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下的古诗文教学,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我们去探索。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那么,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会自学文言文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更新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上体方法。
【关键词】教学方法 环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然而,让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文言文并非易事,教师如果不注重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劳而无获。古诗文教学要达到“诵其文,通其意,明其理”。
一、抓诵读环节,让学生学会自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学生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自读课文。在学习每篇诗文前,我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得流畅,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律,读出古文的美感),然后出示自读方法和步骤:
1.试读。
在试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查工具书或资料,也可请教老师或同学。
2.读顺。
在解决了阅读障碍以后,再根据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停顿,读出语气。例如在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读第2段排比句“……必先苦?筑其心志,劳?筑其筋骨,饿?筑其体肤,空乏?筑其身,行拂?筑乱?筑其所为,所以动心?筑忍性,曾益?筑其所不能。”不仅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3.深读。
在反复读中培养语感,读出抑扬顿挫,读出美感。如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一文,该文表达的是作者致力于隐、淡泊名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超然形象,读时不妨让学生扮个超脱先生状,玩味地读,亦可如三味书屋中那位老先生的读法,摇头晃脑,如痴如醉,用悠长的语调再现当时的氛围,体味五柳先生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这样熟读成诵,课堂书声琅琅,学生陶醉其中,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感受到了读古文的美感。而熟读成诵了,就收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效。
二、抓疏通环节,让学生学会自译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疏通翻译课文,自学中教给学生用“看、通、标、查、问”的方法自译课文,即:
1.看(看课文和注释)、通(逐段疏通课文)、标(对疑难字句标出记号)。
2.查(查工具书解决自己遇到的疑难字句)。
3.问(查工具书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积极询问同学和老师,大家经过讨论研究答疑解惑)。
当学生遇到新的语法现象时,教师应把它作为新知识点重点讲授。如授《童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古义是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的意思。《出师表》中的“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一个典型的倒装句式(状语后置),“于诸侯”作“闻达”的后置状语。对于一课中的重点词语,教师不仅让学生理解那个词在该文中的含义,而且还要将它与前面学过的或现代汉语的用法加以比较,进而弄清它们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掌握。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积累文言文词语的方法,也加强了自觉系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我想,如果每课都能积累一点,学生的语文功底肯定会越来越扎实,语文素养也就会大幅提高。
三、抓品悟环节,让学生学会欣赏
让学生学会品悟文言文,这是文言文学习中的最高境界。老师可利用课堂教会学生如何将触角伸向更深、更广阔的天地。我的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品悟:
1.了解写作背景。
在封建社会,文人大都不便直抒胸臆,只好寄托在文章中,也就是韩愈先生所提倡的“文以载道”,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以文悟道呢?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动漫把握文本所寄托的内涵。因此,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这样有助于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
2.感知形象,把握主旨和感情。
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形象基础上进入意境,在从文章中找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再在品味中引导学生真正明白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3.品味揣摩,赏析名句名段。
对于文中的名句名段一定要指导学生反复品味,仔细揣摩,深入挖掘,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的精髓所在,弄清为什么千百年来这篇文言文能够流传下来。
教给了学生这些品悟文言文的方法和步骤之后,教师不必再讲,学生便能够运用其法独立品悟文言文;遇到难点,经过教师点拨学生便可心领神会。经历了“品悟”的过程后,学生不仅学会了品悟文言文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河南濮阳市第四中学;457000)
【关键词】教学方法 环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然而,让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文言文并非易事,教师如果不注重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劳而无获。古诗文教学要达到“诵其文,通其意,明其理”。
一、抓诵读环节,让学生学会自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学生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自读课文。在学习每篇诗文前,我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得流畅,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律,读出古文的美感),然后出示自读方法和步骤:
1.试读。
在试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查工具书或资料,也可请教老师或同学。
2.读顺。
在解决了阅读障碍以后,再根据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停顿,读出语气。例如在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读第2段排比句“……必先苦?筑其心志,劳?筑其筋骨,饿?筑其体肤,空乏?筑其身,行拂?筑乱?筑其所为,所以动心?筑忍性,曾益?筑其所不能。”不仅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3.深读。
在反复读中培养语感,读出抑扬顿挫,读出美感。如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一文,该文表达的是作者致力于隐、淡泊名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超然形象,读时不妨让学生扮个超脱先生状,玩味地读,亦可如三味书屋中那位老先生的读法,摇头晃脑,如痴如醉,用悠长的语调再现当时的氛围,体味五柳先生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这样熟读成诵,课堂书声琅琅,学生陶醉其中,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感受到了读古文的美感。而熟读成诵了,就收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效。
二、抓疏通环节,让学生学会自译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疏通翻译课文,自学中教给学生用“看、通、标、查、问”的方法自译课文,即:
1.看(看课文和注释)、通(逐段疏通课文)、标(对疑难字句标出记号)。
2.查(查工具书解决自己遇到的疑难字句)。
3.问(查工具书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积极询问同学和老师,大家经过讨论研究答疑解惑)。
当学生遇到新的语法现象时,教师应把它作为新知识点重点讲授。如授《童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古义是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的意思。《出师表》中的“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一个典型的倒装句式(状语后置),“于诸侯”作“闻达”的后置状语。对于一课中的重点词语,教师不仅让学生理解那个词在该文中的含义,而且还要将它与前面学过的或现代汉语的用法加以比较,进而弄清它们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掌握。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积累文言文词语的方法,也加强了自觉系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我想,如果每课都能积累一点,学生的语文功底肯定会越来越扎实,语文素养也就会大幅提高。
三、抓品悟环节,让学生学会欣赏
让学生学会品悟文言文,这是文言文学习中的最高境界。老师可利用课堂教会学生如何将触角伸向更深、更广阔的天地。我的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品悟:
1.了解写作背景。
在封建社会,文人大都不便直抒胸臆,只好寄托在文章中,也就是韩愈先生所提倡的“文以载道”,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以文悟道呢?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动漫把握文本所寄托的内涵。因此,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这样有助于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
2.感知形象,把握主旨和感情。
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形象基础上进入意境,在从文章中找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再在品味中引导学生真正明白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3.品味揣摩,赏析名句名段。
对于文中的名句名段一定要指导学生反复品味,仔细揣摩,深入挖掘,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的精髓所在,弄清为什么千百年来这篇文言文能够流传下来。
教给了学生这些品悟文言文的方法和步骤之后,教师不必再讲,学生便能够运用其法独立品悟文言文;遇到难点,经过教师点拨学生便可心领神会。经历了“品悟”的过程后,学生不仅学会了品悟文言文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河南濮阳市第四中学;4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