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助形,以形析数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_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苏教版《数学》六上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学生对实际生活相关的表面积求法出错比较多。如:
  (1) 有关粉刷的问题(教室、游泳池、方形柱子)。
  (2) 求制作需要铁皮的面积(水槽、通风管、运输车车斗)。
  (3) 有关包装问题(火柴盒内盒和外套、影集的封套)。
  (4) 与台阶(领奖台、楼梯)有关的问题。
  【归因】
  教材:“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练习,相比较于其他领域里的问题来说,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强,数学化后的立体图形又非常抽象,涉及到的题型和信息量又如此丰富,学习难度大,对学生来说的确是巨大的挑战。
  学生:1.经验缺乏。学生缺乏解决问题必备的生活经验,结合实际具体问题时,常常不能正确判断到底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2.对应错误。学生没有将长方体各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建立起清晰的“对应关系”,导致学生虽能熟练地计算出6个面的表面积,而对于求其中几个面的面积时常常会错。3.应用呆板。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来思考身边常见物体抽象后的数学模型,缺乏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和数学化变通的能力。
  由此可见,求表面积成为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并不仅仅是“学生听讲不认真,粗心或练习过少”这些表面因素所造成的,它和知识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儿童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策】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显然,发展空间观念,宜借助实物模型,采用观察、操作、想象等直观手段,对事物进行感知体验,直接获取问题的表象认识,化抽象为形象。对于学生来讲,这是一个从空间知觉到空间表象再到空间想象的思维过程。
  看一看: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对于学生身边的实物模型(如:教室、漏水管、汽车车斗等)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或图片了解实物的构成,从丰富的直观实物上去充分感知。因为,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必须基于充分的感性材料,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作为基础,他们的抽象概括就很难再认知结构中内化为一般的意义,很难达到真正的理性领悟。如教学P18第10题火柴盒的内盒和外套需要的硬纸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物和图片,观察特征,比画其构造,找一找分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感性认识,积累感性经验,丰富学生空间知觉。
  想一想:如何建立数学问题与具体实物模型的联系,准确建立物体的表象,并在新的问题情况中能够自觉唤醒,这是计算表面积的重点和关键。而建立丰富物体表象关键是加强感知和体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直观认知不断进行想象与调整,借助直观表象,回归所求问题的意义表征,架起直观表征与抽象的图形之间的桥梁,为解决问题提供丰富的表象积累。如求火柴盒内盒所需硬纸实际上求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和后面的面积之和,外盒所需的硬纸就是求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的面积之和。
  画一画:对于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的两两相乘,所表示的面就不一样。对于学生来讲,既要想象相应的空间模型,又要思考到底是少的哪几个面(对应的是哪两个量相乘),这给解题带来很大的障碍。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画出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宽、高)a、b、h表示长方体模型(图略)。长、宽、高是长方体的三条主要的棱,将三维立体图形抽象得到通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就是为了在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架起过渡的桥梁。三维图与题目中的文字描述相比较,把具体、复杂的情境问题提升到抽象简单的高度,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六个面之间的具体位置和建立起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对应关系。将实物与抽象图之间建立顺向联系,将“看一看”和“想一想”所积累的感性“图像”画在平面上,这样,使学生建立起从一维的线到二维的面再到三维的体的整体认识。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课前准备:  1.找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或几首歌,注意整理好歌词,或条件允许,查阅创作背景,演唱者资料等。  2.让学生静静地聆听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或乐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听音乐,激情引入  播放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学生聆听  师:看大家听的陶醉的样子,我想,大家一定进入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境!很享受吧!说说你听后的感觉!  生1:这首乐曲很美,让我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期刊
经典的文学作品犹如浩瀚的星空,亦如深邃的海洋。我们阅读的过程,便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也是一段生命的旅行。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正如李商隐的“锦瑟”篇,自从它问世以来就引无数专家学者折腰,然而直到千百年后的今天都没有达成基本一致的认识,恐怕永远也不会,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它的喜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因此,阅读经典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必须置身其中,细细品
期刊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推手。从教者要实现“立人”、“达人”必须要作好率先垂范,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为配合德育行动计划的开展,宝鸡市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围绕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结合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堂德育的研究、监测、评价和考核,把学科德育渗透作为评选教学能手、课改能手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市、县德育名师(德育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发挥德育名师和德育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促进
期刊
语文较于其他学科,具有更多的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性格的成形、道德观的建立、审美水平的提高等,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语文学科中的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分享,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精神分享,一种心灵的对话,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灵沟通。笔者近期执教了一节“寻找爱的细节”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尝试将两者在一定范围内整合。  一、绘本:寻找爱的细节  【教学实录1】  师:刚刚
期刊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善于启发,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它可以充分调动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优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学会“煽风点火”。  一、教师要学会“自燃”,做到胸中有丘壑  要想让学生的思维和智慧“燃烧”起来,教师首先必须学会“自燃”,即深刻解读文本,把工夫下在课外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充分组织好课堂演示实验,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观察力,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动脑的习惯,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可见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课堂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功效。  一、 激发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当演示实验的现象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冲击时,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学
期刊
小学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全方位地展开数学与生活的交叉,建立两者多样化的联系,才能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实现彼此促进、共生共赢!  一、理性生活——认知的基石  理性的生活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虽然它强调了现实生活作为认知活动的一部分,突出了有关智力因素的习得和发展。在挖掘生活素材中的理性内容时,我们要在进行数学与生活的融合时关注学生在认知提升过程中理智感的满足和愉悦
期刊
目前,很多教师开始思考如何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实际需要,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结合英语教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客观的语言环境和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积极性较高的状态下,心理机能全面且和谐地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
期刊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如何把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我结合新教材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教学反思,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享受拼音  在新教材中拼音教学的第一课“a、o、e”时,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便是一幅色彩鲜艳,具有农家气息的一个美丽的清晨。如何利用课本资源,营造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一开始我让学生看着这幅美丽的图
期刊
清晨,曦光微露,宝平路小学的校园里已是一片热闹的景象:紫藤花的长廊下,书香长廊的长椅上,海棠花的树脚下,或坐,或站,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孩子们每人手捧一本书认真地读着;凤翔县横水镇第一中学的学生们,穿着干净整洁的校服,排成整齐的队伍,站在操场的舞台上,高声朗诵着经典美文;金台区西街小学的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上气氛热烈,有些谈着读书的心得,有些向同事们推荐读书的秘籍,有些拿出了自己的珍藏与同伴共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