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完的家塾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34604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朝熙七岁发蒙读私塾。正逢辛亥之变,时读时辍,这种“土”的教育一直维持到他的青年时代。
  (像你这样年纪的人,会在家塾混了整整10年,在20世纪30年代成名的作家群里,大概很难找到第二个,作者注)
  这个时候,安县不是没有新学。1901年清政府迫于大势,下诏废科举,兴学堂。当时的安县知事余慎便奉命集资开办了县高等小学堂。地址在北门外,即今安县中学的前身。
  朝熙出生那年,县里又设了培英女子小学堂。但是川西北私塾的势力始终足以与“洋”学堂相抗衡。直到1950年秋天,在安县的南丰、桑枣、清泉等乡仍有私塾存在,其生命力和那个报时的钟一样古老、长久。母亲既然一心要让杨氏兄弟续书香门第的香火,在她看来,读私塾才是“正途”,便不顾家庭财力已经不继,也学本地士绅、富商延聘塾师到家教书的通例,设了家塾。这比鲁迅幼年到三味书屋读“散馆”(塾师在自己家或租屋设馆),要“阔气”一些了。家塾先是为哥哥设的。塾师姓王,乐兴乡人,年近花甲,无功名,但很诚朴。家里担负他的膳宿和“修金”,也有本家和外族子弟前来附馆随读的。这位王先生懂得外科医术,教书之余也义务为人治病。朝熙这时没有上学,他经常站在塾房外面,听里面传来嗡嗡的读书声,觑个缝隙好把大孩子引出来玩耍,或者扔个石子进去跟塾师捣乱。
  1911年春季的一日,家里请来孙永宜先生为杨朝熙发蒙。这天母亲领着穿了新衣的他来到馆房,屋子里焚燃着香烛,显得烟气迷蒙。按照大人的指点胡乱给“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向老师行跪拜礼。孙先生收下母亲红封的“贽敬”,把朝熙带着的《三字经》翻到后页,把最后的八句“幼儿学,壮子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用朱笔圈出,教他读了三遍。然后让他入座,把着他的手,填写了“幼学壮行”四个红模大字。读书生活便这样开始了。
  (给我发蒙的是孙永宜老师。他在县里的小学教书,带便教哥哥与我。他是桑枣人,后因家里人手不够,回家教书,受到学历高的或社会关系多的教师的排挤,一气之下,改行种了庄稼。我曾经在街上看到他在卖菜。他的志气给我很深的印象。他的所作所为已不像一般的读书人。——沙汀1986年11月21日讲,作者注)
  孙永宜给他最早上了人世不平的一课之后,母亲又聘了蒋品珊先生来坐馆。这时候,辛亥革命已经发生。蒋教的时间较长,他也是桑枣人,前清秀才,字写得很好。学生在下边读书,他便一人正襟危坐地在那里写字,每个字都写得有核桃那么大。一天下来要在草纸上写许多的核桃字。蒋先生算得是一位书法家,安县公园原先有个“天星楼”,三个大字的匾就是他写的。朝熙后来喜爱练字,与他的启发也有关。
  一次,朝熙把识字的课本用“烂”了,恰好少了几行注释。蒋先生本想找人替他补上,他突然提出要自己动手试试。这很出老师的意外。因为私塾最初的功课是读杂书(与经书相对而言,如《百家姓》《千字文》《龙文鞭影》《增广》)及习字,在塾的时间早、午、晚共计八小时以上,是很苦的。朝熙得到母亲的娇惯——偏偏精明强干的人往往对幼子格外慈软——经常逃学,或者缠住母亲去朝山进香,读的是“耍耍书”。老师也没有办法。
  现在听了朝熙的话,不大相信,便说:“你能补吗?好,如你能补上,我准放你半天假!”
