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难、化学繁、数学学不完”这是在学生中流行的一句话.这很大程度上表明了部分学生对于理科的学习缺乏足够信心和存在畏难情绪.就数学科而言,许多学生学习数学时不知如何下手,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作业、练习、讲义走.甚至有部分学生局限地认为:学数学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讲义.由于缺乏学法的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从而,造成学生兴趣不高、成绩不明显的恶性循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知道如何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
教师应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等环节中加以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一、指导学生调控好学习的心理状态
第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些学生怕上数学课,总认为自己不行,对学习产生一种畏难心理,首先教师应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分数不高、成绩不理想,在学习中是常有的事,关键在于能否迎接这一挑战,保持一种必胜的信念,发奋努力去改变现状.其次,还要不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长处.如抓住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好的表现、作业的进步、考试的提高等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恢复自信.再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用“我能行”代替“我不行”来规劝、激励自己,注入积极内容,重新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调节好学习情绪.
情绪是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的,良好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学习动力,能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使思维高度活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指导学生做好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预习不是简单地把老师明天要讲的内容看一看,把课本翻一翻就完了,正确的预习应做到:
1.把明天老师要讲的内容看一遍,了解要讲的内容是什么.
2.画出看不懂或一知半解的内容,包括概念、定理、例题及练习.
3.把自己能够理解的问题或练习完成.
4.查找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做好自学笔记.
5.尝试提出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去解决问题,还不能解决的课后找老师一起解决.
三、指导学生掌握听课方法
第一,课前准备要充分.把课本、笔记、作业本、文具准备好,如准备好三角板、圆规等,还要调整好听课的情绪,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听课.
第二,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口齐动员.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口各种感官齐配合.
第三,指导学生主动地发言和提问,促进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教会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方法.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把课堂上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解法记录下来,便于今后复习.
四、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复习
复习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温习、巩固、系统和延伸.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一个系统提高的过程.数学最强调学以致用,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后的复习.指导复习,一可以让学生抓住重点复习,列出主要知识纲要;二可以让学生归纳知识点,找出各知识点的联系;三还可以通过练习,讲练结合,巩固加深.
五、做好作业的指导
做作业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进一步地消化、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做作业的益处很多,但盲目地、稀里糊涂地做作业,走捷径、抄作业,这些益处便荡然无存了.正确地做作业应是:(1)先复习后做作业.(2)作业过程要仔细审题,查清题目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要求解的问题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大脑中保持清晰的解题思路,以免因理解错误而做错题.(3)独立做题.遇到难题不要急于问老师、同学,自己要多想一想,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难关.更不要抄别人的作业,自欺欺人.如果经过长时间细致、努力的思考仍不能解决问题,再请教老师、同学,认真思考问题症结所在,内化为自己的知识.(4)认真检查修改.做完题后,从头到尾浏览一遍,检查一下解题的步骤、思想是否正确,哪个步骤还存在错误,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检查修改后才算完成作业.
六、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具有反馈功能,它有助于一个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过程,及时进行知识的自我完善.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及考试,对做错的题目认真分析根源所在.在学习中哪些内容是学生觉得容易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通过评价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过程的优势所在,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与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物理难、化学繁、数学学不完”这是在学生中流行的一句话.这很大程度上表明了部分学生对于理科的学习缺乏足够信心和存在畏难情绪.就数学科而言,许多学生学习数学时不知如何下手,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作业、练习、讲义走.甚至有部分学生局限地认为:学数学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讲义.由于缺乏学法的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从而,造成学生兴趣不高、成绩不明显的恶性循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知道如何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
教师应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等环节中加以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一、指导学生调控好学习的心理状态
第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些学生怕上数学课,总认为自己不行,对学习产生一种畏难心理,首先教师应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考试成绩.分数不高、成绩不理想,在学习中是常有的事,关键在于能否迎接这一挑战,保持一种必胜的信念,发奋努力去改变现状.其次,还要不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长处.如抓住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好的表现、作业的进步、考试的提高等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恢复自信.再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用“我能行”代替“我不行”来规劝、激励自己,注入积极内容,重新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调节好学习情绪.
情绪是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的,良好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学习动力,能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使思维高度活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指导学生做好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预习不是简单地把老师明天要讲的内容看一看,把课本翻一翻就完了,正确的预习应做到:
1.把明天老师要讲的内容看一遍,了解要讲的内容是什么.
2.画出看不懂或一知半解的内容,包括概念、定理、例题及练习.
3.把自己能够理解的问题或练习完成.
4.查找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做好自学笔记.
5.尝试提出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去解决问题,还不能解决的课后找老师一起解决.
三、指导学生掌握听课方法
第一,课前准备要充分.把课本、笔记、作业本、文具准备好,如准备好三角板、圆规等,还要调整好听课的情绪,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听课.
第二,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口齐动员.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口各种感官齐配合.
第三,指导学生主动地发言和提问,促进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教会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方法.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把课堂上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解法记录下来,便于今后复习.
四、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复习
复习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温习、巩固、系统和延伸.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一个系统提高的过程.数学最强调学以致用,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后的复习.指导复习,一可以让学生抓住重点复习,列出主要知识纲要;二可以让学生归纳知识点,找出各知识点的联系;三还可以通过练习,讲练结合,巩固加深.
五、做好作业的指导
做作业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进一步地消化、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做作业的益处很多,但盲目地、稀里糊涂地做作业,走捷径、抄作业,这些益处便荡然无存了.正确地做作业应是:(1)先复习后做作业.(2)作业过程要仔细审题,查清题目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要求解的问题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大脑中保持清晰的解题思路,以免因理解错误而做错题.(3)独立做题.遇到难题不要急于问老师、同学,自己要多想一想,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难关.更不要抄别人的作业,自欺欺人.如果经过长时间细致、努力的思考仍不能解决问题,再请教老师、同学,认真思考问题症结所在,内化为自己的知识.(4)认真检查修改.做完题后,从头到尾浏览一遍,检查一下解题的步骤、思想是否正确,哪个步骤还存在错误,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检查修改后才算完成作业.
六、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具有反馈功能,它有助于一个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过程,及时进行知识的自我完善.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及考试,对做错的题目认真分析根源所在.在学习中哪些内容是学生觉得容易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通过评价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过程的优势所在,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与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