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回归生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ner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但纵观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这一重要理念并未得到全面真正落实。脱离生活的教学方法,使本可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单调、机械;使原本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远离着生活世界。
  1 小学语文教学堪忧的现状
  1.1 教学内容局限。不少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就是教材的内容,教语文就是教教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所有课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就是讲解一篇篇选文,教和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这一篇篇选文。教学内容完全被僵化在几百篇的课文内,被隔离在教室的水泥四壁内。这样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应用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看不到知识与他们现实的生活世界的关系,看不到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1.2 教学方法单调。虽然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已被否定,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但就大多数教师而言,“满堂灌”、“满堂问”、“填鸭式”还仍严重地存在着。尽管教师们也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总是收效甚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结果的掌握,忽视的是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而对课文产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学生无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介入自己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使他们在课堂上体验不到语文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的意义,当然也就无法促进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主动追求人生经验与意义的建构。
  1.3 教学场所单一。毋庸置疑,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技能等很大程度上在课堂上获得。但课堂不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更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点,它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场所。刘国正先生说:“语文训练,联系生活则生动活泼,脱离生活则死气沉沉。”所以,语文教学空间应尽可能拓展到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中去,课内课外,双翼并举。只有这样,那原来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篇篇课文,才不至于成为抽象乏味的教学符号,而是还原了它的本来面目,变得亲切、生动,充满活力。
  2 回归生活理性的思考
  2.1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关照生活世界,回归生活,注重生活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对学生生活方式的建构,成为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特征。然而多少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导致了学生对人生与社会自主思考的忽视,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导致教育丧失生活意义。总之,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的教育难以体现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无法给予学生“走向生活的通行证”。正是从此意义上,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重建的根本依据。
  2.2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学科性质的要求。
  2.2.1 语文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语文学科的社会性是指语文渗透于社会的每一个方面,每个角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语文无所不在。学生学习语文并非是从学校开始,也不会以走出学校而结束。语文学习广泛而长期地存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之中。它在书本里,也在生活中,书本以外的生活,更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读书看报是学语文,欣赏名山大川是学语文,了解民俗风情是学语文,参加公益事业是学语文,甚至休闲娱乐游戏亦是学语文,语文学习的触角可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真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另一方面,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真正掌握,学生的语文素养到底有没有提高,提高了多少,只有在人的生活语言活动中才得以真正的检验。语文学习联系生活,可让学生深切体验到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需要语文,学语文可更好地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效率。
  2.2.2 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具体地说,读(包括听)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脱离生活,读就变成无意义的活动,吸收和鉴赏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述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
  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必须将所教所学的语言有效地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依托于人的生活,语言介入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唯一途径就是介入他的生活。而语文是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因为它本身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最大可能,提供了实现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最大可能。读、写、听、说本身就属于他们的生活形式,本来就是实现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主要渠道,因而语文教学可以顺水推舟地把作为学习形式的读、写、听、说自然而然地变为学生的生活形式。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然而静下心来思考,也难免会有疑问产生。音乐课堂上老师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看似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的教学有效性有多少?如何在课堂45分钟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
期刊
【摘 要】 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并且创立了几百种(个)具有青岛特色的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版了《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透镜式教学法》、《科学哲学与物理探究建模》、《中国古代科学家方法与物理探究建模》等多部教学模式方面的专著。现将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比较成熟的“四层次新授课教学模式体系”介绍给大家,希望能为广大物理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快速、实用的新工具。
期刊
【摘 要】阅读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项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数学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数学语言 数学阅读 阅读能力    从教二十年,听了许多名师的示范课,看过不少优质课的教学录像,常常看到学生的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
期刊
近日与同事谈及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时,我说到用范文引导时,他们个个不以为然,认为范文束缚孩子的思维,制约孩子的创造。如果用范文引导,学生写出的作文一个模式,内容大致相仿,缺乏新意,别说做不到百花齐放,连学生自己基本的想法也都扼杀了。可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采用读范文或写“下水”作文的引导方法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认为 教师亲自“下水”,与学生一同游水,嬉水,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形中克服了学生写作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从挖掘文本价值、关注读写结合、取舍教学内容、落实语言与思维训练等四个方面入手,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 挖掘文本价值,提高对教材的解读能力  1.1 从读者的角度去阅读和理解,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刻内涵。课文即文本,首先它
期刊
案例背景:“素质教育”一直是最时髦的教育术语。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现素质教育?这些一直是困扰我们一线教师最大的难题,理论上学得多,但做起来很困难。四十五分钟的有限课堂,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能力,还要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感觉很棘手。况且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思维的个体,而且由于认知能力和水平的差异,每个学生的思维千差万别。怎样让不同的思维都提高一个深度,这也觉得很困难。但是最近的
期刊
大概是源于教师职业的挚情与触角,我往往敏感于我们教师的节日和学校的一些特色活动。每当其时,我总是要留下一些笔墨,藉以抒发园丁的情怀,歌颂教育的业绩,镌刻历史的印记。值此,略述数例。  1 教师节  每逢教师节,我总觉得一股热流在胸中涌动,按捺不住,于是,诉诸笔端,为教师歌唱,为教育歌唱!2006年9月10日与2009年9月11日,《中国教育报》先后发表了我的四首七律。其为:教师颂——七律三首  追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应该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设境激情、角色体验是语文课堂上情感教学常用的手段。示范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进入意境至关重要。老师要善于运用表情动作渲染气氛,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  【关键词】情感教育 设境激情 角色体验    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达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目的。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期刊
语文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服务呢?尤其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呢?近年来,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时套搬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中注意探索、发掘,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一定效果。  1 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
期刊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为此,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应具备以下特征:  1 改变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传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