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计算机课教学效果的一些方法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x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广阔而深远。对于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怎样抓好课堂质量,增强学校信息教育的实效性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从当前来看由于各个家庭情况不同,有些同学家中有电脑,使用电脑机会较多,而有些就没有,这样学生的基础、层次参差不齐。同时各个学校或者各个学期所使用的教材大多不同,而不同的教材有着不同的思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难度较大。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感受到:要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信息课中都有所收获,绝不能按照教材照搬照抄,而要结合教材进行挖掘,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以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从教学设计方面着手构思有效备课
  1.1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好的构思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要像别的科目一样做到因材施教,详略得当。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例如:要上“office 2000”的“word”内容中的对“文本框的设置”这一节,怎样的构思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把这些内容都学会呢?在这之前,笔者先编了一张“报纸”,其报纸的格式中有: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剪贴画、字体设置等多方面内容,并且这些内容都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突现出来。但在上课时,设置文本框前先要文字的输入,假如一节课都放在输入文字上那就没时间设置文本框,根据此情况我事先准备好一篇文章,在课堂中,让学生打开这篇文章,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复制、粘贴”把这段文字放到文本框里。这样既复习了前面内容,又合理的把这一节时间充分利用好,这一步骤完成后,再让学生和老师编的报纸对照一下有何区别,这时明显地可以看到文本框的线条和颜色还不够完美,所以学生就在上课时认真听讲“文本框的设置”,这是“word”教学中的一个方面。而对于学习“word”的整个软件呢?我们是否把所有的内容都详细的讲一下呢?如此,学生恐怕一学期也学不完学不好。所以我们应该去粗取精,把常用的几方面讲讲,剩下的让他们去看看“帮助”,或者稍微带过。
  1.2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课堂内容,做到因人施教。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长,”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整班性格各异的学生,尤其是当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差异愈加明显。因此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调节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需要因人施教。作为一名计算机的教师,我们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教学更需要因人施教。幸好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也为因人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每个学生都可以做的开放型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另外,同一个课堂中的学生也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每节课设计几套任务,其中最基本的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其他的任务则针对那些走在前列的学别于其它科目的教学个性。那怎样才能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挖掘它的内在优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呢?这也是值得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积极探讨的,在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2.1重视传统的按部就班法。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学习操作比较复杂,比较难于理解的知识或技能点时,可以采用“老师教一步,学生练一步”的方法,就是教师演示完一个动作单元(一步操作)或技能点(若干步操作),然后学生依照教师的操作再做一次,也就是动作单元为单位进行讲练。对这类知识或技能点,教师表达要简洁通俗,细致易记,以使学生逐步理解练习,绝不可为了教学进度而加大课堂教学密度,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讲得过多,学生一知半解,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和进度。比如,我们在讲“windows 98”时不能一节课把全部的内容都讲完,而是分单元,这一节主要讲授有关“文件夹”的知识,下一节主要讲授有关“工具栏”的知识,要做到学生“吃得下”才算好,因为课堂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操作的能力。
  1.2.2采用问答式教学法。孔子说得好:“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除了学生要好问,教师通过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尤为重要。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清晰,方式灵活。例如:我们在“word”的“文本框插入”过程中鼠标的指针变换尤其重要,提问时要针对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提问。当鼠标指针出现双向箭头的时候表示怎样?(大小改变)当鼠标指针出现“横向和纵向双箭头交叉形”的时候又表示怎样?(可以移动文本框)而怎样的鼠标指针才能插入文字呢?(“I”形)再通过此提问大家:是不是当鼠标出现上述三种情况,对其它对象的操作适合呢?(是)这样在一问一答中,学生结合实践操作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1.2.3利用形象的“比喻”用语教学法。由于信息技术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你用专业的术语去分析可能会感到很模糊,而这时你就要充分利用实际,用最贴切的事物进行作比喻,让他们感觉到学信息技术原来这么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在上“网上浏览”中的“添加收藏夹和整理收藏夹。这一节有点类似于学生考试后对试卷的处理,也就是讲义夹有点类似,所以事先我先带了一个试卷夹——是“多隔”的和各门功课的试卷。我先问学生,上次我们上网通过许多好的网页可以查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而这些好的网页希望下次来可快速的打开,有什么好的操作方法呢?网页的网址的收藏有点类似于我们试卷的收藏,我们考试考了以后各门功课的试卷都有,为了便于下次能快速找到试卷我们通常放到试卷夹里,而收藏夹就是把经常要浏览的网址放到收藏夹里面,试卷不会只有一张,会有很多,那怎样可以更快的找到它们呢?那就需要整理一下,把相同的科目放在一起(同一隔内),同样的收藏夹中也可把同类的网页放在一起,而有些试卷类型相似的或者今后不用了的我们整理后扔掉,同样有些网页我们不再光顾了可以把它删掉。这样一比喻对于学习收藏夹会感到更轻松,而且会更明了。
