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但长期以来,由于老师认识上的褊狭及应试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封闭单调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苦不堪言。因此,加强作业改革,赋予作业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在减负的同时还能增效,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在实践过程中,我归纳出以下几种数学作业布置的策略。
一、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要注重差异性
(一)作业题要典型,量要适中。
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设计和布置这些作业?这些作业能真实有效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吗?
设计与布置的作业量不能太大,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在短时间内完成,既能提高作业质量,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为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回味,使知识完整化、系统化。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分层次。
分层次的布置有着诸多的优越性。既能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吃饱”,又能让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吃得了”。应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做,具体做法如下。
1.设计一题多问
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各个方面,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梯度要适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完成作业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避免产生厌学心理。
2.设计阶梯形题组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组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组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分层次布置作业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避免“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状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探究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二、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要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烦琐的数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有效作业就是要充分体现作业的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合作性和开放性,要有全体学生都必做的基本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尤其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
(一)设计实践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比如实践调查、数学实验、数学日记、小制作、小课题研究等。引导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向老师请教、上网查询资料等,借助这些途径无形中让学生增长见识,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体育等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作业,提高创新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设计研究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设计能力性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掌握数学活动技能,如:数学式子的变换技能、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技能、作图技能、运算技能、使用计算器的技能、论证技能等。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侧重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既能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又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要认真对待作业评价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通常以答题正、误为标准,教师用“√”、“×”评价学生的作业。而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那么,如何进一步改革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实践中我们做了以下改革。
(一)用“﹋”、“○”、“?”或写评语等代替“×”、“√”。
(二)改变作业由教师一个人评判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互相批作业,互相改错、纠错,也可让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答案和解题过程各抒己见,争辩中思辨,以达到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写评语,针对学生的个性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在解题中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像批改语文作业一样,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一段评语。语言应带有感情色彩,以情服人,既包含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有进步”“很不错”等。
精心设计学生作业,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作业充满魅力,才能让学生的灵性得以展现,才能培养出有真正本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一、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要注重差异性
(一)作业题要典型,量要适中。
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设计和布置这些作业?这些作业能真实有效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吗?
设计与布置的作业量不能太大,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在短时间内完成,既能提高作业质量,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为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回味,使知识完整化、系统化。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分层次。
分层次的布置有着诸多的优越性。既能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吃饱”,又能让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吃得了”。应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做,具体做法如下。
1.设计一题多问
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各个方面,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梯度要适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完成作业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避免产生厌学心理。
2.设计阶梯形题组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组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组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分层次布置作业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避免“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状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探究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二、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要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烦琐的数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有效作业就是要充分体现作业的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合作性和开放性,要有全体学生都必做的基本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尤其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
(一)设计实践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比如实践调查、数学实验、数学日记、小制作、小课题研究等。引导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向老师请教、上网查询资料等,借助这些途径无形中让学生增长见识,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体育等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作业,提高创新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设计研究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设计能力性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掌握数学活动技能,如:数学式子的变换技能、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技能、作图技能、运算技能、使用计算器的技能、论证技能等。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侧重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既能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又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要认真对待作业评价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通常以答题正、误为标准,教师用“√”、“×”评价学生的作业。而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那么,如何进一步改革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实践中我们做了以下改革。
(一)用“﹋”、“○”、“?”或写评语等代替“×”、“√”。
(二)改变作业由教师一个人评判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互相批作业,互相改错、纠错,也可让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答案和解题过程各抒己见,争辩中思辨,以达到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写评语,针对学生的个性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在解题中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像批改语文作业一样,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一段评语。语言应带有感情色彩,以情服人,既包含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有进步”“很不错”等。
精心设计学生作业,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作业充满魅力,才能让学生的灵性得以展现,才能培养出有真正本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