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参加“春晚”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我受二姐的邀请,去澳大利亚看望她。到达澳大利亚时,正是大年初一。前来飞机场接我的大姐,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国内的春节气氛怎么样,我告诉她,国内到处张灯结彩,人们喜气洋洋,节日气氛很浓。大姐告诉我,在澳大利亚的华人家庭,也在庆祝中国新年的到来。
  从飞机场来到大姐所居住的国际公寓,打开楼门,跃入我眼帘的就是墙上挂满的制作非常精美的中国结,中国结的上面还写着“Happy 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快乐!)的祝福语。大姐说,这幢楼里住着不少华人,他们对人热情友好,深受澳大利亚朋友的欢迎,楼里处处悬挂着的中国结是澳大利亚朋友们精心布置的。
  大年初三,大姐一家受墨尔本华人协会的邀请,参加了由他们组织的庆祝中国新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也欣然陪同前往。那天天气不好,刮大风,还下着倾盆暴雨,但许多华人一下班就带着全家驾车前往晚会地点。大家都穿着中国传统服装,面带笑容,说着中国话,谈笑风生,就像回到了祖国。由于一天不断有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春节联欢晚会,致使晚会比预定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我粗略估计了一下,前来参加华人春节联欢晚会的嘉宾大约有300人,把临时借用的大礼堂挤得满满的。更为有趣的是,我发现前来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澳大利亚人甚至比华人还要多。一问才知道,原来当地许多澳大利亚家庭收养了一个中国小孩,他们家里有华人,当然有资格来参加联欢晚会,而且往往是全家一起来。晚会持续了2个小时,节目内容非常丰富,有大合唱、独唱、武术、民乐演奏,甚至还有蒙古和云南的民族舞蹈,演员全都是当地华人协会的会员。虽然他们都不是专业演员,但表演十分到位,赢得了阵阵掌声。许多华人为参加这次晚会准备了很长的时间,连跳舞用的民族服装都是在国内定做的。晚会由当地一所大学的一对教授夫妇主持,他们风趣地介绍了中国新年的传统风俗与许多中国文化,令到场的老外们耳目一新。最后晚会在一曲《常回家看看》的主题曲中落幕,这不由得勾起了在场许多华人浓厚的思乡之情。
其他文献
由于目前澳洲商业移民施行“两步走”政策,即先获取四年的163/164类签证,投资满两年后才能申请892类永久居留签证。因此,很多申请人担心签证的“转正”问题。其实,太多的顾虑是没有必要的。理由在于,澳洲政府鼓励中小企业来澳投资,正是由于澳洲地广人稀,企业竞争不激烈,因此才会施行目前的政策。  从澳洲目前的移民政策分析,澳洲的移民政策要求相对宽松:“申请人成为一个企业股东并占10%以上的股份两年;企
期刊
堂妹    说来好笑,两个堂妹一对亲姐妹,先后嫁到了我们村里,我却一直不知道她们的大名,平时,也只是用乳名相称。其实,问一问她们,不就知道了吗?可是,又觉得没有必要,也有点不好意思开口,毕竟是“兄妹”相称,却还要问人家姓甚名谁,这不是既尴尬又怪异吗?  这一切都源于她们的父亲,是到那户人家当“倒插门”女婿的。算起来,那该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他是我父亲的堂兄,我的堂伯父。到几里路外的一个以“孙”
期刊
大家来猜一则西班牙谜语:素来以爱说话闻名的西班牙人,除了睡觉不说话(无法克制的梦话除外),另一个多数西班牙人不说话的时刻是?谜底:Nochev-ieja──除夕。更正确的说法是,一年的最后那一分钟。那,他们在做啥呢?祷告吗?不,是吃葡萄。  初到西班牙那年,我打算到水果摊买串大紫红葡萄,作为新年大餐后的水果。这才发现肥美的紫红大葡萄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由忙进忙出的店员手中倾倒而出的迷你青葡萄,西
期刊
目前许多中资银行已经为广大留学生开办了各种留学汇款服务,从留学筹钱、带钱、存钱的每个步骤,都有丰富的银行金融产品供大家选择。  新年刚过,小刘就要去英国攻读研究生,当他收到国外学校入学通知时,自然是满心欢喜,但也带来不少烦恼。比如他第一次出国,要携带不少钱,走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万一把钱遗失了该怎么办;如果他在国外急需一大笔钱,家人能否及时把钱汇过来;他家境尚不富裕,听朋友说,国外汇款要一笔不菲的
期刊
从决定回国的那一天起,我就在论坛上公开宣布:我的定位是20万元年薪!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讽刺、打击一片,当然也有不乏好意相劝者,而我却是打定主意一意孤行,非20万不可。我当然知道已经有人对海归开出1000元的“地价”,也听闻3个海归硕士争抢中关村一个2500元的普通职位,说不定还有更惨的故事我没听到,但不管人家对海归的负面论调多么甚嚣尘上,我绝不会自降身价、贱卖自己。  我在各大求职网站发布个人
期刊
新西兰的12月,正是夏天。我们学校放了两个月假,说可以让学生回家探探亲。我跟几个朋友觉得回家又赶不上过年,倒不如找个地方打工。刚好一个朋友Simon已经去了南岛的猕猴桃果园打工,我们就直接去找他了。没去之前,他就给我们提了醒,说是很辛苦的活,我们不一定能撑的住。我们就抱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心态去了。  新西兰被称为猕猴桃的故乡,我们很奇怪,明明是中国先种的猕猴桃,怎么偏偏让这么小的国家占了先
期刊
我得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太安分守己的人。十多年前在上海一家大型国营企业上班时,我觉得我那份整天喝茶、看报、开会的党委办公室工作简直就是在耗费自己的青春,便想在上班的同时在外面开一家店做时装生意。    “邪念”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有这种想法的人是不太多的。所以父母得知后,马上坚决反对,说我的这种想法就是“邪念”,不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走什么歪门邪道做生意。再说你是在党委办公室工作,被人知
期刊
过年的感觉,应该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这一天开始的。就算你对过年的感觉再淡漠,到了祭灶这天,听着街上隐隐传来的鞭炮声,想年的情绪总会有的。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这一天的活动,可以认为是春节前最盛大的彩排。不过腊月二十三这天,让小孩子们最为兴奋的还是两件事:一个是有粘牙的灶糖可吃;另一个是祭灶的仪式,不过这已是多年前的事情了。  过去农家多是烧柴火,灶房的正墙上总要贴一张烟熏火燎得黑糊糊的老灶爷像。
期刊
我本来是准备回老家的,可是领导让我加班,开始我也很委屈,可是听到颜振豪的《春节不回家》MV后,让我的心灵一下子“回家”了。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特别是对长辈亲人来说,春节“不回家的人”不懂人情世故。虽然这里有太多客观因素:车票难买、社会的压力、快节奏的工作……同样身为人子人女,扪心自问,谁愿意扔下自己的老母亲独守乡间空屋,一年到头盼干两眼?  《今年春节不回家》代表“恐归族”刷新着中国人传统节
期刊
我害怕过春节。而今年这个春节又在我的生命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把我的父母接进了城养老。从这个春节开始,父母就要在城里生活,并且每年要在城里过春节了。可是我并没觉得这个春节与其他年份的春节有什么重大区别。我的内心里多的是生存的压力,是盘算如何完成我的写作计划,过年之前还得写完哪几篇小说和散文,还得为父母和孩子准备一些什么物资,还得制定单位和个人来年的计划等等。这种情况随着我步入成年时期就基本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