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共享有多远?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hens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 刘丽丽)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成为高校的“平衡器”。但是综观整个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分散、资源共享不够、责任机制不明朗,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如何才能消除“信息孤岛”,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高校应该如何更有效地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高校的管理机构如何优化?
  针对这些热点话题,在“2007年IT两会教育分论坛”上,来自各高校的信息化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不容质疑。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从最初风起云涌的采购浪潮,到热火朝天的建网运动,如今开始转向更多地关注如何发挥校园网使用效益和落实教学应用。然而,虽然许多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安装了信息平台,但能够有效地用起来的却是凤毛麟角,以至于产生了很多信息孤岛。
  在“2007年IT两会教育信息化分论坛”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多年来,国家在中小学、高校投入数百亿元,但是教育资源依然没有能很好地整合、利用。这如同‘修了高速公路没有车,有了车没拉货’一样,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大打折扣。” 李志民说,必须对信息的再利用好好挖掘,“唤醒”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教育资源共享难
  
  计世资讯预测说,2007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额将达到336.7亿元,增长率为10.5%。计世资讯指出,教育行业已走过基础设施建设高潮期,进入稳定的增长和理性投资期。其中,促进信息系统的整合、致力于缩小数字鸿沟的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等都是新特点。
  “高校信息化已经进入了信息集成阶段,正在由简单的数据管理向电子校务和决策支持发展。”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蒋东兴向记者表示。他认为,数字化校园的发展一般被分为四个阶段: 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单项应用系统建设、各部门应用系统建设和学校综合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与蒋东兴的观点类似,各位参会专家都认为,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度过了第三阶段,但绝大多数还处于第三阶段,有的甚至还在第一阶段。
  “实现数字信息的流通,让学校的每个部门、学校之间的信息互通、消除信息孤岛,是数字化校园下一阶段的目标。”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助理宋式斌如此表示。
  然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信息共享与系统整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难题。
  “资源共享和整合首先涉及到的是硬环境的整合和共享,主要是硬件基础设备之间的整合。”宋式斌介绍说,“主要包括:整体的资源加工中心、数据保障中心和统一的机房架构。”据他介绍,北大现在已经有一个整体的资源加工中心,设在图书馆,因为图书馆有大量的数据资源需要加工,而在统一了设备和人员后,就方便各方面做到集中。而数据保障中心其实就是保护数据和管理数据的地方。统一的机房架构主要是指各硬件系统的有效统一。
  其次是软环境的共享。如今北大已经实现了用户网上一次认证,目的是服务于广大师生。除此之外,宋式斌认为在软环境上,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环境监控”,他举了一个例子,“就像人治病一样,不能等人病入膏肓了才去治,而需要提前处理,这样就避免了最大的风险。而环境监测的目的是预防教育过程中的漏洞与风险。”
  然而,要实现资源共享,除了学校本身应负责任外,教育市场上的IT厂商的责任也不小。目前市场上出自不同厂家的资源库由于系统之间缺乏互操作、建设标准不一,导致接口规范互不关联,使得资源建设的信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网络共享互联的功能与优势在资源建设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用户的使用带来非常大的困惑与麻烦; 还导致资源建设的重复开发,造成有限的资源配置经费的大量浪费。
  即使是北大,“在信息化的探索过程中也经过了很多次失败,到今天为止也不能说特别成功。”宋式斌这样说道,“这里面还牵扯了一个管理体制的问题。”
  上述观点得到了大多数高校专家的赞同,有专家指出,尽管“共享”能达到资源的优化利用,但是,目前能够看到的“资源共享”其实多是在排他性权利基础上的双方或多方交易,而不是“各取所需”的人类理想。教育信息化不是一日蹴就的,北京大学李树芳认为,“教育行业也和其他行业一样,需要榜样的力量,只有一部分学校先富起来,才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优化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教育信息化其实也是一把手工程,要全局性、综合性、整体性全方位考虑。你和他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当你觉得收获很大向他介绍时,他没有任何反应,他没有把这件事提高到全局性的高度。比如说校长不予以信息化足够的重视,信息化工作是做不成的,所以说教育信息化也需要一把手的支持。” 李树芳在会上讲道。
  这就提出了长久以来教育体制存在的一个问题。那么,“体制”在教育信息化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信息化专家陈禹教授解释道,体制就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在学校,信息中心或图书馆等没有不挨领导骂的,而挨骂其实也公平,因为好多事情不该归他做,但他也管了。比如说校园网维护,这些事情本来应该由专业人来做,不能越俎代庖。什么叫成熟?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一种合理的分工合作。”
