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有用\有益”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16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不能光靠热情和宣教,还应讲究艺术。其中,注重报道的“有趣、有用、有益”三要素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就是我们在对外新闻报道中需要加以运用的方法。在国庆60周年的报道中。我对此深有体会。
  
  “有趣、有用、有益”
  
  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韩松老师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记者要从读者潜在的阅读心理考察,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做到兼具“有趣”、“有用”和“有益”三个基本要素。“有趣”指的是能让人会心一笑、灵机一动的东西,不要让读者看了你的报道之后,觉得中国人的生活,从整体上看,都是严肃而沉重的;“有用”指的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读者提供最大的信息量;“有益”指的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介绍代表文明进步方向的知识,使读者得到启示。
  带着“有趣、有用、有益”的眼镜,带着从小人物、小事件中找闪光点的想法,9月18日天安门广场国庆阅兵游行彩排和10月1日当天,我没有把录音笔和相机对准身边的大牌明星,而是细致地观察和采访长安街上的每个工作人员、志愿者、群众演员、清洁工,走进每个我经过的公厕,打开游行群众的食品袋,来到临时观礼台的后面,走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休息的中山公园……我把自己的聚焦点对准了电视屏幕所拍不到的角落,放到了大牌媒体往往不会在意的细节之上。但是,在这些平凡人物和琐碎事件中,我发现了很多闪光点和理想的对外报道素材,和同事缪晓娟、王聪合写了《国庆60周年盛典背后的“人情味”》、《(国庆大典)特写:献给新中国甲子华诞的笑脸》以及《国庆联欢晚会台前幕后的狂欢与奉献》三篇稿件。
  在《国庆联欢晚会台前幕后的狂欢与奉献》这篇文章中,我介绍了情逸等为了国庆晚会辛苦了几个月甚至半年之久的幕后英雄,对于这位饭店工作人员的出场描写,也特意刻画了和他自己平时工作状态不同的“有趣”反差。
  【原文:“23岁的情选来自建国饭店,他和60多位同事一起负责西临时观礼台区的矿泉水供应、来宾接待工作。接受采访时,他正推着一把轮椅往临时观礼台走去,他说轮椅是为一些行动不便的嘉宾准备的。‘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嘉宾要去洗手间,我们可以用轮椅推送他们过去。’他说。”】
  在《国庆60周年盛典背后的“人情味”》一文中,我向没办法亲临现场的受众介绍了观察到的“有用”信息,其中就包括游行群众丰盛、周到的食品袋。我和同事在10月1日当天发现游行群众的食品袋和9月18日晚上相比,多加了一块月饼,这是体现双节来临和活动组织方细心的有效信息。
  【原文:“记者发现他们的食品挺丰盛,有一包饼干、一袋面包、一块巧克力、一袋火腿肠、一瓶矿泉水、一盒果汁和一盒奶。几个大学生方阵成员告诉记者,他们觉得准备食品袋的工作人员非常细心,因为里面放着一包纸巾和一次性雨衣,还特意准备了一块月饼。”】
  我在《国庆60周年盛典背后的“人情味”》一文中,还把视角对准了许多人不会太关注但又都离不开的公厕,因为有很多西方人认为中国的公厕不够干净,批评之声不在少数。我在奥运前走访了几十家北京公厕写出的稿件《北京将在2008年前实现“文明公厕”》曾被很多外电转用。在采访过程中,我还发现相关方面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准备国庆阅兵、游行的公厕设备了,公厕设施也比10年前的国庆大典考虑了更多的人性化因素。通过这篇用以管窥豹的角度写成的文章,也驳斥了有些外国媒体认为国庆盛典组织方扰民的观点,体现了国庆盛典组织方的用心良苦和人性关怀。
  【原文:“通常不起眼的公厕往往最能体现人性关怀。记者发现,在长安街沿线和邻近区域增设了很多流动公厕。当记者第一次踏入天安门东侧的一座棚帐式公厕之前。先在外面深吸了一口气,因为害怕有这么多人使用这个公厕,里面的空气会很污浊。
  走入这家公厕,记者紧蹙的眉头马上放松了,里面灯光明亮,小便池处感应式出水口流水充足,公厕里通风良好,没有过多异味。令记者更意想不到的是,公厕里还设有洗手池,而且还摆放着洗手液。这家公厕虽然算不上高档,但绝对算得上是卫生、干净的。记者又看了多家公厕,依然如此。
  ‘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阅兵和游行队伍集结区,人员密集,因此安置的临时公厕也最多。与10年前的国庆阅兵式和游行相比,这次的棚帐式公厕安装了顶棚,还增设了洗手池、洗手液,设计安装时考虑了更多的人性化元素。’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官员郭卫东告诉新华社记者。”】
  我在《(国庆大典)特写:献给新中国甲子华诞的笑脸》一文中,抓住了罗加凤等四位年轻游行群众和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的笑脸,用“微微的笑:几分钟就过天安门,还是值得”、“憨厚的笑:一辈子也没几次这样的机会”、“灿烂的笑:见证祖国的繁荣。与有荣焉”、“自信的笑:热情能战胜天凉”四个标题描绘出了中国新一代青年朝气蓬勃的组图,向世界传递了国庆盛典参与者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乐在其中的真实而“有益”的信息。以小见大、以情感人
  对外报道“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并不是想让稿件甘于平庸,而是着眼小处、取材平和、选择质朴细腻的角度使文章更符合国外受众的接受方式,凸显主题。这样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国庆报道期间写作这三篇稿件的时候,我和同事选取了长安街边公厕里放置的洗手液、天安门广场背景方阵学生手里道具箱、行李箱、折叠椅三合为一的拉杆箱、游行彩车里安装的男女公厕、为国庆晚会焰火燃放默默奉献的42岁吊车师傅汝国田、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集体舞表演者魏冰这些普通人物和事件作为切口,用不温不火的叙事方式提炼出主题思想。
  新闻报道的对象越是普通、鲜活。和受众的生活有越多的共同交集,就越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这几篇稿件在播出之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收效。除了数十家主流网站采用之外,《国庆60周年盛典背后的“人情味”》得到了美国《侨报》、《世界日报》,澳门《正报》、《新华澳报》、《澳门日报》、《现代澳门日报》等媒体的采用;《(国庆大典)特写:献给新中国甲子华诞的笑脸》得到了澳门《新华澳报》,美国《侨报》、《明报》,柬埔寨《柬华日报》、《华商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的采用;《国庆联欢晚会台前幕后的狂欢与奉献》得到了美国《侨报》、《世界日报》,澳门《市民日报》、《澳门日报》,柬埔寨《华商日报》、《柬华日报》等媒体的采用。
