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语出《大学》,它提出了修身问题。我们所从事的任何工作都是修身的媒介。作为老师,不断加强学养,延长教师生命就关涉到老师的修身问题和老师的幸福问题,而实现这种修身和幸福的途径则是阅读经典。
陶继新老师的书《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陶继新教育演讲录》讲的就是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而且关系到广大老师幸福指数的问题。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能让广大普通的老师在教学中做得更幸福,更好地生活。
我们要看清时代要求,自觉响应时代召唤,在新课程改革的汪洋中做一个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老师。特别是在山东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省教育厅也强调育人第一,升学第二,而且升学一定要建立在育人的基础上。在不再比一个“率”和一个数的情况下,每一位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呢?陶继新老师在他的著作中给出了很好的建议:阅读经典,打点幸福的人生。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转变教学思维,仍旧津津乐道于应试教育的沉疴,那么我们怎么能做明天的老师呢?如果我们不去阅读经典,积累教学素材,提升文化修养,那么我们怎么能更好地育人和教学?因此,阅读经典,我们要自觉地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地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延长老师的教学生命。
诚然,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部分这样的人,他们想得很透,他们在职称达到了顶端后,就放纵自己,放松心弦,对业务对学习都有所松懈。一个老师做到这个地步绝不是悟力过人,而是颓丧、失去幸福的开始。正因为老师的教学生命很短暂,所以才更要好好做一名名师;不好好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放纵自己、不能坚持一个理想的人,从来不会有真正的幸福。陶继新在他的书中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教育教学中的老师自身存在的普遍现象:“我们现在有很多老师,60岁一退休,教学生涯一结束,就几乎是无事可做了。我称之为‘精神之死’。三尺讲坛不再属于自己,学生也远走高飞呢?因为很多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是在‘器’的层面行走,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没有走进高层次的阅读之境,到头来,就只能是一个教书匠,只能随着退休而结束自己的精神生命。”这是应试教育下很多老师的现实写照。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老师在各种数据考核下,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以致很多老师每天面对的是课本和教参而很少阅读经典,导致老师的学养也日渐枯萎。这样,老师的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深深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时代在发展,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有两条规定:
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
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这两条规定其实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在常态教学中践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学习,加深理论修养和业务素养,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影响学生,用优秀的文化塑造学生完美的精神世界。这难道不正与陶继新老师的著作中的主张相同吗?
做一名阅读经典的老师吧,淡泊名利,你的人生幸福从此开始!
陶继新老师的书《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陶继新教育演讲录》讲的就是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而且关系到广大老师幸福指数的问题。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能让广大普通的老师在教学中做得更幸福,更好地生活。
我们要看清时代要求,自觉响应时代召唤,在新课程改革的汪洋中做一个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老师。特别是在山东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省教育厅也强调育人第一,升学第二,而且升学一定要建立在育人的基础上。在不再比一个“率”和一个数的情况下,每一位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呢?陶继新老师在他的著作中给出了很好的建议:阅读经典,打点幸福的人生。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转变教学思维,仍旧津津乐道于应试教育的沉疴,那么我们怎么能做明天的老师呢?如果我们不去阅读经典,积累教学素材,提升文化修养,那么我们怎么能更好地育人和教学?因此,阅读经典,我们要自觉地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地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延长老师的教学生命。
诚然,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部分这样的人,他们想得很透,他们在职称达到了顶端后,就放纵自己,放松心弦,对业务对学习都有所松懈。一个老师做到这个地步绝不是悟力过人,而是颓丧、失去幸福的开始。正因为老师的教学生命很短暂,所以才更要好好做一名名师;不好好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放纵自己、不能坚持一个理想的人,从来不会有真正的幸福。陶继新在他的书中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教育教学中的老师自身存在的普遍现象:“我们现在有很多老师,60岁一退休,教学生涯一结束,就几乎是无事可做了。我称之为‘精神之死’。三尺讲坛不再属于自己,学生也远走高飞呢?因为很多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是在‘器’的层面行走,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没有走进高层次的阅读之境,到头来,就只能是一个教书匠,只能随着退休而结束自己的精神生命。”这是应试教育下很多老师的现实写照。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老师在各种数据考核下,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以致很多老师每天面对的是课本和教参而很少阅读经典,导致老师的学养也日渐枯萎。这样,老师的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深深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时代在发展,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有两条规定:
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
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这两条规定其实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在常态教学中践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学习,加深理论修养和业务素养,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影响学生,用优秀的文化塑造学生完美的精神世界。这难道不正与陶继新老师的著作中的主张相同吗?
做一名阅读经典的老师吧,淡泊名利,你的人生幸福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