  陈禹认为,教育信息化机制建设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是全社会的机制建设,“比如说,实验室里要用很多软件,这个软件是要让老师们自己开发吗?当然不是。应该由专业的企业来做,老师们可以把教学中的需求提出来。真正的软件开发必须由专业的厂家做,软件维护、升级等事情老师不可能做到,叫外包服务,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二是学校内部的机制建设。信息中心的职责是什么、图书馆的职责是什么、教务处又管什么?这其中应形成一个合理的机制,分工明确,而不是说网络出了问题,就把所有责任都归到网络中心头上。
  据记者了解,如同企业信息化实施ERP一样,教育信息化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更多的是应用模式、业务流程重组的问题。因为教育信息化变革涉及了校园管理、教学工作习惯、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变革,而任何变革都受制于学校的文化传统、管理制度、教师的工作环境等等,全面的变革靠学校自身与系统进化很难突破。
  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任张虹波认为,成功往往是由一次次失败积累而来的,在教育信息化领域里有很多失败案例的探索,这里面可能不是技术的原因。许多高校的管理不一样、认同度不一样,技术基础不一样。但正是在这过程中,各个部门都在磨合,其实新的机制就是磨合的结果。
  其实关于机制改革,每个学校都在尝试。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就是教育资源共享的应用模式之一。据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越介绍,该项目建设目的是:用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整合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依托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实现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为首都的高等教育服务,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这种方式是依托图书馆资源而实现的信息共享,亦是教育界进行的一项探索。而对于高校内部的信息共享模式,北大也给出了建议,“成立校级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校级CIO。”宋式斌介绍,在国外已有类似的成功案例,比如,德国图宾根大学基本上由一个副校长、数据管理中心和图书馆馆长三个人组成领导层进行决策,使整个信息化能进行整体规划。类似于这种模式,北大组成了信息化办,由它来统筹信息化规划和资金分配。
  对于成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与会专家们提了四个标志性的观点: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建设规划;完善的规范标准、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严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但是所有这一切不能丢失一个灵魂,否则所有这一切将变得没有意义,那就是——信息技术应与教学有效结合。
  
  亟待从“建设”转向“应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确实让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网络的铺建,数字图书馆、教学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实验室等等的建设都是传统教育“变脸”的证明。然而在建设了众多的系统后,很多教育工作者却发现,此时的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像前些年那样快速地发展,此时它显得有点“笨重而走不动了”。
  参加教育分论坛的众多教育信息化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议题——“教育信息化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以‘建’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尽快回归到以‘用’为本的原则上来。” 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怀楚强调,“教育信息化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支撑,我们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资源发挥真正的效能。”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年为什么“裹足不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与技术中心副主任王琪全认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进步除了认识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协调”和“评估”来促进。“比如,我们在推学生一卡通的过程中,这项工作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大部分的工作是做协调,应该重视协调部门的贡献。”
  除此之外,他还强调,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稍显薄弱,企业之所以信息化做得好是因为追求的是利润、效率,所以绩效评估刚性很强,“但目前在高校,教育信息化运行成本难以估计,而它产生的效力也难估计。如果能根据资源利用率、信息化普及率建立起一些指标,就能大大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步,从而使它有效被利用起来。”
