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128例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sj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128例,分析再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128例再灌注率为68%。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7.3%,其中出现室性早搏18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3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8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多能自行终止。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心律失常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17
  
  资料与方法
  
  2004年4月~2009年4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28例,其中男81例,女47例;年龄45~75歲,平均64岁。梗死部位:下壁43例,前间壁28例,前壁及广泛前壁52例,高侧壁5例。
  溶栓方法:符合溶栓条件,无溶栓禁忌证。溶栓前咀嚼服用阿司匹林300m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将100万~150万U尿激酶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分钟内滴完。其他药物如吗啡、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均酌情选用。
  冠状动脉再通指标:①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②ST段在2小时内下降50%以上;③溶栓后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或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分别提前16小时或14小时。以上4项中2项阳性即判为再通(①+③除外)。
  观察指标:所有病例进行连续心电监护,溶栓开始后3小时内,每30分钟记录1次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内每2小时记录1次12导联心电图,必要时加做V7~V9、V3R导联,观察和分析心律失常。发病6小时起,每2小时复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或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至发病20小时;观察询问患者胸痛缓解的程度和时间,观察皮肤黏膜及腔道有无出血表现。
  
  结 果
  
  再灌注组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见表1。
  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128例出现各种室性心律失常26例。冠状动脉再灌注组发生21例心律失常,21例室性心律失常均为前壁或前间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且持续时间不超过20分钟,多能自行终止,4例频发室性早搏用利多卡因干预后很快消失。另8例表现为窦缓或传导阻滞,均为下壁心肌梗死,1例用阿托品干预很快恢复,其余20分钟内自行缓解。未再通组2小时内出现心律失常较少,但出现后持续时间很长,多需药物干预。
  
  讨 论
  
  AMI患者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前壁心梗再灌注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可能主要由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增多。下壁心肌梗死多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一方面由于窦房结的血液供应减少,功能受抑,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下壁分布有较多的心脏抑制性感受器,再灌注时引起迷走神经反射[1]。
  对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再灌注心律失常,多表现为为室性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最多。说明前壁﹑前间壁及前间壁心肌梗死以室性心律失常表现为主。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9例,均发生在下壁心肌梗死,且8例出现在冠状动脉再灌注组。综合本组研究结果和文献报道,提示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心肌再灌注成功的可靠无创性指标之一,绝大多数再灌注心律失常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多能很快自行终止。
  


  参考文献
  1 Willermn J T,Buja L M.Protection of the myocardium dur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pharmacologic protection during thrcrnbolytic therapy.Am J Cardiol,1990,65(19):351-411.
其他文献
2003~2007年收治糖尿病足患者59例,男35例,女24例;年龄40~76岁,平均63.85岁;糖尿病病程4~18年,平均8.36年;符合1998年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皮肤损伤3天内就诊者21例,其中,2例出现脓肿,1例出现深部组织坏死,皮肤损伤出现3天后就诊者38例,其中,24例出现脓肿和深部组织坏死,3例出现骨髓炎,11例为慢性皮肤溃疡。
期刊
我站1997年3月~2009年5月收治12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老年人36例,其中60~65岁22例,65~70岁11例,70岁以上3例;男30例,女6例。本组36例病人,入站时发生穿孔及坏疽者20例(56%),其中24小时穿孔者9例,穿孔距发病最短时间8小时。
期刊
病历资料  患者,男,4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左眼鼻侧偏盲半年,进行性视力下降1个月,于2008年4月6日入院。视力:右侧正常,左侧0.02,右侧瞳孔3.5mm,左侧瞳孔4.0mm。右侧瞳孔直接光反射灵敏,间接光反射迟钝;左侧瞳孔直接光反射迟钝,间接光反射灵敏。左眼鼻侧偏盲,眼底:左侧视乳头边界模糊。其他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头部MRI示:左侧鞍旁前部见占位,等T1、等T2信号影,中间见环状低信号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11月应用脑保护装置实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22例,男15例,女7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发生过脑卒中12例,入院时有意识障碍的1例。21例均行过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颈动脉狭窄后择期手术,1例行CTA。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常规化验室检查及心电图等除外相关禁忌证。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大量结核性心包积液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在B型超声引导下常规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2~3天导流管不再有液体流出后,拨出引流管。同时用链霉素、异烟肼等规范抗痨化疗,辅以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结果:临床心包压塞症状完全缓解,胸透及胸片复查心影基本正常,复查超声心动图心包液性暗区消失。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技术安全、无不良反应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方法:分析3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诱因和危险因素。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多见,多有明显发病诱因及危险因素,主要发病诱因、过量吸烟、疲劳、精神紧张;危险因素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胸痛表现明显,严重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冠脉造影单支病变多,血管钙化及狭窄程度低。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4)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组(n=44)。治疗时间为28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08    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病死率占各大疾病的首位,其中青年脑梗死有上升趋势。国内外报道青年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3%~20%。青年脑梗死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碰化,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外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妊娠,口服避孕药,饮酒等。    资料与方法    2002~2007年收治青年脑梗死患者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采用小骨窗治疗13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结果。结果:经用小骨窗治疗的136例高血壓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完善、病程短等优点。  关键词 小骨窗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15    资料与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结果:该术式暴露范围广,能清除手术侧额颞顶部所有急性颅内血肿或脑坏死组织,有效降低颅内压。随访半年,存活率为73.17%,病死率为26.83%。结论: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外伤性小脑幕切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