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惠洪词中的“情语”问题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hu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惠洪因诗词作品中对于凡俗情思的抒发,被批为“好为绮语”,通观其词作内容,其情感抒发之语称为“情语”更具有客观性和文学性。惠洪词作中“情语”的抒发在写景词和恋情词中表现最为突出。其词中的“情语”与其个人的处世哲学,“在欲行禅”理论的自觉实践,以及来自外部的社会原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惠洪 词 “情语”
  有宋一代,是词体创作的高度繁荣时期。但纵观唐圭璋先生编纂的《全宋词》,我们会发现一个与这种抒情性文体格格不入的创作群体——僧人。其中以仲殊和惠洪留存的词作数量最多。惠洪一生不仅著述颇丰,工于诗,被后人推为“宋僧之冠”,而且善于填词,虽数量不多,但造诣颇高。在历史上,惠洪也是一个影响与争议并存的人物。人们或称赞其诗才文思,或褒贬其身为缁徒却放浪不羁的言行,更因其诗词中“未忘情之语”,被时人讥为“浪子和尚”。因此,本文从惠洪的词作出发,探讨惠洪词中的“情语”问题。
  一、何为“情语”
  佛教的基本教义认为“人生是苦”,而这些“苦”皆来自于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中人们所产生的各种无法满足的欲念。因此为了达到“涅槃”的最高理想境界,佛教提出的要务之一就在于去除一切凡尘俗欲,忘情割爱。但恰恰文学扎根于情感的土壤中。而宋词更可以说是文学园圃中的“情花”一朵,“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因此谈到词,我们不得不谈到“情”的问题。僧人写词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现象,鉴于词之“抒情”特质,我们在谈及惠洪的词作时,一定会论及惠洪词中情感的表达与抒发,即“情语”问题。
  什么是“情语”?情语,一指感情与言语。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昭君辞》:“情语既不通,岂止肠九回。”朱敦儒《好事近》(清明百七日,洛川小饮,和驹父)“情语见真乐”条即用此意来注释,只不过在词中指感情融洽,语涉知己。[1]157情语还可指描写感情的语言。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2]129这里的情语指抒发感情的语言,即广义上人类的各种独特感受。除此两种,情语还可指表达情爱的文章和言语。沈亚之《为人撰乞巧文》:“其夫以为沈下贤工文,又能创窈窕之思,善感物态,因请撰为情语,以导所欲。”[3]8552沈亚之代作的“乞巧文”是要在七夕这天求得爱情忠贞,婚姻美满,因此所写“情语”也是表达爱情及美好祝愿的。所以说,“情语”是指一切描写或抒发感情的语言。
  “情语”并不等同于“绮语”。历来僧俗两界对惠洪的评价不是太高,原因之一在于其“好为绮语”。《四库全书总目》也指责其“身本缁徒,好为绮语”。[4]1331“绮语”是佛教术语。佛教为了防非止恶,从是为善,为出家和在家的信徒制定了许多的戒律。如佛教基本教义中的“五戒”、佛家中所说的“十恶”、“口业”四种,而绮语正属于其中一种。绮语主要是指涉及艳情邪思之言。《赌棋山庄词话》中有论“情语与绮语不同”条:“作情语勿作绮语,绮语设为淫思,坏人心术。”“绮语淫,情语不淫也。”[5]80这条词话中表明了作者对于“情语”和“绮语”的看法,虽对于“绮语”持一味的批判态度,但表明了“情語”并不等同于“绮语”。“情语”的外延和内涵比“绮语”更为广泛,且从狭义上专指描写情爱等文章诗词时,也可包涵“绮语”中的“艳情之意”。
  既然“情语”与“绮语”有所不同,那么惠洪作品中抒发感情之辞,就不能统称为“绮语”,应该说称为“情语”更为妥当。前人批评惠洪“好为绮语”,是从惠洪僧侣的身份出发,只要有不符合于僧人忘情绝爱的地方,他们就认为是“绮语”。但更为准确的说,惠洪作品中对于情感的描写和表现,并不能都称之为“绮语”。而诸如《上元宿百丈》,及历来作为“绮语”典型例子的词作《青玉案》,细究其文本及本事,这两篇作品分别作于惠洪在外游历多年和惠洪贬谪海南之时,其中所抒发的思归之情是人之常情,并不属什么邪思之作。从当时北宋禅宗的观念来看,这些作品正是本心返归自然的表现。另一方面,批惠洪词“好为绮语”者是囿于惠洪僧侣的身份,觉得僧人作此艳语,理应痛加诛伐,反而因此忽视了惠洪诗词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惠洪在评说自己作品时所言“时时为未忘情之语”。“未忘情之语”也要比“绮语”更加准确,少了几分批判的色彩。所以比起把惠洪作品中情感的抒发统称为“绮语”,叫作“情语”更能反映其作品的文学特质,更能注意到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更为准确。
  二、“情语”的体现
  词在宋代作为一种合乐文学,比诗更具有抒情性。在《全唐诗》所辑21首惠洪词中,其更为引人注意的是那些大胆抒发凡俗情思的作品。这些作品所抒发的情思就是“情语”的表达,在惠洪的写景词和恋情词中表现最为突出。
  (一)写景词
  僧侣的日常生活比较单调,除了课业念佛,更多的是置身于山光水色之中,因此对于景色的描写更是僧人词中常见的题材之一。惠洪曾在诗中写道“平生山水性贪婪,聊与白云相伴宿”,可见其对自然景观别有一番兴趣。
