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实训教学体系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职业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指示和部署,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和岗位胜任能力,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尤为重要。实训教学是高职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不可替代的教学形式。本文以高职林业技术专业为例,针对课程改革后的理实结合课程,重点突出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让实训教学进一步凸显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产教融合,实现现代学徒制课堂,优化和完善实训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 实训教学 林业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33-02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渗透是高职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线,以提升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为导向是培养该专业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的重要着力点,校内外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主要形式,原有的实训教学形式单一,与实际生产活动链接不够紧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无法灵活应用,因此实训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上都需要进行调整,以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1.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导向培养的基本内涵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需求,高职教育在原有的教育理念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的明确和突出了培养人才的导向与目标,即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全面培养,这两者是高职学生从事岗位工作所不能或缺的职业能力,它们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实训教学则是培养这两者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所谓导向培养则是从高职院校林业技术专业的实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硬件设施、师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入手来培养林业人才;完成工作的技术要领、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等从事某种职业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即职业技能;学生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工作态度,如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自信心、以及对待工作、对待同伴所表现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即职业精神。
  2.高职实训教学体系的构成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形式分为实验课、校内实训、校外实训、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1],其中校内外实训为高职实践教学的重点,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主要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以校内教师的教学指导为主。实训课程的设置究其实质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林业生产相关的技术与技能,并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反复进行训练及动手操作,将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环境中,结合教师的讲授,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加以实践,在反复的训练中进行自我检测,通过此种方式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学以致用。实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岗位环境,模拟了工作氛围,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最佳平台,因此,实训教学更是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本科院校的特色之一。
  3.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基本现状
  3.1实训教学目标的标准定位不高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多为理实结合课程,实训教学比例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训练,但对于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不够,对职业技能的培养也不完善,关键能力更得不到强化和锻炼。
  3.2实训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建立了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配合、理论讲授与校内外实训相配合,具有理实结合的稳固基础,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定型,因此课程类型之间的界限、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之间的界限较为清晰,没有将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训三者合理穿插、有机融合、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全面培养还没有在实训教学中得以充分的体现[2]。
  3.3实训教学条件难以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3.3.1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以林地经济课程为例,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地、做床和播种等一系列过程,由于班级较多,每个班级的实训场地有限,因此会出现以下现象:一是造成有些实训环节削减,学生的工作程序不连贯,从而无法与生产实践紧密对接;二是造成一地多次利用,易形成误差,从而使实训结果不够准确;三是学生栽植的成果没有专门人员的管理,学生实训任务完成离开后,出土的幼苗常被杂草所覆盖,甚至遭到牲畜的踩踏,导致学生看不到自己的实训成果,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还需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提高整体教学硬件水平,这样才能实现实训教学的教学目的。
  3.3.2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还需不断提高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专职教师企业锻炼的实战经验不足,课改后实训教学所占比例较大,这就需要一线教师不但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动手能力、课程教学的创新意识,当然,还要有企业实践的宝贵经验。“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打造,不但教师要积极参与,努力提升自己,学校也要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并给予教师参与生产实践和到企业中锻炼的机会。
  3.4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学生实训考核成绩主要由任课教师评分,若按照多元评价体系来说,教师评价不能足以体现学生的实训过程的整体表现,对于学生完成一项任务的考核不应仅限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操作能力的考核,对于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也应给予全方位的评价。
  3.5实训教学与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实践产教融合尚不成熟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机制尚不完善,较落后于农林院校的其他专业,这与专业性质有关,本专业主要对接单位为林业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大多为事业单位,对于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的人数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本专业还没有成立订单班级,不能满足全班同学一同进行生产实践活动,实训教学主要立足于实训基地资源进行教学,结合林场及苗圃的资源来进行教学与生产。产教融合的教学形式還需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4.以培养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为导向的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4.1结合岗位需求,确定实训教学目标
  为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培养应兼顾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全面提升,培养方向确定后,各课程的实训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也应明确。
  4.2整合实训教学内容,促进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就是将实训教学架构在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层面上来,这就要求实训教学的课程设置更加要符合未来岗位的需要,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成果即为学生的生产成果。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高度融合,实训教学内容则要进行重新整合,根据知识和能力的不断深入,以模块、项目、任务的教学层次进行教学设计。
  4.3优化及完善实训教学条件,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让实践教学场所提高服务性、科学性、创新性,校内建立了数字标本实训室及森林环境仿真实训室,学生在观察实物标本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数字标本馆及VR技术了解到实物标本的3D形态图片,打破了原有实训室只能操作而不能查询和拓展知识的局限性。下一步基地教学场所还应立足本位,规划和完善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在发展中寻找不足和可行性。
  4.4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探讨专研實训教学发展方向
  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不断成熟,应鼓励和提倡教师多学习多接触新的教学手段,为一线教师提供企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走出去”是鼓励教师参与国培和省培等教学实践活动,让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多交流、勤沟通,互相取长补短;“请进来”是将林业技术专业的专家、能手请入各教研室进行教师业务能力培训,请入课堂指导学生操作并给予评价,这样的方式对于教师的职教能力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提升更具有指导意义。
  4.5稳固实训教学管理体制
  实训教学的正常运行,与管理体制密切相关,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实训教学的计划制定、实训课程教材编制、实训课程教学标准拟定和实训基地管理等内容。
  4.6建立多元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全方位培养林业技术专业型人才
  在考核的内容上,综合校内外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综合考量,我们确定为校内外实训项目考核、顶岗实习综合能力考核、专业资格鉴定证书考核[3],在考核的方式上主要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企业评价和知识考核。
  5.结论与讨论
  对于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其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当中存在与这个时代人才要求的不符之处,应当剖析当前实训教学体系,利用创新性思维重新对其进行建构。对于实训教学体系的建构应当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及主要特征,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出发点,来建立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全面提升为导向的实训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卢胜西.高职院校林业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63-66.
