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学的所有学科教育中,都应该重视审美教育。尤其在今天新课改、教学新理念不断发展、更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更是语文教师不能忽视的。我国语文教育家苏灵杨认为:“语文教学进行美育的广泛性和深远意义,胜过中小学的其它课程,甚至超过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因为它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展现自然美、社会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师生与作者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演示过程。
  鉴于此,语文教学中应讲求美感的营造、感受和体验,即教师语言要营造美,课文朗读要感受美,文学赏析要体验美。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教学操作的美感,令人赏心悦目、情怀激越,产生语文教学的更佳效果。
  作品展现自然美、社会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师生与作者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演示过程。
  教师讲解语言的优美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教师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简明、生动、得体,方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审美体验,从而乐于接受教育,语文教师要在对所讲内容加深理解、丰富联想、增强体验三个基本要求上精心组织课堂语言。变化简洁的课堂结构的衔接语言、精辟的分析和总结语言、独到的拓展迁移导向语言,还有新颖而富有张力的导入语言均能带给学生良好而深刻的审美感受。具有独特讲解风格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無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发,同时,教师语言艺术方法的讲究与运用,无疑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牢牢吸引住学生,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受到心灵上的震憾。相反,教师的语言枯涩,以无语言艺术的讲究,则学生的听课仿若被淹没在死海,是一种煎熬、难耐。说直白点,就是人为的剥夺了学生的审美权力。
  教师要精心组织课文朗读,启发学生感悟文章的美。语文课的读,是认识的开始。朗读也一直是语文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想,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同时,朗读使学生对文章语言妙处的感悟效果,是教师讲解所不能替代的。文章的艺术营养要靠读来吸收消化,读明白是学生在读、思的操作中,反复感受、领悟,进而理解文章由形式到内容渐渐升华中呈现出来的美。根据文章特点和阅读目的,入情入境地艺术化朗读,更利于理解渗透吸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提高鉴赏力。例如:教学《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与酒客争辩时,若教师只顾自己引导分析人物形象而缺乏学生的朗读等有效参与活动,则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孔乙己的无奈、迂腐和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即使有,也只能是学生一种机械、简单的接收罢了,学生的审美感受更无从谈起。
  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美,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引导学生发现、鉴赏文中的美:一是品析词句;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二是剖析结构,体会文章的布局美;三是分析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美,例如:从“你舔尝过失败的滋味吗”这一问句中体会将抽象化为形象的语言;从杨朔《荔枝蜜》的曲折生动的情感升华中体味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美;也可同学生一起接受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教诲,与范仲淹先生同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同抒发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伟大情怀。学生于是从对课文激动人心的事件叙述、高尚纯洁的情感抒发的学习与感受中,了解到它的艺术美不仅存在于作品的结构、语言等形式美中,还蕴含在作品中的艺术意境、艺术形象展现的无限广阔的审美空间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审体验。
  总之,语文教学要注重美育,不仅是由其学科特点性质决定的,甚至会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要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没有教学中美育的观照是无法很好地完成的。
其他文献
一、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卓越贡献  我国是人类祖先最早发源地之一,同埃及、印度、巴比伦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带着她自己独特的风格,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直到今天仍是奋斗不息,前进不止!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四千年之久,我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有灿烂的文化。因此,应通过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我国已确
期刊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必面面俱到,要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有所区别。那么,应如何做好略读课文的教学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用好课文链接,排除阅读障碍  略读课文的教学与精读课文的教学不同,略读课多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平台。因此,许多的目标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的阅读障碍。教师要想方设法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排除阅读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用好
期刊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上)“种子萌发的条件”演示实验,忽视了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即“种子的胚必须是完整的而且是活的”,仅注意了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拴捆种子难以做到松紧适度,烧杯中的水量也不便控制。  可按下列方法给以改进:  方法一  装置编号为甲、乙两支试管。各注入半试管清水,每支试管塞入松紧适度的3个脱脂棉球,分别位于水中、水面、水上,每
期刊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口语学习兴趣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先用简单易懂的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适时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猜谜、做游戏、听英语歌曲、讲一个英语小笑话等,将英语课上得引人入胜;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乐于开口,自然而然就加速了口语能力的提高。  2、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这不仅为教学者一直称道,更使少年儿童们爱不释手。新编“语文课程教材”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更是增添了不少精妙的插图。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中插图的教学值得我们教者们认真地思考。  学生们读书,首先看到的是图,课文中的插图给予了他们非常重要的感性认识。教者们备课,也看到了图,然而他们却大都从文施教,课文中的插图被他们轻轻地带过去了。这似乎在教与学中形成了两种模式:学生:
期刊
实践证明,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实践现代化教育思想的载体,是拓展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何加深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新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运用于具体的学科教学之中,取得更大的效益,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通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我们细心钻研教育理论,不
期刊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多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线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就较
期刊
英语课堂教学要同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定“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倡“形成健全人格”。所以,必须贯彻新大纲,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全面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主渠道,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期刊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用英语复述课文大意;能讲述一些小故事,并参与简单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对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不多,机会更少,交际质量差,交际水平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模仿背诵上,“哑巴式”英语依然存在,这与现实生活的要求相差太远。特别是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  1、学习英语的环境不理想  在农村初中,每周除了5节英语课外,学生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