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平和”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首饰是情感的承载体
  在远古时期首饰就具有情感的承载体这一功能。在古代,有作为图腾崇拜、驱邪祈福等仪式中的重要道具而存在的首饰,也有作为信物存在的首饰……,这些都传达了当时受众的精神寄托。
  在远古艰难的生存条件下,人类就已经把首饰作为与神明等超自然力量的沟通工具。古埃及通过首饰上的圣甲虫图案达到与太阳神联系的目的。从古罗马人开始到现代,人们一直将戒指作为订婚的信物。中国古代的“玉”文化把玉和君子的品德联系在一起,更是反映了首饰作为思想情感的载体作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首饰一直起着情感寄托的重要作用,寄托着佩戴者对生活的美好追求。设计师可以利用首饰的这种情感的承载体功能,加入对人文的关怀,从而引导佩戴者的精神追求走向理想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设计师设计制作的首饰产品也因为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情感变得更加有内涵和吸引力。
  二、“平和”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
  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最主要的代表就是儒释道。本人以为,儒家的中庸之道,老庄学说对人与自然交融合一的原初之美的赞同,佛学提出的万法皆空和自性清净的智慧,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平和的人文精神。
  儒家的中庸之道一说无不体现出对平和的重视。
  庄学主张“游”,而“游”的基本条件是“无用”和“和”。庄学里面“无用”在艺术中的极致体现的是:人在沉浸艺术境界中时应该一切皆忘,从而得到精神的自由和解放。然而,仅仅是通过“无用”,完全逃避于社会的约束,孤立逃避俗世,未免太过于消极。庄子因而用“和”来限制“游”,即和谐、统一,包容一切。在特异和矛盾之中寻求统一的“和”,是庄学的“游”的条件。
  中国禅宗佛教主张随缘自在,不计较和执着于任何事物的得失,内心清净、平和,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圆满快乐。
  本人曾经尝试主要把平和、寂静的中国传统美学意境,融入首饰艺术设计,试图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之下人们精神上的慰藉,从而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三、在现代首饰设计实践中探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
  1、首饰设计材质的平和之美
  对于中国传统美学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在儒、道、佛中分别有不同的见解,但是都体现了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现今的国内的首饰设计师偶尔也会抛弃采用象征财富、地位、特权的钻石、名贵珍珠、红宝石、蓝宝石等精雕细琢、光彩夺目的昂贵材料,尝试使用木头、水泥、廉价天然未经雕琢的普通石头等天然素朴的材料来表达首饰设计返璞归真、崇尚自然、贴近生活的平和之美。
  本人也曾经尝试使用乌木、未经抛光白银等价格相对低廉的材料做过一些实验,试图从中寻找和感悟生命的无生无灭、坦然寂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乌木由于其埋于地底历经千年而不腐烂的特性,故而人们在通常情况下认为它们具有驱邪纳福的灵性,这也是这种材质具有的一种精神寄托功能。本人在这系列设计中试图用经过抛光打磨以后的乌木温润、柔和、光滑如玉的质地表达内心的平和与寂静(如图所示)。本人以为在这系列设计中未经抛光的白银也许无法通过发出闪耀的光华夺人视线,但这种柔和、内敛、如软玉的质地或许更能表达乌木经过千年历练之后的品质。
  本人以为强调设计师的艺术观念和情感,重视对非贵金属等陌生、质朴材料的领域探索的首饰作品,与卡地亚(Cartier)、蒂凡尼(Tiffany)等老品牌的精雕细琢的贵重材料制作的首饰产品可以形成强烈对比,同时占领着各自的市场,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态度。质朴、素净的材料有时可以更好的表达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崇尚的回归自然的平和、清净、坦然和包容,让受众的精神从俗世中得到超脱。
  2、首饰设计形状的平和之美
