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关语的翻译一直是困扰着译者的一个难题。译者在翻译双关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可以利用归化和异化来摆脱这个困境。译者在翻译双关语的过程中可结合保留法、创新法、补偿法、阐述法和省略法来使目标语读者真正理解源语中双关语的内涵。
【关键词】双关语;归化;异化
【作者简介】王富春(1979.05-),男,汉族,山西阳泉人,太原师范学院,讲师,研究生。
一、 引言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最初是由美国翻译家Lawrence Venuti 在其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一书中提及的。双关是英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朗文辞典给出了以下定义:“Pun is a witticism involving the use of a word with more than one meaning, or of words having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这个定义指出了双关语的特性:要么一词多义,要么同音异义。在文军教授的《英语修辞格词典》中對双关语进行了分类,包括同音双关,近音双关,同词异义双关,一词多义双关和歧义双关。
二、双关语的翻译障碍
翻译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和跨社会的交际过程。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转换。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产物。各国都有各自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体系、生态环境、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而这些都无一不体现在其语言当中。当目标语中没有源语文化的对应表达时,就会产生翻译中的文化障碍。首先是语言障碍。双关语是利用有些文字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特征来进行的文字游戏。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发音体系和文字构词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译者很难在目标语中找到在语音和意义上都相似的词语。当我们把英语中的同音双关语翻译成汉语时就会产生结构上的障碍,因为同音双关语仅仅是两个词在发音上的一个巧合,而当被转换为汉语时,这个巧合就会消失。其次是文化障碍。有时译者发现源语所表达的概念在目标语中不存在。源语中可能使用一种“文化术语”或者“习惯用语”来表达目标语中已知的事物,但这些术语和习语并未编入词典,因此译者无法找到对等的译文。
三、双关语的翻译策略
译者为了避免双关语翻译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往往采用以下五种翻译策略:保留法、创新法、补偿法、阐述法和省略法。译者可以利用归化和异化结合这五种策略,在翻译双关语时依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保留法这种翻译策略正是利用了异化的特点,尽量保留了源语文化的特性和异国情调。比如,苹果电脑的广告词“An apple for everybody keeps worries away.”就借用了英文谚语:“An apple a day keeps a doctor away”来实现双关。谚语意思是 “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所以翻译此广告时使用异化,既可以保留源语文化当中谚语的意味,又可以凸显这个电脑的高效,同时也不失幽默的效果,翻译为“天天有苹果,烦恼远离我。”创新法指译者翻译源语中的双关语时,为了让目的语的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的意思,创造出一个新的双关语。比如“Better late than late.”这是一个提醒司机安全驾驶的公益广告。第一个“late”指“比平时或者预期要晚”。第二个“late”指“死亡,尤其是刚刚过世”。在汉语中和“晚了”这个词发音相似的一个词“完了”正好有“结束和完成”之意。翻译为“晚了总比完了好!”补偿法是指译者通过其他的修辞方式来弥补在目标语文本中因为翻译而丢失的语意、情感因素和文体结构。比如“More Time for Time.”第一个“time”指“时间”,第二个“time”指“时代周刊”。目标语读者可能并不知道和了解“时代周刊”,异化可保留源语的文化因素,促进目标语读者对异国文化的了解。翻译为:“想要争取时间吗?阅读时代周刊吧!”阐述法是指译者为了减少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困难,有意使译文内容更加详细。比如“I’m more satisfied.”“more”既有“更多,更加”的意思,还有品牌香烟“摩尔”的意思,译者可通过异化保留源语中对于品牌香烟“摩尔”的介绍,让目标语的读者增加了对国外品牌的了解。翻译为:“摩尔香烟,我更满意。”省略法即省略那些因为翻译双关语时解释的成分太多而引起的冗长的内容。比如“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中“can”即可以表示“能,能够”,也可以表示“金属或塑料制作的容器”。通过省略源语中“Coke”这个品牌的介绍和解释,直接翻译为:“清新可口,别无所求”。这样目标语读者结合语境既可以体会这个可乐的爽口,也可以突出其“不可替代性”。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于双关语翻译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使用什么策略,在翻译时都离不开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译者时而需要归化,时而需要异化,时而又是归化和异化的结合才能达到让目标语读者理解其双关语的目的。因此翻译双关语的过程就是译者在选择归化和异化的过程,就是在平衡和综合两种译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齐晓燕.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J].中州学刊,2007(5).