  《浣溪沙》一首原被误作诗,后经辨认才归入词中。这首词通过“茶香”、“小舟”、“游丝”等景物,共同描绘出了一幅烂漫春光下,品茗谈笑的美好画面。全词读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明快之感。另一首《浪淘沙》,“用和靖语”传递出这首词的一种风格取向。整首词都化用林逋诗句,更加表现出一种清闲之趣。这两首词从意象、意境和语言,都看不出常人心目中僧侣与青灯古佛相伴的清冷、寂寞,而是展现出一种自然恬静的人间气息,表现出词人闲适的心境和生活情趣。惠洪写景词并不是纯写景词,其中蕴含着词人闲适之情的追求向往。只不过这种恬静闲适之情,并不像那些愁思与男女情思那么浓烈、明显,但这依然是作者的一种自我抒发。
  另一首写景词是常用作批评其有凡俗之情的《青玉案》。这首词作于政和三年,据惠洪在《冷斋夜话》中为此词所作注解:“予谪海外,上元,椰子林中,渔火三四而已。中夜闻猿声凄动,作词云云。”[6]385结合这个背景,再来分析词作。上阙作者用大量笔墨铺叙昔日在京师时因获赐“宝觉圆明”师号而在上元节得以参加凝祥盛宴的繁华场面,与下阙贬谪海外、清灯孤月、冷风猿啼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是上元佳节,当词人沉浸在曾经的梦境中时,却被这海风吹得格外清醒,“猿鸣三声泪沾裳”,此情此景,恐“一枕思归泪”也不足以道尽去国怀乡之思。也正是因这句,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指斥惠洪不能“忘情绝爱”。[6]385对于此词,有观点认为“隐含着他对昔日交结权贵、宴饮歌吹的生活的深深眷念”。[7]但结合惠洪自注,可知此时惠洪正是因党祸之争贬谪海南之时,生发如此联想感慨,实属人之常情。至于思归何处,惠洪的思归只是在这种获罪身份之下,对于寻常生活的向往与回归,不能断为贪恋繁华。   无论是写景词中的恬静闲适之情,或是羁旅思归之愁,都是惠洪“情语”的抒发,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应景生情,情景交融,都是其情之所在。
  (二)恋情词
  惠洪恋情词所表现的真挚情感及艺术特色是我们不容忽略的,正如许觊《彦周诗话》说惠洪“善作小词,情思婉约,似少游。至如仲殊、参寥,虽名世,皆不能及。”[8]1396
  《千秋岁》一词从整体来看,刻画了女性的相思之情,表达了相思之深。“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把这位少妇睡觉时那种娇懒倦怠的神态传神地表现了出来,不禁使人联想起杨贵妃“海棠春睡”的娇容来。“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更是这位少妇痴情相随的自我表白。词的最后两句让人深感这位少妇对情人的爱之深,甚至因爱生恨。这种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细腻又浓烈的感情,让我们很难想象出自于一位僧人之口,“偏是无发人作此有心语。”[9]1156据词中“湘浦曾同会”一句,再结合惠洪曾经狎妓納室,以及年轻时在湘赣一带游历,北归后又长期寓居湖南的生活经历,可以判断,词中所写正是惠洪的亲身经历。所以,此无发人能作出此语,应该有此原因。
  再看另一首描摹女子情态,表现男女情思的词作《西江月》。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中载《复斋漫录》所记,江西临川城南有一座名叫“魏坛”的道观,因魏夫人经游此地,所以纷纷来此出家的女子从未间断,但是正如诗曰:“可惜如今学道人,罗裙带上同心结。”[6]296受戒者鲜矣。惠洪此词就是赠与其中的一位女道士。十指纤柔如春笋一般细嫩,点出了这位女道士正值青春妙龄。“人前欲展强娇羞,微露云衣霓袖。”这是词中的第一处细节描写。把既要追逐幸福想要在人前一展美貌,又因为娇羞只能稍稍露一丝衣袖的少女春心暗涌的情态,细腻地展现了出来。“试捻花枝频嗅。”这是词中的第二处细节描写。“频嗅”二字把一位少女因闲愁无法排遣,只能在院中踟蹰,一遍遍轻捻院中花枝,低头细嗅香味来打发时光的形象刻画了出来。乏味的《黄庭经》与凡心闲愁相对比,不禁让人想起杜丽娘来。和女道一样每天学着无聊的“后妃之德”的杜丽娘,有的却是一颗萌动的春心。全词寥寥数语,却把一个少女春心萌动,追求幸福、追求美丽、向往情爱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出来。
  惠洪的恋情词描写细腻,善于抓住细节惟妙惟肖地刻画女性的情态,通过这些动作描写,委婉含蓄地表现女性的内心情感。在情思的表达上,柔婉深长,情真意切,与秦观有相似之处。也正是其感情之愈真挚,愈发体现了其入世之深,正如覃召文所说:“慧洪比起仲殊来走得更远,且更偏于世俗化。”[10]175
  惠洪词中“情语”的体现最为浓重与突出的地方一方面在于羁旅怀乡情思的抒发,另一方面在男女情思的表达与抒发,这两方面“情语”的流露也是最为自然动人。沈雄《古今词话·词话》上卷说:“词选中有方外语,芜累与空疏同病。要寓意言外,一如寻常,不别立门户,斯为入情。仲殊、觉范、祖可尚矣。”[9]1154而惠洪词能够没有空疏芜累的“蔬笋气”,正在于其词中“情语”的自然表达,情感的自然流露。
  三、“情语”抒发的原因
  佛教提倡禁欲主义,要求忘情绝爱,而身为禅僧的惠洪不仅积极参与文学创作,而且在词中大胆地抒发凡尘俗世之情,那么,惠洪在词作中“情语”抒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惠洪词中“情语”的抒发和他自身思想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惠洪在恋情词中对于女子情态的描摹以及男女情思的抒发,并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与惠洪有过出入淫坊酒肆,狎妓纳妾的生活经历有关。惠洪被贬谪海南时曾出入秦楼楚馆。一方面宋时海南风俗尚淫,“四方指海南为烟月作坊。”这为惠洪提供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惠洪作偈云:“道人何故,淫坊酒肆。