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交往理论对课堂管理的启迪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ice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念的界定
  
  (一)教学交往的定位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就已经出现了侧重探讨师生关系的或者说师生交往的教学论思想,经过逐渐地发展,形成了独立的教学论流派,被称为交往教学论。我国在认识教学交往重要性的同时,紧跟国外的研究趋势,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但对于教学交往的定位,国内外学者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的认识,归纳起来基本上有四种情况。
  1.作为单纯的教学背景条件的交往
  这种定位将交往作为教学活动的外部因素和过程并对教学发生影响作用,认为交往只是作为环境条件的一部分存在的,交往与教学是相互独立的。
  2.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交往
  这种定位是将交往视为教学的手段,是教学活动需要借助于交往形式来保证实现其有效性的。主要表现在教师通过言语交往或非言语交往的手段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定位中的交往与教学仍然是分离的、独立的。
  3.作为教学内容、对象和目标的交往
  这种定位是将交往视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而成为教学的一个现实的基本部分。强调通过教学而学会交往,这里的交往更被视为一种人际关系乃至社会交往能力而存在,但却没有在本质上认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4.作为教学本身的交往
  这种定位是将交往视为教学活动的本身,认为教学就是一种师生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是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达到了双方在理论上和行为上的变化发展,教学与交往是内在统一的,交往就是教学存在的一般形态。教学交往是教学本身,是教学的构成成分。
  以上四种定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但更多的学者倾向认为交往之于教学的本体意义,认为教学是师生间的特殊的交往过程,两者是内在统一的。
  (二)课堂管理
  对课堂管理的关注是始于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由于教育有了心理学做基础,教育研究更多的从心理学角度考虑问题,课堂管理从而也有了心理学依据。但直到1970年,被称为“课堂管理之父”的杰库伯首先发表了对成功教师管理课堂的研究,才开始了对课程管理基本内容的深入探讨。国内外学者关于课堂管理概念的研究各有见解,基本上认为: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课堂管理不仅仅包含学生行为问题,它是赢得学生的合作并促进他们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说,课堂管理是教师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因素,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通过相互联系、共同努力以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活动。
  
  二、教学交往与课堂管理的关系
  
  课堂管理是一种教学交往活动。课堂管理是一个交往行为,它是在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间进行的,教师针对课堂的现状进行管理,学生在成为被管理者的同时也是管理者,除了针对管理行为作出自身的反映,反馈给教师并让教师及时对管理行为的有效性与否作出判断并予以调整,并且进行自我管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存在交往行为的。其次课堂管理是一种教学行为,它是在教学中进行的,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最终的目的是使教学有效顺利地进行。所以说,课堂管理是一种教学交往活动。
  课堂管理是一种非教学性的教学交往。教学交往可以分为教学性交往与非教学性交往。教学性交往是有这种“学生——教师——文化内容”教学关系的;而非教学性交往则是通过互相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感受或评价中获得关于自身的信息,从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课堂管理的非教学性体现在课堂中,通过师生双方间的相互反应、评价,师生分别获得关于自身的反馈信息,从而通过反馈认识自己,并及时调整自身状态,以追求更好发展。所以,课堂管理是作为一种非教学性的教学活动存在的。
  
