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circ PLXNA1鉴定及其在脂肪细胞分化中的功能预测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状RNA(circRNA)由于其广泛性、稳定性、保守性等特点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已成为生物研究领域热点之一.为研究circRNA在鸡脂肪细胞分化中作用,选择与前期发现在鸭脂肪细胞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鸭circ PLXNA1具有高度同源性的鸡circ PLXNA1作验证分析.鸡circ PLXNA1是一个稳定的环状转录本,核质分离试验发现鸡circ PLXNA1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此外,circ PLXNA1主要在鸡心脏和肝脏中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鸡circ PLXNA1和预测的靶基因富集于ErbB、MAPK和Hedgehog等信号通路,表明鸡circ PLXNA1可能通过调控靶基因间接参与脂肪细胞分化.
其他文献
优良桑树品种是我国茧丝绸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选育不同适应性的优质高产高抗性桑树品种是桑树育种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高产优质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吕志强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以广东桑试 11 号为母本,鲁桑农桑 14 号为父本,培育出2 个桑树新品种“强桑 3 号”“强桑 5 号”,并获得了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授权(已于2021 年 9 月拟授公示).
期刊
桑树生产管理机械装备标准的建设对桑树生产管理机械装备的研发与推广以及桑园管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李法德教授团队在研发推广新型桑树生产管理机械与设备的同时,致力于桑树枝条收获机械相关标准和鉴定大纲的研究,2021 年 10 月 25 日,团队制定的《T/NJ 1228-2021/T/CAAMM 113-2021 草本桑收获机》团体标准颁布实施,这是我国实施的首个关于桑树枝条收获机械的团体标准.该团体标准的实施,将更有利于草本桑收获机械的制
期刊
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科学家廖森泰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鉴定和理化防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获2020—2021 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该成果针对蚕业生产上家蚕微粒子病病原来源复杂、污染严重、防治难度增大、治疗rn手段缺乏等问题,取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突破:率先研发出国内唯一获兽药生产批文的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防微灵,创制了阻断病原垂直传播的蚕种高温处理新技术;系统收集鉴定了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阐明家蚕与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交叉感染关系,为新常态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提供理论依
期刊
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土壤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制度下玉米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有机和常规种植土壤中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土壤代谢产物均具有差异,试验共检测到176种差异代谢物,包括脂类、有机酸、糖类和生物碱等物质,有机种植促进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分泌和生物碱及其衍生物代谢,降低氨基酸及其前体含量,苯类、碳氢类和有机氮化合物在常规种植中增加.通路分析发现,差异代谢产物之间主要参与氮和碳代谢途径,研究结果为有机种植对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生物过程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为研究“单本密植-大苗机插”技术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叶面积指数增长特性,以晶两优华占为材料,在3种大田种植密度(常规密度D0:16万穴·hm-2、中密度D1:19万穴·hm-2、高密度D2:24万穴·hm-2)和2种施肥(常规施肥处理N0、减施肥处理N1:常规施肥基础上减肥24.19%)下比较其产量形成差异,运用Logistic方程对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学产量增长动态及其特征参数进行模拟,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减少施肥量可增加产量.结果表明,D2N1处理产量较D0N0处理高2.53%,其主要通过增
G2-like转录因子在植物中广泛存在,是GARP转录因子超家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在叶绿体发育、果实生长、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和植物衰老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研究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胁迫下东农L-10(抗病)根部进行转录组测序,初步筛选得到8个与大豆胞囊线虫抗性相关G2-like转录因子,并通过在线软件对其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2-like家族成员中8个G2-like转录因子均定位于细胞核,为亲水性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大多以无规则卷曲为主;GlGLK-3含有与大豆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密切相关顺式作用元
随着高效精准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精准农业发展趋势明显,高光谱遥感作为该领域前沿技术,应用广泛.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HSI)技术具有波段多、光谱窄、数据量大优点,利用光谱特征研究作物生长信息、各种光谱模型及精细分类和识别.文章重点论述近5年国内外HSI技术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system,UAS)遥感系统中对作物生长信息快速无损检测应用的研究进展,通过数据集扩充与注释、最佳波段组合和利用,配合反演方案开发与训练,以及精确图像处理技术评估作物氮素营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河南省栾川县引种栽培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植株地下0~10 cm与10~20 cm土层根际细菌、根际真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us,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根际微生物群落相关性.结果表明,引种栽植地大花黄牡丹根际微生物资源丰富,根际细菌与真菌分别得到9989与2212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根际细菌分属于26门67纲512属,变形菌门
为明晰气爆松土作用机理,设计外扩型、外缩型、直口型三种流孔结构,以气爆钻杆为研究对象,通过EDEM-Fluent耦合建立气爆松土仿真模型,对不同气爆压力P和松土作业深度H土壤扰动效果仿真,并进行气爆松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直口型流孔土壤扰动效果最佳,当P为0.4 MPa、H为100 mm时,出口气流速度达60 m·s-1、径向扰动范围达785 mm;当H一致时,土壤扰动区域随着P增大而增大;当P一致时,H200 mm时,土壤扰动区域随H变化不明显;当H100 mm时,土壤扰动最大深度大于H;土体抬升高度与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CCN2),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基质细胞蛋白.研究表明,CTGF基因在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黏附、迁移、增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潜在效应分子.鸡CTGF基因与人、牛、鼠等CTGF基因均有较高保守性,作为实验模型探索CTGF基因潜在研究价值较高.深入研究CTGF基因,综述CTGF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家禽上的研究,有助于家禽选育,且可推动分子生物学领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