  [2]李克俭,司文会.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构建[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84-85.
  [3]胡海星,张春霞,张春艳.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高职实训教学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5,(4):115-119.
  作者简介:
  刘莹(1984-),女,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林业政策法规。
  高璐(1986-),女,辽宁沈阳人,硕士,主任科员,主要研究思想政治修养。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社会发展对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要求,传统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传统工匠精神根植于我国社会生产领域,成就了中国制造的历史辉煌。我国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当代技术技能人才秉持着传统工匠精神,为现代的技术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工匠精神更多呈现出现代意义的表达。本文尝试揭示传统工匠精神的现代职业化表达,及其在高職教育完善教育教学内容方面
期刊
【摘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护理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学生对护理的认识,还可以提升护理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提升护理学生的护理工作效率。在护理技能竞赛中加强对时间管理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时间规划能力,还可以提高竞赛的成绩,有利于强化时间管理培训的效果。本文叙述了什么是时间管理,还阐述了在护理技能竞赛中时间管理的应用以及作用。  【關键
期刊
【摘要】尽管聋教育数十年来的普及带来了接受高等教育聋人群体的增加,但专业的、较深难度的知识接收对他们来说依然困难。本次研究利用信息图表清晰、易懂的特点,以聋人大学生为主要受众群,采用信息图表的形式进行教学,重点研究信息图表的设计流程以及在聋人教育的應用方式。  【关键词】信息 设计 聋人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为浙江省教科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图表在聋人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立项号2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这种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我国成人教育如何对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对成人教育的发展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分析了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网络学习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成人教育的学习模式,因势利导,推动成人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网络 成人教育 学习模式  【基金项目】聊城大学成人教育科研项目(ldcj201716)。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设由来已久,但课程框架的构建以及必修、选修课程的开展都缺乏理论依据及科学规律,本文尝试搭建以“文化”、“审美”、“能力”为关键词的传统文化课程的框架,最终探讨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和《国学概论》“两概”为基础,以“专题”、“专著”、“专人”为扩展的课程实践模式,以期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改革提供建模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传统文化教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幼儿园开展亲子阅读的价值与指导方式探寻为重点阐述,结合当下亲子阅读对幼儿的价值和开展亲子阅读的有效方法为主要依据,从培养幼儿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增强幼儿的交流能力;营造轻松阅读氛围,引导家长树立亲子阅读意识;提供良好的书籍,引导家长选择恰当的内容;家长要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陪伴幼儿共同阅读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亲子阅读活动在幼儿未来发展中的作用,旨意为相关
期刊
【摘要】文学翻译是本科翻译专业和翻译硕士教育的必修课程,是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翻译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翻译能力。案例式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采取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本文试析案例式教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 文学翻译 应用  【基金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8-XJ20028);牡丹江师范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
期刊
【摘要】历史教学在中职教育中能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锻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职业情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凸显历史教学地位与作用,历史教学中要凸显师生双主地位,挖掘历史教育元素,强化历史教学的职教特色,优化历史活动设计等。  【关键词】历史 中职教育 地位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47-01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期刊
【摘要】《纲要》指出“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造游戏的条件”,“玩是幼儿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国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间游戏就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不但给我们的童年带来快乐和欢笑,而且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童谣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亮丽的瑰宝,它能启迪智慧,熏陶情感,促进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我们尝试结合本园民间游戏课题研究的主题,让童谣资源和民间游戏有效融合,更好体现游戏的趣味性
期刊
【摘要】本文以对石河子大学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为例的分析,反映出现在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档案管理 探究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23-02  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最为基础且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