  这书的破损程度,如果是别人来补,两三个小时也就完了。他当天没有补完。一个贪玩孩子身上蕴藏的独立的个性,不认输的意志,这时充分显露,他居然耐心地补下来,次日又补了一上午才完毕。蒋先生看他在桌面上整整趴了一天多,着实夸奖了一番,果然放了他半天假。
  蒋先生之后,家里又设了一堂私塾,聘来的老师是本城的于瑞五。较年轻些,也是秀才,名士派头,很洒脱。于先生住在小北街冯官府小院(后来是国民党县党部),这个地方对童年的他充满了神奇。因为那里住了一位被人呼为“冯官府”的刽子手,北方汉子,鼓鼓眼,块头极大,站着像座铁塔,透着森森寒气。据说每逢他那把马刀半夜在刀鞘里发出响动,上下地跳,不出两天,准会有人犯人头落地。而且他砍头的本事十分高强,只要人犯的家属送他一笔“背手”(又叫“袖里财”,指暗地赠送),人头便不会与躯干全部分离,能落个“全尸”。但是同样住在冯官府的于瑞五却一点不使人害怕。他性情开朗,不像以前的先生那样严谨。兴致来了的时候,会放下正在教读的书,给学生们讲起《聊斋》里的狐鬼故事。这是朝熙第一次知道这本古典文学名著。于先生还选了《幼学琼林》来教。这本书用骈文写成,却夹杂了许多历史典故。老师一讲起这些典故,学生们就听迷了,老老实实坐着不动。这位老师去世很早。
  (但他是你最早的文学启蒙人之一!《聊斋》自然有传奇性,笔记体小说讲究文字简约。对于女性,你学会尊重,可没学会描写她们,作者注)
  与朝熙同塾读书的伙伴主要是谢氏兄弟与刘氏兄弟。谢家与郑慕周通好,谢的两个儿子谢荣华、谢荣贵与朝熙共读的时间最长。谢荣贵后来在投考“黄埔”的路上病死,谢荣华与他有更长久的交往。刘氏是在城里开“青云堂”药铺的,刘佑炳、刘佑昭两兄弟里,后来佑昭进了“黄埔”。这充满草药的异香味和排列着一格一格药柜的“青云堂”,是朝熙少年时很感神秘的地方。
  到1915年为止,朝熙的家塾生活的前期,便平静度过。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他只是故乡的儿子。家乡的山水、民情和辛亥后在他舅父周围迅速形成的袍哥社会,比读书更深地吸引了他,更能满足他的好奇心和乐于观察人事的天性。他是异常早地体验到世俗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这无疑造成他特殊的知识结构与文化性格。1917年春发生的郑慕周刺杀陈红苕的事件,大大改变了他的家庭,使小小的杨朝熙如此深入地卷进故乡近代演进的历史漩涡中去。
  
  名家档案
  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杨子青。生于四川安县。7岁开蒙读私塾。少年时期经常出入于四川西北的城镇乡间,谙熟地方军阀和豪绅们的腐败情形。17岁进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受五四新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1926年毕业后曾赴南京、北京,求学不成返回四川。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故乡从事革命活动。不久,成都发生“二一六”惨案,他隐蔽一段时间后,1929年流亡到上海,与省一师同班同学艾芜(汤道耕)相遇,共同走上文学道路。193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俄国煤油》后,曾与艾芜联名写信给鲁迅先生求教小说的题材问题。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随即加入“左联”,成为“左翼文学新人”之一。以后陆续发表《丁跛公》《在祠堂里》《代理县长》等作品,着力表现真正熟知的四川农村社会。
其他文献
主题导言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神奇的颜料,它滋润蓝天,天会更蓝;它滋润大地,大地会更加葱茏。如果世界是一幅水墨画,爱心会让一切五彩斑斓;如果世界陷入严冬,爱心便是火焰,驱走冬日的严寒。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比天空更博大的宇宙,在那个独特的苍穹中,有亿万颗爱的星斗闪烁光芒。一颗流星划过,就像爱的雨丝,缀起满天星光。    经典研读  “柿把儿”老师  赵广存    他姓赵,个子很矮,比拿破仑肯定还矮
期刊
幸福是天真活泼的孩子拿着奖状,笑盈盈地站在父母面前。  幸福是一对恋人伴着婚礼进行曲,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新婚的礼堂。  幸福是成了家的孩子,在工作之余,带着妻子儿女,去看望已经两鬓斑白的父母。  幸福是一对年迈的老人在夕阳的余晖里,盛着满脸的微笑,相互搀扶着走在静谧的花园里。  幸福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它不是一般的快乐,而是非常强烈和深刻的快乐,以致我们会由衷地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
