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ve123n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课程中应用整合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课程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就这一方面的内容作出一些探讨,以便提高认识,弄清意义,明确目标,勇于实施,促成教学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多媒体课件
  
  当今世界。是信息爆炸的世界,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这其中也包含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课程中的使用。本文就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应用意义和作用作出一些探讨,以便提高认识,弄清意义,明确目标。勇于实施,促成教学现代化的早日实现。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两者的融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
  实际上。信息技术在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是有其一定的发展背景的。首先,从大范围来看,信息产业已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筛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的。这种必然性导致人们提出了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的焦急呼唤。其次,在目前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讨论的“课程整合”都锁定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程应用。这既与整个国际环境中对人才的信息素养要求有关,又与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呼应。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1 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信息技术融人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变革了,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这就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各门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这样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就成为他们学习过程的主要内容,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实际,融入网络时代。
  2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雏、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旧教学方式的区别,最根本的就在于能力掌握与否。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将能迎刃而解。同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3 能更好地实现个别化学习。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个别的学生的作业,问题,及时反馈给他,提高个体辅导的效益。学生也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课程中应用的特点
  
  1 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信息技术可作为教学演示的工具。比如,使用《几何画板》这个数学教学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到乐意学数学。
  2 信息技术在教学课程中应用可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媒体。维果茨基强调可以通过特殊的社会语言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校环境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对话相当重要,交互教学就是根据他的观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互动课程通过互动的多媒体活动程序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支架。使学习者能够进行比较复杂的学习活动,投入到高级的思考和问题解决活动中去。这些活动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是达不到如此高度的。在互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正是运用了认知的支架来促进复杂的思考、设计、科学和数学学习。
  3 模拟空间的生成,使学生能够通过一台电脑的展示看到现实世界中不能同时或同一地点出现的环境。比如物体落体运动(如下图)在这一实验装置里你可以探究物体是怎样穿过大气层下落的。给下落以足够距离。你可以看到物体将达到最终速度。在实验中你可以定量地探究力、物体及空气密度、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物体落体运动,在现实中要老师完成这样的实验演示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就算完成了实验,学生也不能很好的理解,通过以上的实验装置演示,之前的顾虑都可以消除。
  4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展示教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现思雏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构建新的知识。又如小学数学中《常用的计量单位》的教学,利用网络教学,要求小组合作,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并且又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师生及时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5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出现,计算机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实现内容的切换和选择。即可以被用来在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间切换和选择,也可以用来在同一对象的不同结构侧面的切换和选择。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这种快速切换和灵活选择的功能,设计出多种授课方式,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
  
  结束语
  
  应当承认。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是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去的,比如,文字处理可以和语文课进行整合、电脑绘画可以和美术课进行整合、几何画板可以和数学课进行整合等。但是也有一部分内容是无法融人到其他课程中,例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处理的加工等。但不管信息技术在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是否完善。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是一种国际趋势。同时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促成了教学改革的深化,使教育教学领域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巨变,在网络环境下。让更多第一线教师参于互动课程开发,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优势,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课程中去,实现课程的网上共享,这将能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必将把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向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樊德国,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21世纪数学,2005,2。
  [2]鲍红梅,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03,8,177。
  (责任编辑:陈光明)
其他文献
函数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线,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函数的性质是竞赛和高考的重点与热点.函数的对称性是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对称关系不仅广泛存在于数学
空间化的气候数据作为环境因子参数是区域气候模型和地学模型的基础,而插值软件是实现气候观测点数据空间化的工具。ANUSPLIN基于薄盘样条函数理论,引入多个影响因子作为协变量
评估选用社会调查资料中公众对评估指标的得票支持率初始化AHP模型准则层的底层指标权重系数,避免执行AHP方法中繁琐的多指标权重计算,然后以AHP模型为基准对气象服务产品的社
2009年6月,我国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全国平均气温为20.1℃,较常年同期偏高0.6℃。浙江6月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值,上海、江苏、青海、宁夏、甘肃均为次高值
关系(Retation)映射(Mapping)反演(Inversion)方法,简称为RMI方法。它是把研究对象的关系(称为原象关系)转化(映射)成另一种对应关系(称为映象关系),再由后一关系求得目标映象,然后返回(称为反演)得出所需结果的思维方法,是数理科学的一种普遍的思想方法,带有一般性原则。其思维模式为: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作者对此次天气气候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期历史进行了比较。发现:此次冰冻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我们物理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就是通过创设民主轻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本文就探究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并结合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实施探索和尝试。着力构建了以建构性探究学习为特征的“探究、合作、建构、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
自然灾害公众教育可以提高全社会的灾害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加公众的灾害知识,提高面对灾害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从而减少灾害的损失。为充分发挥电视在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中的
针对中国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降水的分离问题,利用国家气候中心任福民等提出的客观天气图分析法(Objective Synoptic Analysis Technique,简称OSAT)对2005年影响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