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礼器带你走近清帝祭祀现场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915703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漫长的中国帝制历史中,皇室祭典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担当着宣导统治者乃天命所归的角色。清朝乾隆皇帝当年决心规范和巩固皇室祭典形制,以遵古制,不仅修缮和扩建了举行祭典的坛庙,同时亦命臣工厘定祭典用以昭示皇权的繁琐礼制,促成《皇朝礼器图式》一书面世。《皇朝礼器圖式》由乾隆亲自监督编纂,收录大清皇室祭典所需的祭祀用品、祭器、冠服、乐器、卤簿、武器、祭祀场所之概要,各坛庙所需祭器之形制与数量等,还附有1300张彩色插图及详细的文字解说。
  髹漆涂金笛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23.5厘米口沿长26.3厘米宽20.4厘米
  盖覆斗形,顶饰四周水波形突棱,两侧设环形耳。身作方斗形,两侧亦设兽形环耳。覆斗形高圈足,四壁底中部均有弧形开口。内外均髹朱漆,涂金,外壁雕刻夔龙纹,足壁雕刻云纹。髹漆涂金簋用于太庙,成对置于供桌右侧,盛黍、稷、稻、粱等谷物。
  白釉鉶
  “大清乾隆年制款”(盖内壁及器底)
  高26.9厘米口径16.3厘米
  此器模制,盖如穹窿,器身敞口深腹。盖为藻纹、回纹、雷纹,上有三峰,为云纹。两侧设龙形耳,口为藻纹,次回纹,腹为贝纹,器底设叶形三足,与器盖三峰呼应。白釉鉶用于太岁坛,成对置于供桌近神位处,盛和羹。
  白釉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27.3厘米,口径16.3厘米
  此尊阔口鼓腹,肩部两侧设兽形耳,通体施白釉。白釉尊用于太庙两庑,三件一组,置于供桌右侧,盛酒所用。
  有别于以奢华著称的清官艺术品,清朝祭器以瓷质为主,仿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皇朝礼器图式》描述了八种清代宫廷瓷质祭器,每款祭器的尺寸及纹饰不尽相同。清代祭典以形式、规模、特点分级,祭器的颜色与数量及祭品的规格,会因应祭典的重要性与坛庙的规格而有所差别。成组成对的祭器托举着各式符合规制的祭品,渲染肃杀庄严的气氛,使祭典得以按部就班地进行。由此可见,这些祭器在清代皇室祭典中扮演着无出其右的角色。
  黄釉尊
  [大清道光年制]底款
  高28.1厘米口径16.6厘米
  此尊阔口鼓腹,肩部两侧设兽形耳,通体施黄釉,光素无纹。黄釉尊用于地坛、先农坛及先蚕坛,单件置于供桌右侧。把手所用兽形不一,其意义存争议。祭祀中用于盛酒。
  蓝釉豆
  “大清嘉庆年制”(盖内壁及器底)
  高25.7厘米 口径15厘米
  此器模制,豆身为高足碗形器,下接喇叭形高足。盖穹窿形,顶饰绳结形钮(文献作“绚纽”),饰波纹、回纹。腹为垂云纹、回纹,足柱饰一环节,为波纹、金鋬纹,足为黻纹。较小尺寸的蓝釉豆用于祈年殿,一组十二件,置于供桌左侧,于祭祀中盛放腌莱、肉酱之属。
  蓝釉簋
  “大清嘉庆年制”款(盖内壁及器底)
  高19厘米 口沿长24厘米 宽15.2厘米
  此器模制,器盖口呈椭圆形,穹窿顶,上设四山形突棱。器身口呈椭圆形,外壁两侧设兽形环耳,弧腹,束腰,圆覆斗形高足。嘉庆年款者通体施蓝釉。光绪年款者外壁施蓝釉,内壁及器底留白。口为回纹,腹为云纹,束为黻纹,足为星云纹。较大尺寸的蓝釉簋用于天坛,较小尺寸的蓝釉簋用于祈年殿,使用时成对置于供桌左侧,盛黍、稷、稻、梁等谷物。
  铜爵
  “大清乾隆年制”底款
  高17.4厘米 口沿长17厘米 宽7厘米
  此爵铜铸,三足。船形口,菇形顶立柱,深腹卵形底。腹部装饰饕餮纹、雷纹。铜爵用于文庙,三件一组,置于供桌中央,正对神位。
  清乾隆 蓝绸龙袍
  长144.5厘米
  此袍绣九龙纹及十二章纹。十二章纹饰分作上、下二部配置,上部为八章,首四章为:日、月、星、山,分别缀于前胸、后背、双肩。下四章则饰于腰上方,前为黻,两弓相背形,及黼,斧形,背面相应位置则为双龙、雉鸟形华虫。末四章缀于吉服下摆,前为宗彝、藻,后为米、火焰,下缘作立水纹。蓝缎金银线绣饰龙袍为祭祀场合而制,冬至时,皇帝著蓝地龙袍至天坛祭祀,春日至祈年殿祈求丰年,夏日则祈雨。
  链接
  不久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举办了一场“皇朝礼器”特展,展出60余件清朝祭器,另有一件乾隆年制的龙袍。展品均为《皇朝礼器图式》所载的多种罕见祭器,以有色瓷质祭器为主,另有铜器及漆器。虽然在1748年至1911年期间,《皇朝礼器图式》所录祭器被大量生产并用于北京皇家坛庙,但只有极少数流传于世。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得到了郭家彦博士及香港著名收藏家、怀海堂堂主钟棋伟先生慷慨惠赠,不但丰富了文物馆的馆藏,更使文物馆成为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外,拥有最多清朝祭器的博物馆。
  而这次展览也史无前例地带观者走近清帝祈求神明指引、福佑天下的祭祀现场,一窥这些祭器如何在营造典礼肃穆隆重气氛上扮演重要角色。
其他文献
现代书画大师潘天寿曾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除了寄托书画家的情趣和抱负外,闲章之于书画作品还能起到活跃气氛、补救布局的不足等作用,可谓锦上添花。  从钤印的位置上来看,使用于书画作品的闲章可分为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拦腰章。  引首章一般钤盖在书画作品右上方,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引首
