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数学成绩考核标准存在诸多弊端,无法适应当前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转变。教师应该按照全面、科学、有效的原则,重新确立高职学生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促进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数学成绩 考核标准 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一门课程的成绩考核标准是由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决定的。反过来,成绩考核标准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落实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各门课程成绩考核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数学课是高职学生的一门主要公共基础课,其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一定要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数学课教学内容的需求。当前,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数学课的教学改革,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如何确立便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传统的数学成绩考核标准存在诸多弊端,必须加以改革
传统的数学课程考核方法,时间上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形式上基本是闭卷笔试。从考试的内容看,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占绝大多数,至于实际应用能力很少涉及。数学试卷主要是知识性的考试题型,无非是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证明等之类的数学试题,这种考试的目标是指向学生知识的再现。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验证。因为这种考试有书可查,有题可选,在分数的裁定上可指定明确标准,对简化考试工作,提高阅卷的公平性很有利。在传统的数学课程考核模式下,评价数学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教师与学生都只注重分数的多少。
这种考核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
1.重理论轻应用
教师与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这就直接导致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于职业实践,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
2.重分数轻素质
这种考试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诱使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却严重缺失。提高考试分数成为教学的中心任务,而忽视了提高综合素质,铸就职业技能。由于夸大了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个别学生采用抄袭舞弊等不正当手段来通过考试。即使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也常常是“高分低能”。
3.重结果轻过程
考核的时间只是期中及期末的一两次集中测验,缺乏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考评。考核对学生仅起终结评定作用,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促进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因此,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懒散,期末才突击复习,日常教学效果较差。甚至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把希望寄托于补考。所以,对传统的数学成绩考核标准加以改革势在必行。[1]
二、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转变要求重新确立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已从学历教育转变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即已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高职院校的数学课也必须将数学应用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数学课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开展教学,力求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应与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数学课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并为目标的实现发挥保证和促进作用。因此,数学成绩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考评。[2]
数学课的教学内容除数学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实践环节。数学课从单纯的理论课逐步转变为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数学基础知识不再拘泥于数学内部的知识体系,而是适应不同专业的不同需要加以选择。数学基础知识被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在确定各专业的授课内容时,只需将相应的模块进行组合即可。数学实验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软件的使用,常用的数学软件有Matlab、Mathematica、SAS、SPSS、Maple、MathCAD等。有了现代化数学工具的辅助,数学运算就变得轻松愉快、高效便捷。这使得学生不再需要记忆许多数学公式、定理、性质等知识,掌握很多计算方法和技巧,进行长时间大量的解题训练。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大大降低了学习的负担。数学建模是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训练的主要形式,成为联系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重要纽带。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数学建模部分主要介绍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基本建模方法,以及典型建模案例,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建模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运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检验和完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最终撰写出数学建模论文。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训练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模式已远远无法适应,必须重新确立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
三、全面、科学、有效地确立高职学生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
1.数学成绩的考核内容要全面
数学课程包括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三方面内容都应纳入考核的范畴。合理配置各部分内容在分值上的比例,引导学生既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又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将高职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数学实验报告、数学建模论文、阶段性测验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作为考评的项目。实行形成性(过程)评价与终结性(目标)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有效地分解学习压力,提高日常教学效果。这样的考核标准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高职学生的数学素质,由单纯考核课程的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2.数学成绩的考核方式要科学
学校针对数学课程的不同内容应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考核,也就是考核方式要多元化。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核除了闭卷笔试,还应采用一定程度的开卷笔试。例如“一页开卷”考试形式,允许学生带一张学校统一印制的A4大小的考试专用纸进入考场,每个人可以在纸的正反面写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或公式。这样的考试就不单是考记忆,更主要是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数学实验的考核不宜采用笔试的形式,而应是上机考试,实际检验学生操作数学软件的能力。数学建模的应用性很强,它研究的都是实际生活、职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更适宜采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人一组,教师给出题目,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给出解释,以论文的形式上交并进行答辩。[3]
3.数学成绩的考核结果要有效
考核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主要职能不仅是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状况,而且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考核的结果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要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反馈促进的作用,使其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考核过程要与教学过程同步进行,而不是彼此分离。考核结果不应是师生结束课程的标志,而应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阶梯。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已发生重大转变,学校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数学课程考核模式,重新确立高职学生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这种新的考核标准将为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增强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3,(13).
[2]贺占魁.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8).