[2]文军.英语修辞格词典[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3]石建英.论英语广告中的双关修辞和翻译[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关键词】双关语;归化;异化
【作者简介】王富春(1979.05-),男,汉族,山西阳泉人,太原师范学院,讲师,研究生。
一、 引言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最初是由美国翻译家Lawrence Venuti 在其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一书中提及的。双关是英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朗文辞典给出了以下定义:“Pun is a witticism involving the use of a word with more than one meaning, or of words having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这个定义指出了双关语的特性:要么一词多义,要么同音异义。在文军教授的《英语修辞格词典》中對双关语进行了分类,包括同音双关,近音双关,同词异义双关,一词多义双关和歧义双关。
二、双关语的翻译障碍
翻译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和跨社会的交际过程。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转换。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产物。各国都有各自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体系、生态环境、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而这些都无一不体现在其语言当中。当目标语中没有源语文化的对应表达时,就会产生翻译中的文化障碍。首先是语言障碍。双关语是利用有些文字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特征来进行的文字游戏。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发音体系和文字构词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译者很难在目标语中找到在语音和意义上都相似的词语。当我们把英语中的同音双关语翻译成汉语时就会产生结构上的障碍,因为同音双关语仅仅是两个词在发音上的一个巧合,而当被转换为汉语时,这个巧合就会消失。其次是文化障碍。有时译者发现源语所表达的概念在目标语中不存在。源语中可能使用一种“文化术语”或者“习惯用语”来表达目标语中已知的事物,但这些术语和习语并未编入词典,因此译者无法找到对等的译文。
三、双关语的翻译策略
译者为了避免双关语翻译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往往采用以下五种翻译策略:保留法、创新法、补偿法、阐述法和省略法。译者可以利用归化和异化结合这五种策略,在翻译双关语时依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保留法这种翻译策略正是利用了异化的特点,尽量保留了源语文化的特性和异国情调。比如,苹果电脑的广告词“An apple for everybody keeps worries away.”就借用了英文谚语:“An apple a day keeps a doctor away”来实现双关。谚语意思是 “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所以翻译此广告时使用异化,既可以保留源语文化当中谚语的意味,又可以凸显这个电脑的高效,同时也不失幽默的效果,翻译为“天天有苹果,烦恼远离我。”创新法指译者翻译源语中的双关语时,为了让目的语的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的意思,创造出一个新的双关语。比如“Better late than late.”这是一个提醒司机安全驾驶的公益广告。第一个“late”指“比平时或者预期要晚”。第二个“late”指“死亡,尤其是刚刚过世”。在汉语中和“晚了”这个词发音相似的一个词“完了”正好有“结束和完成”之意。翻译为“晚了总比完了好!”补偿法是指译者通过其他的修辞方式来弥补在目标语文本中因为翻译而丢失的语意、情感因素和文体结构。比如“More Time for Time.”第一个“time”指“时间”,第二个“time”指“时代周刊”。目标语读者可能并不知道和了解“时代周刊”,异化可保留源语的文化因素,促进目标语读者对异国文化的了解。翻译为:“想要争取时间吗?阅读时代周刊吧!”阐述法是指译者为了减少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困难,有意使译文内容更加详细。比如“I’m more satisfied.”“more”既有“更多,更加”的意思,还有品牌香烟“摩尔”的意思,译者可通过异化保留源语中对于品牌香烟“摩尔”的介绍,让目标语的读者增加了对国外品牌的了解。翻译为:“摩尔香烟,我更满意。”省略法即省略那些因为翻译双关语时解释的成分太多而引起的冗长的内容。比如“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中“can”即可以表示“能,能够”,也可以表示“金属或塑料制作的容器”。通过省略源语中“Coke”这个品牌的介绍和解释,直接翻译为:“清新可口,别无所求”。这样目标语读者结合语境既可以体会这个可乐的爽口,也可以突出其“不可替代性”。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于双关语翻译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使用什么策略,在翻译时都离不开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译者时而需要归化,时而需要异化,时而又是归化和异化的结合才能达到让目标语读者理解其双关语的目的。因此翻译双关语的过程就是译者在选择归化和异化的过程,就是在平衡和综合两种译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齐晓燕.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J].中州学刊,2007(5).
[2]文军.英语修辞格词典[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3]石建英.论英语广告中的双关修辞和翻译[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