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课内外相结合,给语文教学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学生所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背景 现状 意义 方法
埘小学生来说,应当以课内学习为主,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相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以有限开拓无限,课内外相结合,会给语文教学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像雏燕一样飞掠知识的海洋。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
一、课外阅读的背景与现状
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不是靠直接传播和简单模仿获得的,而是在长年累月的语文实践中,慢慢领悟,逐渐积累而成的。因此,学习语文靠课堂已远远不能满足学习求知的需要,学生不读课外书籍,阅读面太窄,就会营养不良,语文素质肯定难以提高。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电视剧、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文学经典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随意的、盲目的、没有人给予必要的指导,收效甚微。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因此,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外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代传媒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既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2.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他还说:“养成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的确,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教师统筹安排,科学指导,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自己要读”的好习惯。
3.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能少于100万字。”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是所有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
1.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课后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一篇课文快要教完的时机,及时推荐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或者主题思想相同的读物,或者写作特点相似的读物,充分利用自读课文。当然推荐的读物也可以是自读课本之外的。我在上完《成语故事》后,引导学生去学校的图书室借阅《中国成语故事》,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去体会中国的悠久文化及在成语小故事中蕴含着的深刻道甩上完《火星》一课后,我让学生阅读一些天文知识书籍,让学生感到宇宙的奥秘,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极大兴趣。这些课外阅读,不仅让学生对课内教学内容理解更加丰富,更加深刻,还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2.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提供知识交流的平台。专家研究指出:“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一篇课文的阅读量是有限的,而与这一篇课文有联系的资料却是无限的。学生在课前大量寻找资料、筛选资料、阅读资料、进而整理资料的过程,正是他们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的过程。
当然,针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的不同,收集的资料也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一些收集资料比较困难的学生,我会提供·些帮助。我在教每一篇课文之前也去收集大量的资料,遇上一些好的资料,就把它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里,给一些条件差的同学阅读、抄写,为他们上课的交流提供方便。同时,我定期进行评比,评出每周的“最佳资料集”和“最佳课堂之星”,同学们兴趣盎然,表现出极大的参与欲望。
3.将古诗引入课堂,“久熏幽兰人自香”。“笔弱多临秦汉帖,词穷多读古今书。”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在教学中,结合所教的课文适时给学生讲解一些古诗词,引导他们进行背诵,让他们在那凝练的文字、恰当的比喻、瑰丽的想象、深沉的叹息中感受到文字的神奇,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4.上好读书笔记交流课,舒展个性空间。课标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更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一定要珍视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把发现的问题展示给大家,激发同学共同思考解决,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必要的、积极的评价,如“你问的问题真好,把我也难住了…‘很高兴你问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围绕重难点问题应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资料,进而解决问题,组织相关的讨论,进行必要的小结,指导学生写阅读笔记,把问题及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让他们多读一些经典作品,记一些美文佳句。我认为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学会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摘录式、提纲式、读后感式。我比较注重训练学生写读后感。我认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而读后感是最富创造力的,也是最有挑战性的。它可以抒写不同感受,张扬自己的个性,所以我坚持上好读书笔记交流课。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见过这样一句话:“你不知道哪片云彩会落雨。”的确,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积累了文化,积累了情感,积累了生活。这对学生打好文化底蕴,积淀高尚情怀,都起到深远的影响。
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更好地提高素质教育。无论是阅读教学现状,还是时代社会的要求,都需要教师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尤其是学生自身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更需要组织学生强化课外阅读。语文课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周密计划,精心指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充实、丰富。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背景 现状 意义 方法
埘小学生来说,应当以课内学习为主,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相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以有限开拓无限,课内外相结合,会给语文教学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像雏燕一样飞掠知识的海洋。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
一、课外阅读的背景与现状
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不是靠直接传播和简单模仿获得的,而是在长年累月的语文实践中,慢慢领悟,逐渐积累而成的。因此,学习语文靠课堂已远远不能满足学习求知的需要,学生不读课外书籍,阅读面太窄,就会营养不良,语文素质肯定难以提高。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电视剧、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文学经典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随意的、盲目的、没有人给予必要的指导,收效甚微。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因此,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外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代传媒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既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2.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他还说:“养成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的确,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教师统筹安排,科学指导,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自己要读”的好习惯。
3.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能少于100万字。”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是所有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
1.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课后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一篇课文快要教完的时机,及时推荐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或者主题思想相同的读物,或者写作特点相似的读物,充分利用自读课文。当然推荐的读物也可以是自读课本之外的。我在上完《成语故事》后,引导学生去学校的图书室借阅《中国成语故事》,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去体会中国的悠久文化及在成语小故事中蕴含着的深刻道甩上完《火星》一课后,我让学生阅读一些天文知识书籍,让学生感到宇宙的奥秘,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极大兴趣。这些课外阅读,不仅让学生对课内教学内容理解更加丰富,更加深刻,还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2.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提供知识交流的平台。专家研究指出:“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一篇课文的阅读量是有限的,而与这一篇课文有联系的资料却是无限的。学生在课前大量寻找资料、筛选资料、阅读资料、进而整理资料的过程,正是他们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的过程。
当然,针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的不同,收集的资料也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一些收集资料比较困难的学生,我会提供·些帮助。我在教每一篇课文之前也去收集大量的资料,遇上一些好的资料,就把它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里,给一些条件差的同学阅读、抄写,为他们上课的交流提供方便。同时,我定期进行评比,评出每周的“最佳资料集”和“最佳课堂之星”,同学们兴趣盎然,表现出极大的参与欲望。
3.将古诗引入课堂,“久熏幽兰人自香”。“笔弱多临秦汉帖,词穷多读古今书。”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在教学中,结合所教的课文适时给学生讲解一些古诗词,引导他们进行背诵,让他们在那凝练的文字、恰当的比喻、瑰丽的想象、深沉的叹息中感受到文字的神奇,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4.上好读书笔记交流课,舒展个性空间。课标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更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一定要珍视并鼓励学生发表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把发现的问题展示给大家,激发同学共同思考解决,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必要的、积极的评价,如“你问的问题真好,把我也难住了…‘很高兴你问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围绕重难点问题应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资料,进而解决问题,组织相关的讨论,进行必要的小结,指导学生写阅读笔记,把问题及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让他们多读一些经典作品,记一些美文佳句。我认为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学会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摘录式、提纲式、读后感式。我比较注重训练学生写读后感。我认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而读后感是最富创造力的,也是最有挑战性的。它可以抒写不同感受,张扬自己的个性,所以我坚持上好读书笔记交流课。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见过这样一句话:“你不知道哪片云彩会落雨。”的确,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积累了文化,积累了情感,积累了生活。这对学生打好文化底蕴,积淀高尚情怀,都起到深远的影响。
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更好地提高素质教育。无论是阅读教学现状,还是时代社会的要求,都需要教师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尤其是学生自身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更需要组织学生强化课外阅读。语文课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周密计划,精心指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充实、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