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裴莉:学校,一个支持生命成长的地方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访谈黄裴莉的时间段是在开学第一天。“我等下还有一个会议要开。”仅有一小时空余时间的黄裴莉爽利地招呼记者坐下,她快速地回复完手机里的工作留言后便示意可以开始采访。当黄裴莉讲述起办学理念和对教育的理解时,她思绪万千……
  “生命影响生命”贯穿教育
  有位名为阿心的“知心朋友”以心灵捕手的身份,忠诚地为田初中学子的成长守候。这位“知心朋友”就是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与苏州大学心理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的“AI减压赋能舱”里的智能机器人。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也成为了全国首家引入AI心理调试技术的学校。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以机器人替代咨询师,以虚拟现实和人工语音技术营造辅导场景,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健康生活、高效学习、快乐成长的教育心理环境。这是一种‘生命影响生命’的设计。在学校这个‘生命场’里,随处可见生命的互相影响。”
  黄裴莉已走过二十余年的从教历程,也担任了九年的校长,她对学校教育有着独特的理解,“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给出的答案是,学校是一个支持生命成长、创造美好人生的地方。我们学校提出了‘用生命影响生命,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理念。”在黄裴莉看来,苏州田初中就是学生、老师、家长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在这里,课程、环境、管理都是服务于生命成长的。每一个生命通过交互滋养,彼此影响,互相成就,共创美好人生。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黄裴莉几年前就在学校提出了“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观点。“这也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一种呈现方式。面对新的时代,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家长,才能带动孩子的发展。”黄裴莉说。
  特色课改点亮教学之光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式生活的古典气质,是千年来江南文化的积淀。在田家炳初中的校园里,这种气质不仅依然存在,并且还在学校的“姑苏文化课程”中得到传承与延续。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和办学特色,对于学生的培养,各校也都有符合校情和学情的培养体系。“如何让孩子全面发展、全面成长?”是黄裴莉就任校长后就一直思考的重要问题。她认为,在国家要求的前提下,学校应提出校本的培养目标与核心素养,且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知识是拓展的,需要是综合的。我们通过多元的课程,把国家课程校本化,化作平时看得见、摸得着、可以体验的学习情境。学校以课程为载体,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多元体验,在发展兴趣爱好的同时探寻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样的情境中,各学科教师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这就是我们课程改革的方向。”黄裴莉这样阐述她对课改的理解。
  “教育是服务,教育是一种支持,教育更是一种唤醒。”黄裴莉每一个办学思路、办学思考的形成,都离不开这句话,她已将自己的教育使命与责任融于学校的发展之中。
  微访谈:
  《现代苏州》:若想实现学生的培養目标,教师是一大关键。对于教师的培养,您怎么看?
  黄裴莉:我们一直在做提升老师学科专业能力培养的工作,围绕江苏省十三五立项课题“指向有效教学的精准教研实践研究”,从六个方面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科研的成果最终是要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和适切的教育服务。
  《现代苏州》:您认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黄裴莉:新时代老师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我觉得,教师用科研的方法去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发展学科素养,是教师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中考、高考形势的变化,国家对人才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关键还是要加强对课堂教学规律的把握,提升学科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苏州》:您认为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黄裴莉: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课程设计、教育举措、机制完善目的都是指向我们的育人目标:培养志诚勤雅的健康好少年。这里的健康指的是身心、人格都健康的孩子。他们需要具备适应更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其他文献
