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si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的这一句话,道尽老师的本质。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可见老师的地位之高。当然,今日的主角并非老师,而是弟子。张载曾说过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且高度符合学子身份,故而流传至今且广为传颂。
  “你读书为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周恩来总理的名言。当然,这些伟人的时代和立意过于高远,与我们这种普通的九〇后有些遥远。
  苦苦求学十来载,不知诸位可曾想过,我们读书是为什么。小时候,是因为父母的要求,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而现在,我们求学是什么?有人会讲:我读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挣钱;也有人会讲:我读书是为了传承文化。
  其实我想说的是,求学并没有那么复杂。上面所说的挣钱、传承文化等一系列的想法都是附带的。而求学本身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的过程。
  看见蝴蝶飞舞,我们就会想到,为什么蝴蝶能飞,而我们却飞不起来;无人推动,为什么車能够自己行驶;大树为什么会向上长;苹果为什么会向下落。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未知。而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蝴蝶能飞是因为它有翅膀;无人推动的汽车是因为有发动机;大树生长是因为基因决定;苹果下落是因为重力。
  但是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后,后面又有很多的未知在等待着我们。为什么有翅膀就能飞?为什么有发动机就能动?为什么基因会让大树往上长?为什么重力的方向是往下。当我们感觉自己已经知道真相的时候,又会冒出很多的问题困扰着我们。
  我们从肉眼可见的高山大海,到显微镜下的夸子微子;从脚下的星球到茫茫的宇宙。我们知道的越多,困惑就会越多,而求学就是我们求知的过程。我认为,当我们在知晓一个问题的答案后的那种愉悦感和满足感,才是我们求学的本质。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见读书的重要性、求知的重要性。我们向往蓝天,所以我们发明了飞机;我们向往大海,所以我们造出了轮船潜艇。我们想要看看月亮上面是否有嫦娥,于是“嫦娥”升空……
  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我们对于求知的“贪婪”。
  古人云:朝闻道,夕可死矣!最后我用宋真宗的《励学篇》送与诸君共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好奇  闪电,充满了好奇,  “咔……嚓……”一声响,  把黑色的夜幕掀开,  它是想看看夜空的秘密?  屏幕上小小的光标,充满了好奇,  探着小脑袋,  在电脑屏幕上打开一扇门,  它找到什么神秘的通道?  小小的风儿,也充满了好奇!  到处打听春天的消息。  它变成蝴蝶,绕着小草问,  它变成蜜蜂,追着花朵问,  它们簇拥着大树,  那树上小小的叶子,  就是风儿提出的问题!  问号  有时,
期刊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农村家庭,从小睡着土炕长大。家里的土炕是用土坯做成的,长度大约三米,宽约两米,十分宽敞。土炕平整、硬朗、接地气,尤其是冬天躺在上面睡觉,炕洞里的土坯烟熏火燎后,由于土坯具有保温的特性,睡在土炕上既踏实又暖和,给人的感觉是身心无比地放松、倍感惬意。  童年的冬天,家家户户屋里连个煤球炉子都没有,早晨起来家里外屋的水缸经常结冰,舀水的时候还要将冰砸开,人们抵御严寒唯一的方法就是将土炕烧
期刊
曾经有人问我:“你知道谁最爱你吗?”我笑着笃定地回答:“我知道!是我的爷爷。”我的爷爷总爱吃甜的,现在想一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以前的日子太苦了。  爷爷爱吃加了糖的南瓜汤泡饭。我小时候,他常常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奈何,我一向成绩一般。长大后他常常说:“我希望你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为你要知道,谁都靠不住,你靠的只能是你自己。”现在他说的最多的是:“我什么都不怕,就担心你以后的日子
期刊
我们都害怕老去:活力不再、皮肤松弛、反应迟钝。可上大学以来,常常听到周围同学或调侃或感叹自己老了,甚至我有好几次在空间看到读高中的学弟学妹在动态上哀叹自己老了,这让我很吃惊。  前几天,我问刚高考完的表妹:你觉得自己老了吗?她回答:“我才十几岁,怎么会老了呢?”  她灿烂的笑容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眼神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非要到身体机能衰退了,人才會觉得自己老。有时候,你的身体还没发育,你的人生还
期刊
父亲出生于一九三八年,十四岁被大集体送到国营龟山茶场熊家铺供销社当营业员,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听奶奶说,有一次大雪封路,进出大山的班车停运,父亲只能步行,清早从熊家铺出发,沿山沟、插小路,到下午四点多才遇到一台拖拉机进城,回到家已经晚上八点多钟。  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大山。为了搞活经济,促进物资流通,供销社在麻城设立办事处,父亲被任命为采购员。为了方便联络,单位给父亲配了一辆“
期刊
栀子的清馨再次点缀校园,玉兰的香氛依旧氤氲夜空。旗山的月色依然淡淡如洗,平和简静一如初见。然而,我们要告别了,告别雾季的迷茫,告别梦季的朦胧,告别画季的旖旎,告别诗季的缤纷,告别大学,告别青春。我们来不及细拾朝花,就已经行色匆匆,将一别天涯。站在别离的门槛上回望旧时光,看孤鸿明灭,看烟水苍茫,我们有过多少欢乐,多少惆怅?  大学是一种写意。清晨,水晶般空灵的晨光淡入淡出,偶或惊动沉迷书香中的学子。
期刊
一  一九八四年农历五月初,胶东半岛一带,漫山遍野呈现出一片片金黄的颜色,随着山鸡在野地里一声声报时的歌唱,这一处,那一处,乡亲们男男女女遍布在麦田里,开始麦收了。  天刚蒙蒙亮,李丰田和父亲就起了床,瞅着麦秸带着露水容易捆,又便于装车往场院里运,就来到自家麦田里忙开了。那个年代,在偏远的山村,人们还没有兴起用收割机割麦,到了收割小麦的时候,乡亲们自然还是习惯用镰刀割麦。割倒后,一捆捆地扎好,有的
期刊
作家刘继荣多年前发表了一篇散文《家有中等生》。文中,她的女儿虽然成绩一般,但其他方面非常优秀,成为班上最受欣赏的人,并且许多同学建议她当班长。  显然在青少年的世界里,他们的评价是多元的。不以成败论输赢,不以分数论英雄。善良、宽容、兴趣广泛、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等,都可以作为评价标准。难道这些不是一些美好的品质或优点吗?  一个城市长大的孩子,来到田园,能够区分韭菜与小麦,就值得肯定;一个娇生惯养的
期刊
中秋时节,校园里再度桂香四溢。清晨,莘莘学子踏歌而起,迎香诵读,满园飘散书香气息,沁心入脾。  二十七年前,懵懂少年稚嫩的肩膀扛起破旧的铺盖卷儿,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进省城,第一次踏进那所令我内心忐忑的百年学府。初遇你是在一条不起眼的小径上,小径两旁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陌生的小树,不高大、不挺拔,更不妖娆,浓密的枝叶间点缀着密密麻麻小米粒儿似的小黄花,煞是难看,但它所散发出的我从未闻过的那种香味儿却让
期刊
说到家乡,你会想到港湾。那温暖的地方,自打我们出生开始,一点一滴的乡土情便沉淀在我们心中,任凭那时光流逝,那片情也从未离去。  故乡的景色是美丽的。沿着高速路口下车,顺着马路旁的一个小岔路下去,就到了家乡的正轨马路了,虽然这条路还没有用水泥铺成光滑的路面,尽管下雨天走在这条路上,你的脚上会沾满泥泞,但我却从未认为这条路是一种阻碍!走在这条路上,两旁有农民种的庄稼,每到春天,便会是绿油油的一片呈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