期刊
髯翁妙笔复归我,如对故人意缠绵。犹记当年招饮日,毫风墨雨卷山川。  这是钱君訇先生的一首诗,写于落实政策发还文物之际。在接到第一批于右任书件时,便喜极而赋。据其回忆文章描述,当时急不可待地刻了“与君一别十三年”和“君匋庚申重得”一朱一白两方印,准备盖在久别重逢的书画文物上。文物回家的那天晚上,在阖家高兴之余,又痛饮了五斤花雕酒。可以想见,老人看到文物时的兴奋程度犹如母子重逢,喜得老泪纵横,心情非文
期刊
非遗传承保护的关键在何处?如何为非遗创新更好地赋能?2019年12月12日上午,“論非遗辉煌成就 展非遗美好未来——中国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200余位来自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以及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为非遗发展建言献策,成为这个岁末非遗领域的一大盛事。创新助力非遗发扬光大  作为“第七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次论坛由中国商报社、中国收藏杂志
期刊
一枚陈旧渺小的闲章,看似与我们的生活无关。没有它,生活依旧柴米油盐;有了它,案上添了朱红一点,仅此而已。可就是这一抹朱红,却承载了很多值得玩味的内涵,深埋着前人对生活的态度。  近年来,印章拍卖风生水起,更有不断升温之势,一众藏家为之痴狂。这从今年中国嘉德春拍“瓦存室存珍——黄土陵篆刻名品及重要印谱”专场的表现可见一斑。说起这场拍卖,百分百成交的结果固然令人欣喜,但通过它更能看到当下收藏家对印章收
期刊
中国嘉德今年3月举办的四季拍卖中推出天民楼藏瓷,其中一件“大清康熙年制”釉里红加彩牡丹纹马蹄尊(图1)十分惹眼。这件清代景德镇康熙御窑上乘之作,为唇口束颈,肩腹外张,内挖圈足,足端露胎处可见胎骨坚白细腻,通体施透明釉,釉面光洁清亮。器身分别饰以釉里红和矾红花卉兩朵,叶脉及叶饰以绿彩。该器当为康熙时期的特殊制品。马蹄尊名字从何而来?其造型源于何处?又作何功能之用?  器物称谓探究  关于此器物的称谓
期刊
总成交额达16.6亿元、总成交率为85. 35%,日前,西泠印社2 019秋季15周年拍卖会以出色的业绩庆生馈岁。在四天长达55个小时的竞价中,千万元以上成交作品15件,其中油画2件、古代书画7件。500万至千万元成交共计38件,其中21件为中国书画作品。  历数十五载风云,延续百年西泠印社文脉,将品牌优势与拍卖业务竞争优势和谐统一,此为西泠拍卖15年稳定发展背后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文嘉《盘谷图书画
期刊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的进化是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几种主要字体发展而来的。自战国以后,汉字便在人们的书写应用中不断改变图画式的线条结构,以右手握笔的方式,顺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有节奏地用笔的写字要求,特别是经过隶变以后,有些字减去了原字的部分形体,文字结构由复杂变得简单。有些字把曲线、弧线、半圆,拉成直线、准直线或折线;有些字运用“连的手段把本不相连的线连在一起”;有些字
期刊
“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当消失了90年的五匹“神骏”再次现身时,已然流落他乡。但,我们也应该庆幸的是,它们依然安在。  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卷自清末被溥仪携带出宫,通过其老师陈宝琛的外甥刘可超出售,流落日本私人收藏,并一度传言毁于战争。然而,今年年初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特展中却又神秘现身,一时成为热点。  《五马图》卷,纸本设色,纵29.5厘米、横225厘
期刊
民国 黑色男式外袄长108厘米 宽161厘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鼠,小兽,善为盗。  这是北宋官修韵书《广韵》给鼠的定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中,鼠通常却以丑陋、狡黠、卑鄙、邪恶、贪婪的面目出现。这在我们的语言中体现尤为明显,凡带有鼠字的词汇几乎都含贬义,诸如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抱头鼠窜等。这其实不难理解,农耕社会以粮为天,人们辛苦劳作一年的庄稼收成才够勉强糊口,却遭鼠破坏偷吃,心里肯定充满痛
期刊
美人持镜梳妆,应该是一幅令人着迷的画面,但较大尺寸的铜镜不易把持,持镜时至少要占用一只手,实在有所不便。聪明的古人后来设计出镜架,将铜镜放置于架子之上,方便使用,这种镜架从宋代开始流行。明末清初之际,是我国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镜台的发展到此时也是多种多样的,令人眼花缭乱。我们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部分藏品,来领略那一时期的闺中时尚。  明末清初 黄花梨如意云纹折叠镜架  折叠式镜台也称[拍子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