丰子恺说过:“猫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懊恼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于人生。”最近几年,都市人逐渐染上了一种戒不掉的瘾,叫做吸猫,也叫撸猫。  说到爱猫,咱苏州人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不论是普通人家还是街头的文青小店,不养一只猫总觉得暖暖的阳光下缺少点什么。在苏州,讲苏式生活讲太多了,反而有点寻不着生活的本味。要我说,过日子哪儿有那么复杂深奥,如果非要找个学习的对
期刊
伴随着一阵急刹车响,一辆满是泥印的车停在了路边。凌晨两点半,一切都被黑夜笼罩着。四周充斥着虫儿与青蛙的叫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显得愈发响亮。“砰”地一声,车门开了。小峰从后备箱内抱出一盏照明灯。顿时,强光所到之处,亮如白昼。我借着光亮细细打量起周围。在这条泥泞小路的两侧,放眼望去,满是水田。  远处似乎有灯光在闪烁,片刻之后,人影移动至眼前。他是老卲,小峰的父亲。老卲穿上套鞋,戴起手套,提着一只
期刊
地名有多重要?不消说。外地人初来乍到,通过地名定位,通过地名了解、触摸当地的文化。本地人则通过地名寻找文化、身份上的认同感,“你小时候住皮市街?我外婆也住皮市街。”  吴文化地名不仅是个地名,还涵盖了行政区域的变迁,文化的传承,地域的历史,及史上的名人、故事等。要是能够熟知吴文化地名,那也相当于把苏州摸得很熟了。  消逝的地名  苏州是个风雅的城市。悠久的历史使得它的地名量异常丰富,同时可挖掘到大
期刊
这个夏秋之际,平江路边的苏州状元博物馆再次频繁得到人们的关注。其原因,一是作为苏州夜间经济“姑苏八点半”重要内容,江南小剧场剧目之一的苏州首部沉浸式喜剧将在这里演绎。二是由沈慧瑛编写、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贵潘家族传奇》于近期推出,并且在不久前的江苏书展上获得了不俗反响。  潘世恩故居、太傅第、状元博物馆……这座藏着贵潘家族传奇与文人精神的私宅留下了太多名字,它亦是“百鸟之王凤来临”的凤池园,更是两
期刊
无论是住在繁华老城,还是住在诗意湖边,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打开方式。  生活在吴中,  有品质的生活可以是什么模样?  来自不同版块的不同人,  给我们展示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  繁华老城区,行走皆时尚  从小就生活在嘉宝花园的小宋,对自己的小区一直有一种自豪感。嘉宝花园属于吴中区较早的一批小区之一。小区分为三期,一期于2000年竣工交付使用,由住宅与花园两部分组成,共占地10万平方米,其
期刊
由夏入秋,又到换季时。再过一两月,就可以将夏装放入柜子,拿出厚些的衣服。而此时,是顺便整理衣橱,放弃那些“鸡肋”衣物的好时候。由此步入减法生活,品尝无负担的甜头。  减物,换一种生活清晰状  这两年,一部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突然在公众号里红了起来。剧中,洒满阳光的公寓内空空荡荡,短发女孩躺在整洁的地板上,享受着轻松时光。作为“断舍离”的极致践行者,她抓紧一切机会整理物品。对她来说,不需要的东西
期刊
苏州评弹(评话、弹词)是江南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江南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周良,著名评弹理论家,长期从事评弹工作管理,研究探索评弹艺术规律,为保护与传承评弹艺术、促进评弹艺术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比起昆曲,评弹似乎更生活化,更易传唱,这其中有何原因?发展过程中形式有无变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弹保护和发展的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专访了九旬高龄的周良先生。  “苏州评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
期刊
有样学样。天下多的是现成的样子,有笔墨样、有格局样、有雕琢样、有当红样……可我义父戴敦邦偏偏不学,他执意苦修几十年,和自己对着干,见样破样,闯出了一番“戴家样”。  义父戴敦邦因创作《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红楼梦人物百图》、《金瓶梅全图》等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为人们所熟知,其画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用笔精到,浓墨重彩,雅俗共赏。戴家样,是戴敦邦的艺术之样,也是将自我活出的一个人生样本。  
期刊
开车出行,最糟心的莫过于堵在路上,一眼望不到头的车尾,道路秒变停车场。对于在苏州生活的人们来说,南环、友新这两处高架路,甚至被调侃为“自带干粮”路段。  这下好了,有着苏州最大立交之称的尹山湖立交,近日已局部试通车。东环南延二期工程尹山湖立交,位于吴中区尹山湖畔,由中铁二十局一公司承建。这条立交贯通东西、连接南北。向北连接南环高架,直通市区;向南直通吴江;向西通过南湖路,连接友新高架;向东接南湖路
期刊
大家到一个地方去出差或旅游,其实对城市的各个细节之处是很上心的。比如大街上卫生状况怎样,当地人如何过马路,他们普遍的热情度怎样,他们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总体评价如何,以及机场、酒店、饭馆、出租车等行业服务人员的平均质素等,都会影响到你对这个城市的印象。这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意义和必要性。  国内城市每年有各种各样的大小评比,很多人不知道,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