  现代一些首饰设计师偶尔也会抛弃过于矫饰、繁复的图形,更注重首饰的自然形态,满足忙碌紧张的人们向往的平和、寂静。对待每一个首饰材料,尽量在保持它们原本的形状基础上再创造,可以使它们的形状看起来更加轻松、随意。也许我们收集的材料形状残缺不全、纹理有着许多瑕疵,但是如果能够包容这些残缺不圆满,或许才能得到圆满。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禅的智慧。残缺有瑕疵的形状是自然的本真,我们在首饰设计时不妨在形状上接受它们,随顺它们。这种对自然形态的随顺也体现了一种平和的心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禅宗佛教的智慧。
  在过去的首饰设计实践中,本人曾对白银、铜、珐琅、乌木、树脂、未经打磨抛光的琥珀等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做过一些形状上的实验。在制作过程中让金属呈现出偶然性的动态有时可以使金属在视觉上给人以柔软的质感,同时也可以使造型更加活泼,传达一种禅宗佛教对瞬间、当下的感悟。手工雕蜡时利用蜡流淌的特性创造出如流水般的自然造型,可以使金属材质的首饰质感变得含蓄温和。粗糙的木头雕刻成圆润的造型再经过打磨抛光也可以是一颗质朴的宝石。下图是本人用这种方法制作的首饰。
  3、首饰设计师心态的平和之美
  中国传统绘画首先重视自身内在精神的修养、熏陶。庄学注重虚静恬淡之心,认为若能万虑消沉,则能使精神得到净化也得到大自由,才能更好地把需要创作的对象融于心中,从而表达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禅宗文化常言放下执着,要让六根清净,不要为世间万法所迷惑而得不到自在。本人以为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内心平和的表现。
  本人以为,我们创作本土特点的首饰作品时,不妨清理干净对材质贵贱之分的主观意识。设计师不以传统的高低贵贱的分别之心对待首饰设计的材质,而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对待每一样材质,对材料的选择面也会更加宽广,或许同时也可以更好的通过材料表达设计理念。本人以为中国首饰设计师在这种心态下设计出来的首饰作品不仅能更好的体现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中君子般儒雅平和的特点,同时还能使作品具有现代都市中生活的人们所需要的人文关怀。
  小结
  本人以为不少国内首饰品牌已经意识到了民族文化传承在首饰设计中的重要性,但是多数只是停留在研究中国古代首饰的图形和相关工艺的表面研究,缺乏对传统首饰设计精神的拓展和开发,缺乏对未来首饰设计理念的思考,从而导致了设计内涵的缺失。我国的现代首饰设计师在学习西方现代首饰设计的同时,更应该植根于本土文化的根基,继承并发展中国传统首饰精神文化。本人以为这些首饰设计或许工艺精湛、材质贵重,但是因为缺乏对设计的内在情感和民族文化精神的探索,忽略艺术的人性化,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作品显得有些单调、空洞和冷漠。把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文化用于首饰设计作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佩戴者精神寄托的需要,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勋,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 黄河涛,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8
  3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M],1987
其他文献
自1995年东渡日本留学之后,打工读书、完成学业、于2000年获东京多摩美术大学硕士学位,以艺术家身份居留永住。2005年又移民加拿大,开始漫长的北美之旅,——这就是画家桂森林走过的路。  从祖国大陆起步,和众多迷恋美术的同行一样,桂森林所关注的对象由静物、人物、直至风景,进行大量的写生训练,在教与学的同时逐步形成个人的风格,摸索自己的审美取向。尤其在异国他乡、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之下,接受另
期刊
1971年,美国《艺术新闻》刊发了琳达·洛克林的文章《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标志着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的真正开端,随后大量被艺术史遗忘的女性艺术家被陆续发掘并填补到艺术史的名单中,艺术史上的中国女性艺术家却踪迹罕见。潘玉良是中国绘画史上鲜有的历经磨难终成大器的女画家,她一生四千余幅作品显示了其艺术生命的顽强、人生境遇的坎坷、绘画成就的粲然,被称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第一流人物”的女画家。“五四新生
期刊
