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要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让生活化教学方式深入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丰富化、灵活化,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为此,本文就以高中物理中的摩擦力为例,开展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力学与生活研究,旨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和桎梏,使学生更容易、更简单地理解物理这门复杂课程,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效。
关键词:高中物理;摩擦力;生活实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与自然万物息息相关,与人们日常生活更是联系密切。基于此,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环节和模式已不适用现代化教学需求。如若仍然按照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势必低下,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难以有大的提高。所以,高中物理教学应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物理力学知识,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物理学知识生活化,让枯燥、理性的物理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进而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就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积累,以及对生活实践中物理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以物理教学的摩擦力为例,从“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展生活化物理实验”三个角度谈一谈如何优化摩擦力课堂教学,力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进而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效。
一、 结合生活实例,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高中物理知识较为枯燥乏味,且对学生逻辑思维有较高要求,所以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就存在畏难情绪。加之过于理性的课堂氛围时常压抑,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认清学科教学和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现状,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中,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笔者首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引入生活实例,如防滑鞋、雨刮器及刹车等,让学生充分认识摩擦力在大家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且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教学和学生认知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好奇心,还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然后再以“防滑鞋”为例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谈一谈滑滑梯时受到的
摩擦力,并画出示意图(如图1)。由此可知,结合生活实例、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是提升摩擦力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只有对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氛围进行维持,才能带领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索,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新知。
二、 创设生活情境,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
經实践证明,唯有让学生清楚了解物理知识是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才能将学生学习注意力转移到物理学习之中。即通过分析力的表现形式,进而分析力的真实存在,让学生充分认识力的含义。随后将力学知识运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并学以致用。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近距离认识到物理知识所蕴含的无穷趣味。
例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中,我在为学生讲解基础概念后,为加深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物理逻辑思维,就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想象每天下课去食堂“打冲锋”,如果是下雨或晴天时我们去食堂路上的走路步伐有什么变化和区别,为什么?
有的学生说:“晴天的时候可以随意跑,不用担心滑倒问题。而下雨天由于路太滑,就不能走太快,更不能跑,不然很有可能会摔倒。”
还有的学生说:“只要我们穿的鞋子有防滑功能就可以了。”
这时我再引导学生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看谁画得最好,再让学生讲解自己画的图(如图2)。老师最后总结“由于地面是静止的,所以我们走路的时候相对于地面产生了相对摩擦力,摩擦力就是人行走的动力。”这样一来,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氛围,还利用生活情境开发了生活化教学资源,从而让学生对摩擦力有更好的理解、更充分的掌握。因为生活化的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理解,而理解的东西更容易掌握。
三、 利用生活素材,开展生活化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能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从而让学生易于掌握课堂内容。但在现实情况下,高中摩擦力实验教学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进步。为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善于在实验教学中使用一些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知识来源生活”的道理,拉近教学和学生的距离,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例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身边实验器材开展实验活动。有的学生说:“物理课本就是常见的生活实验器材。”还有的学生说:“板凳、背包都可以当作摩擦力实验器材。”对此,我就“顺势而为、就地取材”,将普通的课堂当作实验室,将司空见惯的学习物品当作实验器材(如图3)。让三位同学各自将物理课本放到同一平面,然后分别放上三个砝码推动,让学生展开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这种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的物理实验,既直观、清晰,又容易操作,更容易理解摩擦力的知识,还让学生懂得了生活与物理并不是格格不入的,是紧密联系的道理,进而从心理层面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生活是产生知识、验证知识、体验知识最好的场所,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中,是实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既能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还能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其主动、自愿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为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善于结合生活实践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展生活化物理实验,以期更好地推动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应注重物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形成猜想、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进而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将这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在实处,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治安.高中物理摩擦力问题解决方法的核心探索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10):43-44.
[2]许士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探究[J].华夏教师,2018(11):72.
[3]张逢象.让自行车走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J].西藏教育,2016(5):30-34.
作者简介:杜建飞,浙江省东阳市,东阳市第三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摩擦力;生活实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与自然万物息息相关,与人们日常生活更是联系密切。基于此,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环节和模式已不适用现代化教学需求。如若仍然按照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势必低下,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难以有大的提高。所以,高中物理教学应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物理力学知识,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物理学知识生活化,让枯燥、理性的物理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进而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就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积累,以及对生活实践中物理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以物理教学的摩擦力为例,从“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展生活化物理实验”三个角度谈一谈如何优化摩擦力课堂教学,力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进而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效。
一、 结合生活实例,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高中物理知识较为枯燥乏味,且对学生逻辑思维有较高要求,所以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就存在畏难情绪。加之过于理性的课堂氛围时常压抑,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认清学科教学和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现状,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中,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笔者首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引入生活实例,如防滑鞋、雨刮器及刹车等,让学生充分认识摩擦力在大家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且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教学和学生认知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好奇心,还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然后再以“防滑鞋”为例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谈一谈滑滑梯时受到的
摩擦力,并画出示意图(如图1)。由此可知,结合生活实例、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是提升摩擦力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只有对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氛围进行维持,才能带领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索,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新知。
二、 创设生活情境,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
經实践证明,唯有让学生清楚了解物理知识是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才能将学生学习注意力转移到物理学习之中。即通过分析力的表现形式,进而分析力的真实存在,让学生充分认识力的含义。随后将力学知识运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并学以致用。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近距离认识到物理知识所蕴含的无穷趣味。
例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中,我在为学生讲解基础概念后,为加深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物理逻辑思维,就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想象每天下课去食堂“打冲锋”,如果是下雨或晴天时我们去食堂路上的走路步伐有什么变化和区别,为什么?
有的学生说:“晴天的时候可以随意跑,不用担心滑倒问题。而下雨天由于路太滑,就不能走太快,更不能跑,不然很有可能会摔倒。”
还有的学生说:“只要我们穿的鞋子有防滑功能就可以了。”
这时我再引导学生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看谁画得最好,再让学生讲解自己画的图(如图2)。老师最后总结“由于地面是静止的,所以我们走路的时候相对于地面产生了相对摩擦力,摩擦力就是人行走的动力。”这样一来,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氛围,还利用生活情境开发了生活化教学资源,从而让学生对摩擦力有更好的理解、更充分的掌握。因为生活化的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理解,而理解的东西更容易掌握。
三、 利用生活素材,开展生活化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能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从而让学生易于掌握课堂内容。但在现实情况下,高中摩擦力实验教学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进步。为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善于在实验教学中使用一些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知识来源生活”的道理,拉近教学和学生的距离,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例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身边实验器材开展实验活动。有的学生说:“物理课本就是常见的生活实验器材。”还有的学生说:“板凳、背包都可以当作摩擦力实验器材。”对此,我就“顺势而为、就地取材”,将普通的课堂当作实验室,将司空见惯的学习物品当作实验器材(如图3)。让三位同学各自将物理课本放到同一平面,然后分别放上三个砝码推动,让学生展开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这种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的物理实验,既直观、清晰,又容易操作,更容易理解摩擦力的知识,还让学生懂得了生活与物理并不是格格不入的,是紧密联系的道理,进而从心理层面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生活是产生知识、验证知识、体验知识最好的场所,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中,是实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既能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还能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其主动、自愿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为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善于结合生活实践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展生活化物理实验,以期更好地推动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应注重物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形成猜想、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进而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将这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在实处,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治安.高中物理摩擦力问题解决方法的核心探索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10):43-44.
[2]许士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探究[J].华夏教师,2018(11):72.
[3]张逢象.让自行车走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J].西藏教育,2016(5):30-34.
作者简介:杜建飞,浙江省东阳市,东阳市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