  因此,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越提出,“要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深层次的教育变革,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文化惯性,突破原来的单一抓硬件平台、软件系统、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等单一线性思维模式。”
  众所周知,新加坡国家小,但很发达,教育也很前沿。来自新加坡的Origami Frontiers公司CEO翁家良博士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未来学习模式——在虚拟三维环境中学习。翁家良介绍说,“这是一种类似于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实现:第一,多人在线学习;第二,虚拟校园社区;第三,直观式的学习;第四,体验式学习;第五,多媒体学习内容;第六,互动协作式学习;第七,移动式远程教育;第八,用户产品式学习内容,就是以后的教育内容不一定由老师提供。”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从多个单系统向一个统一的、整合的、共享的系统转变;从面向技术、面向系统的建设转变成“面向应用”、面向用户的建设过程。这样的转变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包括管理者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其他文献
本报讯 (实习记者 林火灿)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首发《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已构建了以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此外,今年6月底完成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指出,200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15.3亿笔,金额225
本报讯(记者 吴穹)6月17日,苏宁电器与IBM公司在南京苏宁电器总部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启动5年“蓝深计划”。未来5年内,双方将在企业管理、流程变革、应用系统开发与IT管理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   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认为,苏宁的目标是世界500强,随着苏宁自身的壮大和整个中国市场环境以及竞争层次的提升,应用信息系统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苏宁的下一个五年战略。他表示,通过和IBM的合作
观 点     选择新的代工厂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且从AMD对自己加工厂的投入来看,AMD不可能在短期内宣布全面外包。   前几天,在福布斯和道琼斯出现了一系列报道,高盛分析师James Covello根据研究得出结论——2008年AMD将外包全部生产。   我对Covello所说的外包问题十分不解,因为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很模糊,没有实在的意义。但这个外包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呢?   从表面上看,包
本报讯(记者 贾鹏雷) 近日,记者从2007年Think合作伙伴大会获悉,2006财年ThinkPad销量比上年同比增长19%,渠道商居功至伟。目前,Think的渠道已经成功地全面覆盖到一至四级城市,并直接带动了四五六级城市销售的成倍增长。与此同时,Think总经销商的数目比去年同比增长53%,其中新招募中小经销商806家,体验中心总数已达到1124家。2007新财年的策略主要包括四点:即提高效率
2005年完成一系列大型并购之后,2006年,看似平静的ERP市场暗流涌动,最为明显的趋势是国际软件巨头对中国市场的吞食开始由高端逐渐向中低端渗入,而国内软件厂商领头羊则向高端冲击,纷纷于2006年推出高端ERP产品,并从SAP、Oracle手里抢过千万元大单。   2006年,浪潮ERP确立了“引领高端、专注行业、突破渠道”的三大战略,增长率超过51%,迈入了里程碑式的一年,在国际软件巨头牢牢把
PC到底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比尔盖茨说,PC正在进入“成为各种数字设备的中心”的新时代,除了编辑文档等功能外,人们还把PC当做通信设备、电台、电视、影剧院、相册等;PC企业说,一部台式电脑在商用还是家用的定位上已经不是那么绝对;联想则提出了“电脑进入享用时代”的观点,并发布了享用时代的先锋产品——天骄I系列,虽然采用了台式机的架构,但机箱体积缩小到了3.5升。   哪些因素在决定消费PC在未来
比现实世界更精彩,这是网络游戏对玩家的致命诱惑,玩家越快乐就越堕落;比毒品更暴利,这是网络游戏对运营商的致命诱惑,但这背后是以金钱为杀戮工具的尸横遍野的坟场。本报记者“卧底”两月,试图揭秘网络游戏的商业魔术、揭开其精心编织的心理魔障。   一边是互联网公司斥资上亿元的商业博弈,一边是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公安部等八部委的联手行动。网络游戏究竟有什么魔力,令社会各界力量为之动容?    
(清水 蕙心 编译)目前,整合了语音、即时通信、电子邮件及其他联系方式的统一通信只让一小部分群体受益。但厂商们绝不会放过这个有着巨大商业利益的应用,纷纷加大投入力度,一时间竞争异常激烈。  当Todd Sharp开车行驶在公路上时,一个新来的销售订单让他公司的统一通信系统开始查找客户的电话号码以及相应的销售人员(正好是Todd)。随后,系统会查询西门子OpenScape UC(统一通信)软件,并检
本报综合消息 6月20日,爱荷华州州长宣布说Google将 投资6亿美元在爱荷华州西部的Council Bluffs市建设新的数据中心,这同时也是该公司支持大批计算机运行Web服务的“服务器农场”(Server farms)的最新站点。目前,该数据中心的建设工程已经开始,Google计划在2009年春季前开始运营这个数据中心。Google说,该地区是Internet活动的繁忙的十字路口。   据了
当iPod宣布推出时,没几个人将它视为统治便携音乐播放器市场的产品。然而,它的竞争对手出现后又消失,而剩下来的对手似乎也只是满足于争夺Apple没有占领的小块市场。   iPod取得成功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Apple始终如一地、没有一点偏差地贯彻着一个计划——做简单的产品。iPod就是为音乐而生的。   然而,稍加深入地分析,就会发现5个帮助创造iPod现象的相互联系的因素。   在Apple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