戴民师傅  23岁那年,我依依惜别军营,未曾想到,不久便转而换上一身蓝色戎装,步入警营。踌躇满志的我心里没有一丝杂质,放眼望去,面前铺就的已然是幻想中熟悉的景象。然而,分配工作的头一天,内心平静的湖面就被一阵风吹得支离破碎。  那天,新警培训班宣布结束,一群生龙活虎的伙伴都等着师傅们领人。在我之前,陆续有人被师傅们带走,剩下的人彼此小声地指指点点,说某个人真幸运,师傅是警界闻名的先进模范,某个师傅
期刊
现实世界就是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我们的意识很难直接对它产生直接的作用。除了客观的现实世界,我们所拥有的意识、梦境、记忆、情感的精神领域则是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梦和绘画对我们来说都是充满吸引力的,原因在于在梦和绘画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受束缚的各种可能,它们既不同又有很多奇妙的关系。它们都是人作为主体进行的创作行为,是主体的经验和行为,只不过梦是被动的,不可掌控的,而绘画则具有主动性。这里不是要
期刊
严歌苓刘艳  按语:  跟“旁证与反证华人老移民的历史”的《扶桑》相比,《少女小渔》简直就是在旁证与反证华人新移民的历史。这还不足以彰显《少女小渔》的别致之处,它成为“可以拍成一部电影的短篇小说”,或许是最最让人称奇的。最终,笔者把两个题目一并呈置出来。不如此,不足以凸显《少女小渔》的全部意义。  刘艳:张艾嘉谈起电影《少女小渔》的创作动机,她直言这本来是李安的项目。在接受采访时,采访者说电影《少
期刊
在新石器时代陶器纹样发展的长廊中,有很多抽象纹样,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抽象鸟纹、蛙纹、漩涡文、三角形、锯齿纹等非常吸引人们的目光,这种抽象的几何纹使得历史上每个研究者都赞叹不已,很多研究者认为原始人对于器物,除了要求实用之外还要求美观,于是印纹逐渐规整化为图案,装饰的需要便成为第一位。笔者认为此说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美的需要,思维中的神秘性大于审美
期刊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功能性室内空间已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更多的需要在室内空间中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软装饰作为室内空间中一个重要部分,它与室内环境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特有的质感、色彩、图案,会给人们带来一个舒适、轻松、美观的室内环境。  软装饰是指装修完毕之后,利用那些易更换、易变动位置的饰物与家具,对室内空间的二度陈设与布置,是室内环境不可缺少的部分。软装饰可以根据居室内空间的大
期刊
朱西  在《我译〈马德里的春天〉》中,提到全球新冠疫情尚未完全散去的2021年2月19日,韩葵女士安排的一场我与作家潘无依的线上对话会,这使得该作品在中国和意大利都引发更多读者的关注。随后,我感到应该整理这个对话会的主要内容与《美文》的读者分享,也便于文学界了解为什么向当代欧洲介绍这样的中文作品,这样的作品在欧洲的接受度如何等。一  韩葵:先说下为何给这部小说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吧。  潘无依:小说叫
期刊
“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是在抽象艺术衰落与大众文化兴起的前提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瑞士著名雕刻家、画家阿尔贝托·贾克梅蒂(1901~1966),就是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所创造的独特的“视觉模式”和借“现象学”理论来观察事物的方法,不仅造就他不与人同的作品表征,其艺术理念亦影响了当今世界画坛的创作取向。  一  在贾克梅蒂看来,绘画所反映的事物的真实,总是处于存在和虚无之间。贾克梅蒂的作品也
期刊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不断影响了现代人在艺术和设计上的创作理念。三维数字艺术是艺术和科技结合的一个产物,它与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等众多现代设计领域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近两年在国内兴起的3D建筑外墙投影,更是凸显了三维数字艺术的魅力,让我们看到了三维数字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这也成为了我们当下的设计教育者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三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