑,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一般来说,教师在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不要太难,应重在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讲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前,可以这样导入新课:“《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相信大家对书中的人物并不陌生。小说中的林冲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善良正直,宽厚仁慈;他重情重义,侠肝义胆。那么,林冲是如何走上反抗的道路的呢?大家想要知道答案的话,就去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吧!”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从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出发,巧妙地设置疑问,将学生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人物的命运上。这样做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究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又如《鸿门宴》,“刘邦和项羽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两个人物,项羽意气风发、英勇善战,而刘邦阴险狡诈、老谋深算,这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一个最终自刎于乌江,一个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有人说,鸿门宴其实就预示了两个人物的命运走向。一场宴会怎么会预示两个人物最终的命运走向呢?他们为何会有如此结局?”学生们对这两位人物并不陌生,教师这样设疑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他们的好奇心,进而去关注课文《鸿门宴》中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剖析人物的性格,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上课之初,教师让学生产生相应的疑问,让他们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交流。
  三、融入诗词
  在导入的过程中融入诗词,也可以使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巧妙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用优美的导入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在讲解姚鼐的《登泰山记》之前,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享誉古今。巍峨的泰山是一座屹立不倒的民族丰碑,以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杜甫曾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李白也留下了‘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诗句。那么,姚鼐又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泰山景色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每每吟诵出诗词名句,学生的思绪便随着这些诗词名句飘飞……他们仿佛去往了泰山,见到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壮丽景色。
  又如,在讲解《故都的秋》 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有关于秋天的诗词,让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营造热烈的学习气氛,使得学生充分调动思维,回顾旧知识。“在历代文人墨客中,秋天是多种多样的,有人为之而悲伤,有人为之而欢喜。比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那么在郁达夫笔下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秋天又是抱有着怎样的情感呢?”在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秋天的诗词时,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诗词储备。让学生从其他人的回答中获得新知识,发觉自己在古诗词方面的缺乏,补充知识,掌握更多优秀古诗词。
  四、讲述故事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可以讲述与课文、与作者相关的小故事。这样的导入方法比较新颖,不仅能快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深受学生的喜爱。
  例如,在讲解林为民的《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之前,教师可以讲述一下“劳动模范张秉贵”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百废待兴。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而被破格招入。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能站在宽敞明亮的柜台前体面地为顾客服务,他感到无比的光荣。北京百货大楼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客流量大,加之物资相对匮乏,顾客通常要排长队。在张秉贵工作的30多年的时间里,他接待了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位顾客。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张秉贵张开手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指他算账的速度非常快。后来,他又发明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方法,即在接待第一位顾客时,便问第二位顾客需要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位顾客打招呼,作好准备。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仪态,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北京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张秉贵的售货艺术则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经常来欣赏他售货。这位老人说:‘我是个病人,每天来看看您站柜台的精神劲儿,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劲儿,我的病也仿佛好了许多。’”听完这个故事,学生自然会明白“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是什么意思,也就能更好地去阅读这篇课文。   五、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就是在课堂的一开始直奔主题,直接说明学生在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与难点,不拖泥带水,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明确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例如,在讲授《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课时,教师可以直接说:“请大家将书翻到第51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工匠精神?我们在现代社会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如何认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这篇课文也是一篇新闻评论,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新闻评论。”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语文课的任务,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抓住新高考的新动态,选择评论的角度写时评,在学习中明确课文作为一篇新闻评论,其评论的角度是什么,能够让他们直接带着学习任务去学习这节课。
  又如,在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与恩格斯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彼此了解,有着深厚的友谊,因此在马克思离世后,恩格斯为他的挚友写了悼词,用以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贡献,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伟大的讲话吧!”让学生明确这篇课文是恩格斯写给马克思的,是对马克思的一生做出的评价与赞美,用饱含情感的文字展现出两位革命导师的深厚情谊。同时作为一篇演讲词,把握演讲词的针对性,能够尝试自己做一次演讲,能够在公开场合表达意见。
