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建立平等、关爱、民主、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 质量
思想政治课教学特点是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更多强调的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和谐师生关系也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肯定和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平等人格、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更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信任,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谐师生关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意义重大,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师生关系和谐与否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1.和谐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以特定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关系。师生关系既是教育教学展现的一种形式,也是影响教育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和谐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心理上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持续的和谐融洽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情感上是真诚与互爱互信的,在理念上是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在行为上是相互对话与合作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和实现教育目的重要保证。
2.和谐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对课程接受与认同度的保证
当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因为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抵触情绪,也是原因之一。“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教师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甚至没有对学生的必要的尊重与关爱,和谐师生关系缺失,学生自然不会喜爱所授课程,甚至会在心理上产生反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师生间真诚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所以,如果要使学生接受、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还需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3.和谐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
和谐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自然乐意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因为受到了尊重和奖爱,学生会把老师当做朋友倾诉心声。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和谐的师生关系所激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下称“基础”课)作为帮助大学生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需要遵循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育人要求,要在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上注重合道德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自身成为“传道”的载体,才能体现“以人为核心、以塑造人格为己任”的课程特色,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内在契合,从而彰显其人文情怀。因此,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就成为“基础”课成功教学的逻辑起点,也是确保“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师生关系冷漠,师生之间互信程度降低;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师生关系工作化;教师重科研轻教育,师生关系机械化。
部分教师缺乏民主、关爱、开放的教学意识。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中没有和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民主开放意识。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没有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发言权、思想交流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自然也不会在乎老师的说教了。另外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和专业课及辅导员老师交往的必要,而没有必要和公共课老师交往,甚至缺乏对公共课老师的尊重。一门课程授完,师生之间几乎都不认识。更不用说深入交往了。师生之间没有情感关爱。
交往的平台和机制欠缺。除上课的有限时间之外,公共课教师与学生接触交往的机会并不多。同时高校评定职称偏重甚至只重科研的作法普遍存在,这也促成了部分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做好科研上,而对教学,包括与学生交往没有兴趣。教师认为讲好课就是自己对学生的全部工作。师生间就是一种简单的“授课与听课”的机械化、工作化的关系。
作为帮助青年大学生提高思想修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课程,“基础”课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师生间的一种人格互动。“基础”课的育人特点决定了教学须在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展开。教师需在和谐师生关系中展现其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1.建立平等、关爱、民主、互动师生关系
平等师生关系的确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展开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如果教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施教。必然形成师生之间的隔膜,阻碍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这种不平等逐渐渗入精神层面而被师生双方共同默认将会极大地抑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放松程度和精神愉悦程度。不利于学生质疑力、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确立与学生的平等意识,还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这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爱是学生自尊、自信、自爱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精神力量,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到较高层次的水平。
“基础”课教师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学生,而是应该平易近人,同时还要体现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基础”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人格和道德情操。还要培养和指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就要求施教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和谐师生关系就是指导学生实践人际交往能力的示范。如果教师都不能做到与学生和谐交往,那么他的宣讲在学生眼里只是空洞的说教而没有说服力,不能取信于学生。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立体意识日趋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民主,把学生看成一个和教师平等独立的人而进行教学。教学民主已经提起很长时间了,很多教师也清楚这样做的意义。可是担心民主的实行会导致学生“乱套”(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秩序混乱等)担心自己的主导地位的失落。实际上正是教师从主观出发,片面的“满堂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而只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才能从被动中解放出来,才能实现教学效果高效之路。 互动是现代教学区别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和谐师生关系一定是能体现师生积极互动的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交流。因此,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教师要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思想交流的权利,创造条件倾听学生的发言。这样,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基础”课教学应当倡导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为了增强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问答”、“课堂讨论”、“专题辩论”、“演讲”等教学方式,打破一言堂、满堂灌,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
教师因素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完善教师因素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路径。从和谐师生关系角度来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建立和谐、友好、愉快、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从教育者自身做起。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中应当发挥一般人际交往的积极主动性原则。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消除学生与教师交往可能存在的顾虑,激发学生与教师交往的愿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师主导不能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否则一切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甚至失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在理论和思想的高度给学生以指导引导,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修养性很强的课程,仅通过“说理”和“教化”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对道德理念的内在需求。还必须发挥“修养”与“体验”相结合,任务和兴趣两种途径相辅相成来逐步引导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教育。如通过“演讲”、“小品”、“话剧”表演、观看视频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的主体体验。“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和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显得极其重要。教师需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展开师生之间平等、自由的对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愉悦和自主体验的收获。
总之,和谐师生关系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基础”课教学中应努力和谐师生关系,才能确保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教学现状实证研究.作者:李湘黔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改革探索.作者:鲁文英