我自调心,非干汝事。”此偈化用了《景德传灯录》中二祖慧可的典故,可见这是从主观上为自己寻找根据。惠洪从海南北归之后,在筠州期间还有过一段纳室同居的经历。李彭《寄甘露灭》一诗曾谈到此事:“道人欲居甘露灭,年来寄食温柔乡。开单展钵底事远,举案齐眉风味长。”所以惠洪词中对于女子心思细腻的刻画,“情语”的抒发就是其现实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而惠洪有如此行为与其随缘放旷的处世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缘放旷“实质上就是要求摆脱一切外在的束缚,做到随心所欲,无所羁绊,这势必导致冲破佛教戒律的束缚,走向放浪不羁、及时行乐的道路。”[11]181由此看来,惠洪这些不合佛戒的言行是以其处世哲学为指导。但究其形成随缘放旷处世哲学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出九死而仅生”[12]232的坎坷经历,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在欲行禅”学说的理论指导。“在欲行禅”来源于大乘佛教的《维摩诘经》,“不断烦恼而入涅槃”(《弟子品》),具体来说就是即使生活在世俗生活中,不戒贪嗔痴,不戒情爱,也可得证菩提。“在欲行禅”理论重点不在于“欲”,而在于行欲以“止欲”,最终到达悟道的目的。惠洪以“在欲行禅”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无论是狎妓纳妾,还是文学创作上世俗之情的展露,或是其自号“甘露灭”、“无垢称”,这些都是惠洪对于“在欲行禅”理论的自觉实践。但惠洪绝非借“在欲行禅”作为幌子,其一生“无一辞叛佛而改图”,可见惠洪并非向往情爱世界,贪恋繁华,反而是了悟后的一种旷达。
  除了惠洪个人原因,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对于惠洪词中“情语”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佛教的世俗化是造成僧侣世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佛教为了宣传教义,扩大影响,吸引信徒,在中国的土壤文化中不断扎根、发展,不断地适应环境,其世俗化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另一方面佛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的关系也是其世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依国主,法事难立。”这就决定了佛教对于世俗权力的依赖。结合宋代来说,北宋时期的统治者对于佛教基本上都采取了支持和保护政策,同时也加强了对于佛教的干预和控制。如北宋实行的僧官考试任命制,并且朝廷还对一些高僧进行赐封,惠洪就曾赐紫衣,赐“宝觉圆明”的师号。这不仅是世俗权力对于佛教的干预,同时也使僧人不得不依附于世俗权力。因此宋僧的入世程度加深,受到世俗的影响更大。惠洪词中世俗之情的表达就有因可循。就禅宗自身而言,禅宗不像早期印度佛教戒律森严,而是不重修持,不重戒律。“顿悟”的参禅方式,也使得僧侣们不用再苦修,可以走进市井社会中去。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僧人的世俗化,为惠洪“情语”的创作提供了又一种可能。惠洪在诗词中对于女色的描写,或以女色设喻,在佛教发展中也是有迹可循。佛教文学中经常以女色作为描写,从“色中悟空”,如鸠摩罗什译《大庄严论经》载一淫女去听法场所妖惑听众,其中对于女色的描写非常大胆艳丽。而以女色诱惑成佛菩萨的故事在佛经中更是不胜枚举。且毛先舒在《诗辩坻》中指出:“六朝释子多赋艳词,唐代女冠恒与曲宴。”[13]32所以佛教文学中艳丽描写的传统由来已久,既是为了劝诫世人明白女色的虚幻,更是为了自证教义,体现“色空观”。所以惠洪的“好为绮语”与佛教艳体文学传统有密切关系。僧侣与士大夫的交游也是影响惠洪词作中“情语”抒发的原因之一。禅宗适意的人生哲学正好契合士大夫缓解精神压力、得到心灵慰藉的需要,所以士大夫中禅悦之喜盛行。如与惠洪交往密切的张商英,就被称为“相公禅”。对于释子来说,宋代的许多僧人多生于世儒之家或者从小饱读儒家经典,所以具有很高的儒学素养。惠洪从小就熟读儒家经典,在启蒙时期接受的正是传统的儒家教育。所以宋代僧人与士大夫交游之风盛行,僧人的生活习气也受到士大夫的浸染。所以说,惠洪与士大夫的频繁交往,对其进行词体创作、“情语”抒发以及生活方式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结语
  惠洪词中的“情语”在艺术上婉约工致,感情更是真挚动人,虽然这些“情语”的抒发有悖于佛教教义,历来为部分文人指斥为“好为绮语”,但是这些“情语”的书写是惠洪“在欲行禅”理论的自觉实践,与当时宋代的文化特质以及宋代的禅宗风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真情流露所体现的人性之美,及从审美角度来说具有的个性解放的意义。我们要摆脱身份局限,发挥惠洪作品在文学上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洪永铿.朱敦儒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彭玉平主编.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周绍良主编.全唐文新编[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4]纪昀.四库全书总目[C].北京:中华书局,1965.