  这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但是这种直接导入不可以常用,它非常容易造成枯燥的效果,长此以往就不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使用不当会不利于調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影音导入

  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各种新型教学媒介层出不穷,教师通过影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观感,用声音与颜色,用灵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教学多媒体展示出来的内容能够快速地带动学生进入教师预设的相应的氛围中,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身临其境。
  例如,在讲解《窦娥冤》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戏剧《窦娥冤》的视频。播放完视频,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他们:“在中国古代有满腹才情、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聪慧过人、忠贞爱国的王昭君,也有六月飞霜、含冤受屈的窦娥。《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顶峰之作,王国维称赞其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窦娥冤》,一起感受这传唱千古的经典之作。”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切实击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借助多媒体的展现,让学生进入情境,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围绕剧情讨论主题,以便后续更好地进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既能接受新知识,又能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
  总之,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利用短短的三至五分钟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带领他们更好地走进文本。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
其他文献
任务一直都是教师的“好帮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一些教师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设计任务,将“布置任务”与“提问”混为一谈,没有真正发挥出任务的作用。对此,笔者就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巧妙地设计任务。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任务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教师设计出来的任务感兴趣时,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因此,在设计任务的时候,教师要考虑高中生的喜好,多
期刊
教师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新时期,教师要“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各种活动,让他们自主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那么,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本文就以《兵车行》的教学为例简要谈谈。  一、教师应该是任务的设计者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
期刊
温儒敏教授说:“语文核心素养体现的是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语文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需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中快速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学生要具备这两种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研究语
期刊
近年来,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被广泛应用在平板显示领域,实现像素矩阵与驱动电路的板上集成。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多晶硅TFT会受到各种交流和直流电应力的影响,使器件的特性发生退化,并最终影响产品显示质量和寿命,其中热载流子(Hot Carrier,HC)是多晶硅TFT的主要退化机制。本文在传统TFT器件的沟道侧面增加反向掺杂的载流子注入端获得新型四端T
抽象函数没有具体的函数表达式,所以在解答抽象函数问题时,我们需借助函數的图象、性质、特殊值来明确函数的特征、形式.抽象函数问题对同学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方面能力不足的同学往往无法顺利解题.下面,笔者介绍三种求解抽象函数问题的方法,以帮助同学们破解此类难题.  一、图象法  图象法是指借助函数的图象来解答问题的方法.有些问题中抽象函数的性质是明确的,此时我们可以根据函数的性
期刊
基本不等式是解答最值问题的重要工具.运用基本不等式解题需满足三个条件:(1)两个式子必须为正数;(2)两个式子的和或积为定值;(3)取等号时不等式成立.而运用基本不等式解题,关键在于配凑出兩个数或式子的和或积,并使其中之一为定值.那么如何进行配凑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同学们只有熟练掌握一些基本不等式的配凑技巧,才能顺利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值.在日常的做题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对应用基本不等
期刊
解三角形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解三角形问题的难度一般不大,侧重于考查三角形的边角及其关系,但题型多种多样.解答此类问题,不仅要灵活运用正余弦定理,还需掌握一些解答解三角形的“招数”.本文重点介绍解答解三角形的三个“招数”,以帮助同学们解答此类问题.巧用正余弦定理  若a,b,c分别为三角形ABC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则正弦定理:sin A(a)=sin B(b)=sin C(c);余弦定理为
期刊
在语文试卷中,作文题是一道开放度非常高的试题,它虽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但学生往往最害怕做这道题。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高中生写考场作文呢?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  一、引导学生审题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对于写作来说,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可以说,审题一旦出现偏差,就无法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文章了。我们要提醒学生在审题的时候,注意浏览材料,从整体出发把握材料的主旨意蕴。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注意从多个
期刊
概率问题一般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侧重于考查同学们的应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常见的概率模型有三种:古典概率模型、几何概型概率模型、条件概率模型.那么如何求解這三种概率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  一、古典概率模型  总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问题都是常见的概率问题,且每一种概率模型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概率公式.在解题时,同学们要首先明确问题属于哪一种概率模型,然后运用与之相应的公式进行求解.
期刊
数列不等式问题比较复杂,对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要求较高.很多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找不到恰当的方法,常常因为复杂的计算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那么,如何选择最佳的途径来解题呢?本文结合一道例题,谈一谈解答数列不等式问题的三个途径,以帮助同学们拓宽解题的思路.  例题:已知函数,,证明:.本题看似与函数有关,实质上是一道数列不等式证明题.我们要先根据已知的函数式将目标不等式化简为数列的形式,然后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