(作者单位: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 质量
思想政治课教学特点是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更多强调的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和谐师生关系也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肯定和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平等人格、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更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信任,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谐师生关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意义重大,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师生关系和谐与否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1.和谐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以特定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关系。师生关系既是教育教学展现的一种形式,也是影响教育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和谐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心理上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持续的和谐融洽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情感上是真诚与互爱互信的,在理念上是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在行为上是相互对话与合作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和实现教育目的重要保证。
2.和谐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对课程接受与认同度的保证
当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因为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抵触情绪,也是原因之一。“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教师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甚至没有对学生的必要的尊重与关爱,和谐师生关系缺失,学生自然不会喜爱所授课程,甚至会在心理上产生反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师生间真诚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所以,如果要使学生接受、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还需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3.和谐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
和谐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自然乐意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因为受到了尊重和奖爱,学生会把老师当做朋友倾诉心声。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和谐的师生关系所激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下称“基础”课)作为帮助大学生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需要遵循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育人要求,要在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上注重合道德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自身成为“传道”的载体,才能体现“以人为核心、以塑造人格为己任”的课程特色,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内在契合,从而彰显其人文情怀。因此,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就成为“基础”课成功教学的逻辑起点,也是确保“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师生关系冷漠,师生之间互信程度降低;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师生关系工作化;教师重科研轻教育,师生关系机械化。
部分教师缺乏民主、关爱、开放的教学意识。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中没有和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民主开放意识。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没有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发言权、思想交流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自然也不会在乎老师的说教了。另外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和专业课及辅导员老师交往的必要,而没有必要和公共课老师交往,甚至缺乏对公共课老师的尊重。一门课程授完,师生之间几乎都不认识。更不用说深入交往了。师生之间没有情感关爱。
交往的平台和机制欠缺。除上课的有限时间之外,公共课教师与学生接触交往的机会并不多。同时高校评定职称偏重甚至只重科研的作法普遍存在,这也促成了部分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做好科研上,而对教学,包括与学生交往没有兴趣。教师认为讲好课就是自己对学生的全部工作。师生间就是一种简单的“授课与听课”的机械化、工作化的关系。
作为帮助青年大学生提高思想修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课程,“基础”课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师生间的一种人格互动。“基础”课的育人特点决定了教学须在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展开。教师需在和谐师生关系中展现其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1.建立平等、关爱、民主、互动师生关系
平等师生关系的确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展开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如果教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施教。必然形成师生之间的隔膜,阻碍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这种不平等逐渐渗入精神层面而被师生双方共同默认将会极大地抑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放松程度和精神愉悦程度。不利于学生质疑力、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确立与学生的平等意识,还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这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爱是学生自尊、自信、自爱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精神力量,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到较高层次的水平。
“基础”课教师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学生,而是应该平易近人,同时还要体现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基础”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人格和道德情操。还要培养和指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就要求施教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和谐师生关系就是指导学生实践人际交往能力的示范。如果教师都不能做到与学生和谐交往,那么他的宣讲在学生眼里只是空洞的说教而没有说服力,不能取信于学生。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立体意识日趋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民主,把学生看成一个和教师平等独立的人而进行教学。教学民主已经提起很长时间了,很多教师也清楚这样做的意义。可是担心民主的实行会导致学生“乱套”(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秩序混乱等)担心自己的主导地位的失落。实际上正是教师从主观出发,片面的“满堂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而只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才能从被动中解放出来,才能实现教学效果高效之路。 互动是现代教学区别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和谐师生关系一定是能体现师生积极互动的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交流。因此,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教师要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思想交流的权利,创造条件倾听学生的发言。这样,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基础”课教学应当倡导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为了增强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问答”、“课堂讨论”、“专题辩论”、“演讲”等教学方式,打破一言堂、满堂灌,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
教师因素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完善教师因素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路径。从和谐师生关系角度来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建立和谐、友好、愉快、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从教育者自身做起。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中应当发挥一般人际交往的积极主动性原则。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消除学生与教师交往可能存在的顾虑,激发学生与教师交往的愿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师主导不能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否则一切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甚至失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在理论和思想的高度给学生以指导引导,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修养性很强的课程,仅通过“说理”和“教化”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对道德理念的内在需求。还必须发挥“修养”与“体验”相结合,任务和兴趣两种途径相辅相成来逐步引导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教育。如通过“演讲”、“小品”、“话剧”表演、观看视频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的主体体验。“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和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显得极其重要。教师需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展开师生之间平等、自由的对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愉悦和自主体验的收获。
总之,和谐师生关系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基础”课教学中应努力和谐师生关系,才能确保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教学现状实证研究.作者:李湘黔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改革探索.作者:鲁文英
(作者单位: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