  三、教学交往说对课堂管理的启示
  
  只有真正认识到课堂管理的特殊性,才能在本质上对课堂管理有基本的认识。教学交往说给课堂管理带来了如下的启示:
  (一)还原课堂管理的交往本质
  我国受传统的课堂管理理念的影响,强调课堂管理是教师约束学生的一种手段,但却没有认识到课堂管理是一种交往行为,它是在交往中进行的。由于对课堂管理的交往本质认识的不足,导致了很多课堂问题的存在,同时也提醒教育工作者:课堂管理要还原其交往的本质。
  1.从制度管理转向人文管理
  走进中小学课堂不难发现,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管理环境,教师列出了数不胜数的条条框框,约束学生的行为。这些条条框框完全束缚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种制度管理的极致是在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往间树了一道高墙,完全阻断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所以,课堂管理模式应该转向人文管理,还原课堂管理的交往本质。课堂的人文管理必须建立在师生良好的交往的基础上,教师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热爱学生,用情感人,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与尊重;教师与学生之间更要营造出一种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師生双方是平等的,两者都对为课堂管理的有效进行负有责任。当然,提倡人文管理并不是否定制度管理,教师应该认识到,制度管理是基础、前提,应该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实施人文管理,使两者有机地结合,有效地提高课堂管理的效果。
   2.倡导和谐有序、活而不乱的课堂纪律观
   课堂纪律是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课堂管理就是课堂纪律管理,可见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传统的课堂纪律观最强调的就是安静的课堂,并认为安静的课堂环境是进行教学的基本保障。但是由于对“静”的过度追求,使得学校乃至教师走进了对课堂纪律认识的误区,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完全主导,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反应,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出的学生都模式化,缺乏个性的发展;另外,这种表面的秩序平静只是一种通过教师权威主导造成的假象,学生在课堂管理中一直在小心翼翼地维持,造成了课堂环境的压抑,使整个教学活动都处在这种压抑的状态之下,从而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实际上,课堂管理是一个交往过程,课堂纪律也是讲究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的。课堂纪律不应该单单追求“静”,更多的应该强调一种和谐的氛围——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互动,这样的课堂纪律才不是死板的,才是人性化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生动活泼、和谐自由的氛围中才能活跃思维,智能水平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尽可能的创造活而不乱的和谐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间的合作探究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
   受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着非常权威的地位。在传统的课堂管理中,教师掌管着一切,并强调对学生的管。但是教学交往说使我们认识到,课堂管理是一个交往活动,应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应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
  1.改变教师与学生敌对的管理状态
   在传统的课堂管理中,教师和学生是泾渭分明的,教师是具有绝对权威的管理者,而学生只能是被制造、被控制、被造作的对象。学生长时间处于被教师权威管理的被动状态下,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反抗,造成师生间的敌对状态,也就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学生反抗教师的情况,如无论教师怎样管理课堂,都会有学生不听课、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课堂中教师讲教师的,而学生走神不听讲或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这样的现状也说明,在课堂管理中必须要改变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以学生和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课堂管理是交往行为,交往是需要在双方之间进行的,两者之间要进行良性的有交有往,才能构成课堂管理。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教师的“交”,却得不到学生正常的“往”,只会压抑他们的课堂状态,使课堂环境低迷、沉闷,最终会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只有他们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上相处,课堂环境放松,师生双方有交有往,才能使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保证教学的效果。
  2.实现课堂管理中的双主体
  由于受国外的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的教师现在已经意识到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以教师作为主体,而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起主导的作用。但在对课堂管理认识的过程中,我国教师还是在坚持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课堂管理的主体与主导只有教师,学生只是作为被管理者存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管理,而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管理主体的重要性。实际上,课堂管理是一种交往行为,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两者在同等地位上进行的交往活动。所以,在课堂管理中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在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管理中进行教学,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课堂管理不仅是一个课堂教学交往过程,也是一个管理过程。在这个管理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管理者存在的,学生是被管理者,教师通过协调各个因素的关系以管理学生,保证课堂教学顺利的进行。但作为学生,在课堂管理中,除了相对教师来说他是被管理者,学生也是作为管理者存在的,这就是学生的自我管理。
  课堂管理作为非教学性交往活动,是师生双方通过相互的反应,获得自身关于的反馈信息,以认识自己、调整自身的过程。学生获得反馈信息调整自身状态的这一行为其实是一种学生的自我管理行为。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不断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强化学生的课堂制度意识,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课堂自我管理意识。因为所有教师参与的作为管理者的管理都是在外部约束学生,这种管理都是表面的,难以评价其管理是否对学生起作用,而只有学生意识到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从自身内部约束其行为,使外部管理内化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困扰教师的课堂管理问题。
其他文献
2009年暑期,新名词"被就业"成为网络流行语,指有的学校为提高就业率就督促学生就业,并自行制定规章,如果学生不签就业协议就不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学生为顺利毕业"被迫"找一些
一、概述    “和谐”是我国古代“和”思想的延续和升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和内在精神。“和谐”一词最早见于《广雅·释诂三》一文,“和者,谐也”,可见,和谐一词为两字同义。古代先贤们认为和谐是人的思想协调和主观能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孔子曾说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焉”。[1]由此可见古代的先贤们对于和谐思想的
自由是科学的灵魂,没有自由就没有科学.而科学自由是科学的灵魂,是科学发展完善的基础,是实现科学繁荣的根本条件,也是被视为科学家们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爱因斯坦认为的科学
可视化技术凭借其优秀的数据展示及信息探索能力,在理解、诊断和优化数据分析模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推进,电网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入侵检
2013年以来经济增速不断放缓,在中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此前拉动GDP高速增长的传统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煤炭行业像其他高耗能传统产业一样出现产能过
利用程序控温的水热合成法得到了两种含有2,2′-bipy及[MoO3]簇骼的化合物:[(2,2′-bipy)2(MoO3)3]n(Ⅰ)和[(2,2′-bipy)(MoO3)]n(Ⅱ)。为了阐明这两个化合物结构与谱学的关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诸多教育者在科学的殿堂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改革。体育教育是科学领域中的一部分,同样也在寻找改革的途径。而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改革。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
目的:观察慢阻肺评估测试(CAT)、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电机作为国防、交通、工业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器件,其中电机核心部件之一的换向器,同时也随着电机行业的发展而逐渐增长。换向器俗
学科教学法是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师范生将获得学科教学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Dewey(1931~1988)认为:“当概念和知识没有转化为情感、意志和兴趣时,这个过程就称不上教育。”[1]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师要善于帮助师范生构建自身的情感性支架,搭建起学科教学法概念问题与师范生自身经验之间的桥梁。      一、情感性支架的概述    1.情感性支架的定义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