[3]张景斌,彭刚.PISA对我国数学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J].数学通报,2004,(8).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数学成绩 考核标准 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一门课程的成绩考核标准是由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决定的。反过来,成绩考核标准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落实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各门课程成绩考核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数学课是高职学生的一门主要公共基础课,其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一定要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数学课教学内容的需求。当前,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数学课的教学改革,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如何确立便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传统的数学成绩考核标准存在诸多弊端,必须加以改革
传统的数学课程考核方法,时间上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形式上基本是闭卷笔试。从考试的内容看,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占绝大多数,至于实际应用能力很少涉及。数学试卷主要是知识性的考试题型,无非是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证明等之类的数学试题,这种考试的目标是指向学生知识的再现。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验证。因为这种考试有书可查,有题可选,在分数的裁定上可指定明确标准,对简化考试工作,提高阅卷的公平性很有利。在传统的数学课程考核模式下,评价数学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教师与学生都只注重分数的多少。
这种考核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
1.重理论轻应用
教师与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这就直接导致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于职业实践,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
2.重分数轻素质
这种考试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诱使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却严重缺失。提高考试分数成为教学的中心任务,而忽视了提高综合素质,铸就职业技能。由于夸大了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个别学生采用抄袭舞弊等不正当手段来通过考试。即使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也常常是“高分低能”。
3.重结果轻过程
考核的时间只是期中及期末的一两次集中测验,缺乏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考评。考核对学生仅起终结评定作用,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促进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因此,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懒散,期末才突击复习,日常教学效果较差。甚至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把希望寄托于补考。所以,对传统的数学成绩考核标准加以改革势在必行。[1]
二、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转变要求重新确立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已从学历教育转变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即已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高职院校的数学课也必须将数学应用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数学课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开展教学,力求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应与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数学课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并为目标的实现发挥保证和促进作用。因此,数学成绩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考评。[2]
数学课的教学内容除数学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实践环节。数学课从单纯的理论课逐步转变为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数学基础知识不再拘泥于数学内部的知识体系,而是适应不同专业的不同需要加以选择。数学基础知识被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在确定各专业的授课内容时,只需将相应的模块进行组合即可。数学实验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软件的使用,常用的数学软件有Matlab、Mathematica、SAS、SPSS、Maple、MathCAD等。有了现代化数学工具的辅助,数学运算就变得轻松愉快、高效便捷。这使得学生不再需要记忆许多数学公式、定理、性质等知识,掌握很多计算方法和技巧,进行长时间大量的解题训练。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大大降低了学习的负担。数学建模是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训练的主要形式,成为联系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重要纽带。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数学建模部分主要介绍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基本建模方法,以及典型建模案例,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建模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运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检验和完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最终撰写出数学建模论文。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训练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模式已远远无法适应,必须重新确立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
三、全面、科学、有效地确立高职学生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
1.数学成绩的考核内容要全面
数学课程包括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三方面内容都应纳入考核的范畴。合理配置各部分内容在分值上的比例,引导学生既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又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将高职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数学实验报告、数学建模论文、阶段性测验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作为考评的项目。实行形成性(过程)评价与终结性(目标)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有效地分解学习压力,提高日常教学效果。这样的考核标准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高职学生的数学素质,由单纯考核课程的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2.数学成绩的考核方式要科学
学校针对数学课程的不同内容应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考核,也就是考核方式要多元化。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核除了闭卷笔试,还应采用一定程度的开卷笔试。例如“一页开卷”考试形式,允许学生带一张学校统一印制的A4大小的考试专用纸进入考场,每个人可以在纸的正反面写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或公式。这样的考试就不单是考记忆,更主要是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数学实验的考核不宜采用笔试的形式,而应是上机考试,实际检验学生操作数学软件的能力。数学建模的应用性很强,它研究的都是实际生活、职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更适宜采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人一组,教师给出题目,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给出解释,以论文的形式上交并进行答辩。[3]
3.数学成绩的考核结果要有效
考核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主要职能不仅是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状况,而且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考核的结果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要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反馈促进的作用,使其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考核过程要与教学过程同步进行,而不是彼此分离。考核结果不应是师生结束课程的标志,而应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阶梯。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已发生重大转变,学校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数学课程考核模式,重新确立高职学生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这种新的考核标准将为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增强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3,(13).
[2]贺占魁.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8).
[3]张景斌,彭刚.PISA对我国数学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J].数学通报,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