  1.2.4采用“故错”分析教学法。设置人为障碍,虚拟错误,让学生从中受益。心理学家鲁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予盾”。“胡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word”时,输入文章时我特意漏了好几个字,这时学生说这个句子不通是不是错了,那就可以引出怎样把文字插进去呢?于是就跟着讲解文字的插入,再者故意把整篇文章只输成一段,那怎样分段……就这样在不知不觉找错误中学会了文字的处理。
  1.2.5开辟学生自主教学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的课,教师讲完理论知识后要让学生自己操作,而到底他们的动手能力如何,或者说一节课上了之后他们掌握的如何,我们不能像其它课那样布置作业进行检查,我们只能在课堂上抽几个学生代表一下,让学生也来当一会“老师”的角色,站到讲台上演示操作给全班同学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他们的同学,这方面的操作,一般放在每节课的最后总结比较好,让学生去总结,去评价,这样学生会感到自己在信息课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此外,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实效,笔者以为除了在课堂教学上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外,在课外也不应忽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
  总之,怎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挖掘出更好的教学构思、策略以及教师对待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的去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信息,以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课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积极适应课程改革各综合学科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的依赖作用,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课题资助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资助课题《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和问题的研究》(批准号xJk08JJzB048)
其他文献
1课题的现实意义及背景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是重点。它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关口,是低年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人教版语文第一册对识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字要求会写。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第一册在学习拼音的同时每课需认识3~9个生字,进入识字课和阅读课后就更突出了,每课需识记9~14个。这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据我调查,有相当多的学
期刊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知识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基地。如何依据学科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提供空间,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甚至异想天开。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转变自己
期刊
1常见的课堂引入方法举例  1.1复习引入。在讲新知识之前,先简要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  1.2作业引入。通过评讲以前的作业或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一些作业,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注意,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1.3目的引入。讲课前先把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说清楚,以争取学生的配合。  1.4悬念引入。在讲新知识之前,有意设置一些问题悬念。  1.5“游戏”引入。开始上课时,先组织学生做一个相关的游戏,再
期刊
作文被同学们视为考试中的重中之生、难中之难,对之总抱着一种爱不起来,但又绝对不能置之不理的复杂心态。因此怎样进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下笔如有神”,便成了我们语文老师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了。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搞好平时的训练和注意临场的发挥,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应变能力。大家知道,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可能每一篇都作出指导,而我们则要求学生拿到每一道作文题都能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学生
期刊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的素材。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第一线数学教学的教师,对这一理念的提出深感赞同。多年来,数学课成了许多学生最头痛的一门学科,其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上往往照本宣科、纸上谈兵,书上有什么就讲什么,出什么就算什么,所以造成课堂气氛死板,学生兴趣不浓,而且严重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那么如何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 
期刊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
期刊
我校2010年初中三年级共三个班,有130余名学生。初三第一学期,笔者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能测试,以中考项目为例,1000m(男)、800m(女)、立定跳远、实心球,测试结果经原始统计,130余名学生三项体能总分(满分30分)全年级平均10分,平均每项得3.3分,三项测验,不合格率达90%。这个测试结果表明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滋长了学生不爱体育锻炼的不良习气。重智育、
期刊
生活作文教学,蕴涵开放、多元、灵活等诸多元素,需要情趣相伴与相助。离开情趣,生活作文教学就会陷入枯燥、呆板的泥沼。生活作文教学的情趣是怎样“炼”成的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多年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引导学生学会留意生活,让作文于“真实处”见生动之趣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的作文资源库。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意生活、感受生活,通过写真实的生活,领悟生活处处有“美丽”
期刊
在高中物理教材的课本中讨论物体运动时,我们引入了参照系的概念,物体运动时参照系则有如下特点:①判别物体运动情形(静止、运动、如何运动)必须选取某个物体为参照物,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②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形,由于参照物的选取不同,观察的结果不同。例1,一个人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在车厢的人看来是竖直上抛,对地面的人看来却是斜抛运动。例2,无风的雨天。站在地面的人看来,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