  综上所述,我们在创作对外报道的新闻稿件时,哪怕是遇到政治意义比较强的活动,只要在选材上牢记“有趣、有用、有益”的视角,在主体内容的架构上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就可以使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用“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可以把主题思想蕴含在鲜活的新闻事实之中,靠人、情、事、理来体现,让国外受众自己去品味平凡人物和及其背后的故事,达到以爱感人、以情动心的传播效果。
其他文献
1998年9月23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纪念目。当时,领导都非常重视对外宣传工作。我时任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宣传部对外宣传处长,我们具体承担着我区对外宣传工作的职责,是官方让外界了解宁夏的—座桥梁,一条纽带。  那年宁夏的对外宣传创造了许多足以让我们自豪的“第一次”!不说第一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宁夏新闻发布会;不说《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次以四种文本赠送到190个国家
期刊
中国人权基金会将向11国赠地震救援致谢碑    2008年12月,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向援助我国地震灾区的11国赠“汶川地震国际救援致谢碑”,并向来华参与救援的每位队员赠送致谢碑缩微复制品,以感谢国际社会支持中国“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弘扬珍重生命、关爱人权的人道主义精神。捐赠范围包括派遣专业救援队、医疗队来华参加地震救援的俄罗斯等11国。  向11国赠送“汶川地震国际救援致谢碑”,旨
期刊
2008年8月8日晚,雄浑的脚步声响彻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巨人的脚步”沿着北京城古老的中轴线一步步迈向“鸟巢”,全世界的目光跟随这些壮美的脚步开始了一场奇妙、梦幻的中华文化之旅,他们的眼前呈现的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一个年轻的中国,一个希望与全世界的朋友构建和谐家园的中国。  虽然奥运会已经闭幕了,但是北京奥运会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世界观,也改变了世界的中国观。
期刊
第104届广交会继续在广州举行    2008年10月15日至11月6日,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办的第104届广交会继续在广州举行。本届广交会将由“一届两期”调整为“一届三期”。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迄今已有五十年历史,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第十届中
期刊
我希望奥运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过程”,而不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果”。我建议中国政府和媒体在对外传播上要“光而不耀”,这是对外公关的关键因素,在今天已经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宣传自己的强大,中国的强大这一“客观事实”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中国就应该自律,在沉默中,踏踏实实积累“成果”,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加藤嘉一    采访对象介绍:加藤嘉一,日本公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期刊
9月5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暨本刊编辑部召开了“奥运会后的对外传播”研讨会,邀请来自国务院新闻办、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协调小组、新华社、国际台、中央电视台、外文局等外宣部门和单位,以及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的20位专家学者,就近期国际涉华涉奥舆论的变化和发展变化态势,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深层认识框架,北京奥运会给国家形象传播带来的长远影
期刊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5月份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的“暖春之旅”更是时隔10年后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访日。今年以来,从“5·12”汶川大地震中日本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到日本政府决定福田康夫首相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来,这是日本首相第一次出席国外的奥运会开幕式),中日两国民众的情感在悄然发生变化,变得不再那么冰冷了。  我在日本二十几年,但始终保留着中国国籍,
期刊
北京奥运会是巨大的成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令人惊叹!  但在这些赞美之辞中间,一些西方记者在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中似乎总有一些酸溜溜的味道,他们一会儿说北京奥运会是“不惜重金,铺张浪费”,一会儿又指责中国有什么人权问题。  这让我这个身在伦敦的新华社记者感受到了西方媒体人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缺乏,或者说是他们在报道中国这个跨文化传播中认知信息的不对称。  8月23日,BBC电视台找到了我,就北京奥运会和四
期刊
2009年,中央电视台对全台的新闻采编系统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成立了规模颇大的、包括“视频发稿中心”在内的“新闻中心”。这次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实现了新闻资源的集成,在业务流程上实现“采编分离”。对于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这样的对外频道来说,这次改革虽然减小了其“自选动作”的空间,但无疑丰富了新闻资源、强化了其在海外中文频道中的竞争力。对于中国的对外传播来说,尤其是在对外传播资源的整合利用上,
期刊
话语权,不单纯指说话的权利;还指决定说什么,怎么说,谁来说,对谁说,在哪里说,甚至包括怎么理解的“权力”。毋庸讳言,过去的中国,由于“国际话语权”的缺失,我们的自我认知,过多地被西方那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所左右。  奥运中国的登场,虽然赢得了碰头彩,但文化信息符号的深度和广度传播,也才刚刚开始。  在具体的沟通传播过程中,我们传播者的个体“软能力”,仍是整体文明软实力结构中的“短板”。  ——吴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