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投资与新农村建设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ry_pup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而劳动力转移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需要政府在市场主导基础上适度干预,逐步形成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劳动力转移 人力资本投资
  
  一、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决定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国工业化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核心内容,由此内生出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制度和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与之相伴随的是忽视农业,忽视农业的市场贡献,忽视相应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及潜在意义,甚至把农村作为转移城市失业的渠道,人为地扭曲了经济发展中工、农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阻碍了国民经济有机体中农业功能的正常发挥,损害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潜力。
  新农村建设体现了新时期社会经济统筹发展战略思想。统筹发展战略不同于重工业化战略,后者重视工业和城市,忽视农业、农民和农村;前者重视农业,但不忽视工业,重视农村,而不忽视城市。后者有利于工业和城市,前者既有利于农业、农民和农村,也有利于工业和城市。其实,劳动力转移及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所导致的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的进步以及农业剩余的增加,归根到底是更有利于工业的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全新的,农村和城市双赢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正和博弈,绝非零和博弈。
  新农村建设本质上也是对经济结构的改变,包括劳动、土地与资本等要素和产品在不同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获得一个最大可能的产出,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是生产可能性边界不断向外推移的过程,而不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移动。因此,要求我们进一步把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这既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也由于节约了剩余劳动力所需食物而增加了农业剩余,同时充分利用闲置的劳动力资源。还需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最大化社会稀缺资本的收益,并充分利用物质资本,增强农民抓住有利的市场机会以及信息的能力,提高生产率并增加农业产出。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济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剩余,促进产业之间(主要是农业与非农产业)、地区之间(主要指城市与农村)的平衡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农业在农业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发挥农业的产品、要素与市场贡献。人力资本投资则从根本上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产出及农业剩余的增加及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提供了保证。
  
  二、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一)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处处体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每一句话都潜含提高农业劳动力综合素质的要求,都意味着需要对农民提供在职和学校教育以及保健、娱乐设施和服务等,这些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内容。最具有经济意义和核心地位的是发展生产,这有利于增加农业剩余,为工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创造前提条件。
  (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人力资本投资
  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主要直接受益者。因此,农村人口的发展及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三农”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因为农民问题解决了,农业和农村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也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没有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三农”问题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培养新型农民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就缺乏根本的支撑。
  (三)新农村建设本身离不开人力资本投资
  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投入,主要包括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物质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对于扩大农业的市场贡献,消化部分工业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产出,释放农业多功能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比对物质资本投资更为重要,因为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更高的回报率。尤其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也是配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和客观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转移剩余劳动力、发展农村教育和培训、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构成了最大程度地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四驾马车”,也是从机制上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条件。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农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总人口的39.1%,远低于城市人口占65.4%的水平;小学程度的占42.8%,15岁以上文盲率为8.3%,高于城市的23.8%和4.0%的水平。总体上看,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明显不高,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尤其是在吸纳农业劳动力的非农部门或发达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正在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非农产业就业岗位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就业人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而没有技术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弱,就业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新农村建设要让农业劳动力更多转移和充分就业,就必须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切实加强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其他相关政策、法律及市场知识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三、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互为条件
  