期刊
那个夏日,我在绿野郊外的田埂上无意中看到了她——水绵。我小心地俯下身去,仔细端详。眼看着那淡绿色的纹路在阳光下旖旎伸展,一圈圈的水纹淡淡地晕了开来,在水中,也在我的心中。  柔软,看似纤弱,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忽然听到我的心弦一响——这是否该是幸福的模样?  想起以前生物课本上的那个恩吉尔曼实验,是水绵使人类发现了光合作用的存在。原来,有些人、有些事所需无多,只要那一丁点儿光亮,便在天地间淡淡招摇,
期刊
独自漫步在林阴道上,我低着头,慢慢地走着。一片黄叶孤零零地从树上飘下来,晃悠悠,晃悠悠,飘到了我眼前。我恍然大悟:秋天来了。  日历一张张地飘落,除了父母偶尔从遥远的异地打来电话外,我仍是寂寞地生活着。  又是一个周末,我照例来到街上,并不是想买什么东西,只是想暂时远离那个冷冷清清的屋子(我一直不叫它为“家”),感受一下周末的热闹。我随意地看着,忽然,我停住了,视线越过热闹的人群,向一家小店投射过
期刊
幸福是什么?一位作家曾说过,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回答,就有一千个答案。  我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美国埃里希·弗罗姆给幸福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幸福与快乐在性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它与愉快不同的是,愉快只涉及某种单一的行动,而幸福是某种持续和一体化的快感,人类获得了幸福,它就意味着找到了回答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他的话好像有点夸张,其实不然。试想,没有
期刊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为了幸福,我们可以不远千里,我们可以跋山涉水,我们可以不顾一切。那么幸福在哪里呢?我们怎样做一个幸福的人呢?  常言道:幸福是一种感觉。所以能够引起这种感觉的事物我们都应该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幸福,从而做个幸福的人。  要做一个幸福的人,亲情、友情、爱情一个也不能少。但我们如何赢得更多人间真情呢?唯一的方法就是付出真情,以爱换得爱,以心换得心。常言说:要想
期刊
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了几千年,汉字的发展历程也走过了几千年,汉字承载的文化内涵更是积淀了几千年,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史。走进“汉字文化”,上海大学余志鸿教授带你奏响汉字千年古韵。  (星斗)    [说文解字]    李清照有一首《一剪梅》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期刊
一、“小贴士”的内涵与特点  (一)基本内涵  “贴士”是英语“Tips”的粤语音译词,一般是指供参考的资料、说明书,或提醒、提示别人的信息,或给予帮助、建议的生活窍门。“小贴士”之“小”是指其文体短小精悍。“小贴士”多见于报刊、网络等传媒及大商厦、大宾馆等公共场所,例如“旅游小贴士”“家居小贴士”“足球小贴士”等。  (二)基本特点  1.简洁凝练。“小贴士”表达简明扼要,不及其他。例如暖瓶加热
期刊
一、应用文的内涵,类型及特性    应用文,也称实用文,是指在日常的生活、工作或学习中,办理公务、处理私事时所使用的一种实用性文体。应用文是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介绍经验、联系工作的工具。  按照不同的用途,应用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行政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用来处理公务的;一类是个人或集体用来处理私事的。按照不同的性质,应用文分为三大类:一般性
期刊
关于幸福,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幸福就像猫的尾巴,猫儿努力寻找却不知道它就在身后”。无疑,那是生活中的点滴幸福。而更崇高的幸福,或许便是一路走来,努力将爱播种;待到回头一看,已是春暖花开。  爱是冬日里消融冰雪的阳光,是饥饿时化饥解渴的牛奶。心中有爱,幸福才会悄然而至,叩响你的心门。你可以想象省下自己的面包去救济穷人吗?你可以想象为了让别人有鞋穿甘愿自己不穿袜子吗?特雷莎修女就是这么做的。终其一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