  [5]刘荣平校注.赌棋山庄词话校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6]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陈自力.惠洪上元之作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08).
  [8]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9]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两宋卷[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0]覃召文.禅月诗魂——中国诗僧纵横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11]陈自力.释惠洪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2]惠洪.禅林僧宝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
  [13]毛先舒.诗辩坻[M].郭绍虞,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对学生就业创业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明晰抓好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增加职业素养教育含量,抓好先进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切实用好工学交替手段。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素养 学生教育  高职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在人才市场曾一度显示出就业优势。但是当前人才市场和企业预期需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
各市、县(区)委,省委各部、委、办,省直各委、办、厅、局、总公司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各大学党委: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
(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江苏 丹阳 212300)  摘 要: 在生活中讓学生有学习创新,让学生进行创新学习,要讲究教学艺术,注重引导方式、方法。从美学的“留白”中、从哲学的“变化”中及从心理学的“动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可行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创新学习 自由 机智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标志着党的理论创新又一次实现历史性飞跃。但是,科学的理论只
指标设置是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核心。完善指标设置,加强政绩考核,对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建设,对于树立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
邓小平同志的人民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邓小平理论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
摘 要: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课程的引路人,高效的政治课离不开教师背后的付出和辛勤耕耘。高中政治课的“六化”,是指政治课生活化、文学化、艺术化、时代化、本土化和趣味化。  关键词: 生活化 文学化 艺术化 时代化 本土化 趣味化  一、政治课生活化  所谓教育来源于生活,政治课生活化就是将学生现有的生活知识与教学资源整合,使得生活知识为政治课服务的过程。以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题《影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向全党发出号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当前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要付诸实践,见诸行动,认真查找和解决机关干部中存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作为涂膜保鲜材料,在常温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保鲜膜材料对大蒜米贮藏期间主要理化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0%和7.0%浓度的大豆分离蛋白膜都可有效抑制大蒜米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去年的9月29日下午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