  (一)劳动力转移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力转移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农业的推动作用和工业的拉动作用均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意义。根据舒尔茨的观点,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五个方面:(1)保健设施及服务,包括所有影响人的力量、持久力及活力和生命力的支出;(2)在职培训,包括老式的企业中的学徒制;(3)由初级、中级和高级教育层次构成的正规教育;(4)企业不愿意提供的有关成年人的学习项目,包括农业部门中一些明显的影响长期收益的扩展项目;(5)个人和家庭为适应工作机会的变化而进行的人口迁移,也即劳动力转移。因此劳动力转移越多,意味着农民的人力资本形成越快;阻碍劳动力转移的任何因素也就是不利于农民人力资本形成的因素。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通过职业和身份双重限制制约了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其实质是抑制了人力资本的形成,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及其获取收入的能力。限制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收益或许远小于其潜在人力资本流失所造成的损失。以新农村建设为标志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正是从根本上促进劳动力转移及其相应的人力资本形成,把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并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同时提高农民收入,保证部门与地区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了劳动力转移能力及其收入
  释放和吸纳农业劳动力,实现劳动力转移和充分就业,是农业国工业化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及凸现农业多功能最重要的任务。但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与技术的升级以及就业空间的扩张,农业劳动力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尤其是非农产业的扩张能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充分就业提供足够的机会;二是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劳动力本身的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充分就业的职业和技能要求。前者决定了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基本原则和政策,确保就业机会的提供,也就是要创造充分的劳动力需求;后者则表明,供给的劳动力要具备怎样的人力资本,才能满足就业岗位所需的素质及技能要求。从新农村统筹发展战略角度看,要创造足够的农业劳动力需求,在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的选择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比较优势,实现我国制造业大国的目标,扩大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容量;同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都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潜在资源优势变成现实的人力资源优势。
  (三)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的良性互动发展
  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剩余,促进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劳动力转移本身也增加了农村及城市的人力资本存量,促进农村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的形成过程,把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低档物品的“劣质”劳动转化为稀缺要素,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这一正外部性决定工业、城市部门及政府需要在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方面进行投资。同时,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又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所导致的劳动者收入增加及其就业能力的提高等收益直接为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所有。因此,农业部门及农民自身也需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积极主动推进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冲突的地方。前者体现为劳动力转移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而人力资本投资又促进劳动力转移。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转移增加了工业或城市部门的劳动供给,若劳动力需求的增长慢于其供给的增长速度,将导致工业部门的工资的降低,从而在两个方面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一是农业部门转移劳动力收入减少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人力资本投资,二是工资降低制约工业部门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不能立竿见影,需要政府与私人部门,农业与工业部门着力于长期进行大量的投入,这些投入本身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可能少于其短期内在非人力资本投资方面所增加的就业机会,从而减少劳动力需求,短期内不利于劳动力转移。
  因此,需要分析政府投資的长期收益与短期成本,社会收益与私人成本。强化政府在基础设施及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行为,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的形式,将钢材及水泥等物质材料直接投入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健康设施等新农村建设中去;在不增加新的投资情况下,适当进行技术更新和工艺改造,生产农业和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用品,既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又创造了就业机会,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运用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调动农民参与兴修农田水利等等农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建立农民投工投劳的劳动积累机制,既增加农村就业,又增加物质资本存量,利于人力资本投资。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市场为主导,以政府为导向的劳动力转移与人力资本投资良性互动发展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方齐云,王展祥.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地位与作用的研究[J].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入选论文,2006.
  [3](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J].商务印书馆,1987.
  [4]Schultz,Theodore,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如今流动人口以家庭形式进入大中城市的人数越来越多,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流动人口家庭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批的儿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而且越来越多的儿童就出生在流入地的城市中。流动儿童成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逐渐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中心幼儿园的20名3
期刊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在社会生产、消费、流通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缓解资源瓶颈对经济发展制约的选择,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主要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每个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也是其接受“人之初”熏陶并伴随其终身发展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由此成为决定学前儿童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力量。具体分析来看,制约家庭教育的基本因素有家庭生活环境、亲子关系、家长教养观念与教养方式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们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日益关注加之家长的认识观念逐渐转变,势必对以往家庭教
期刊
Ⅰ.《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编制思路    一、《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实际需要。我国自“文革”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积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已经到了必须并可能规范化的时候。编制供基层家庭教育指导单位使用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已经成为广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的迫切愿望。由于对0~8岁儿童来说年龄愈小家庭教育的影响愈大,《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编
期刊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就此产生。
期刊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同时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当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合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关心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分层、分段、分类取样的方法,分别选取了哈市第四十七中学、齐市建
期刊
[摘 要]运用现代薪酬管理和激励理论,对我国航空高等院校的薪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建立基于员工职能的激励型薪酬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航空高等院校 激励型薪酬模式 员工职能    我国航空高等院校是国家设立的具有航空航天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摇篮和技术理论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航空国防事业输送人才的历史使命。目前,航
期刊
[摘 要]心理契约反映交往双方彼此间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某些期望,一个组织要持续健康发展,就要让组织和成员双方的心理契约保持和谐一致,维持动态平衡,当组织文化对成员行为的影响由外在激励上升为成员自我认同的高度时,自我认同会内化为自觉行为,此时双方的心理契约达成一致并将促进组织持续发展。  [关键词] 心理契约 组织文化 影响 对策    一、心理契约    1、对心理契约的理解  2
期刊
[摘 要]新旧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变革,可以看作是风险计量的改革历史。2004年推出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作为国际银行监管的新标准对我国银行业和监管当局将产生重大影响,新协议确立的“三大支柱”对我国的银行风险监管的手段和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快了解和掌握“三大支柱”是我们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风险计量的历史 商业银行 风险监管    一、风险计量的历史    风险计量的历史至今已
期刊
民间金融是满足农村经济需要的一种有效的融资机制。发展民间金融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金融改革需要放开民间金融,形成细分市场;农村金融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将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结合起来。    一、我国目前农村金融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按其合法程度可以划分为三类: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准正规金融。正规金融主要是指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