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新中国70周年有感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a_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烽火方息,華夏疲敝,遍野绿芜。偏萧墙祸起,同檐拔剑;中原逐鹿,定鼎新都。涤尽浊泥,荡空恶水,粪土千堆一铲除。挥神笔,展长轴万里,畅绘蓝图。
  深忧美景遭污。赖妙手回春万木苏。诧云楼林立,宏桥广架;南江北调,西气东输。天绕飞舟,地驰高铁,四海惊呼赤县殊。何所愿,唯初心不忘,再踏征途。
其他文献
近日读张志功同志所写的《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对习仲勋“一生光辉,历经坎坷”的革命历程有了更为具象的了解。张志功同志前前后后给习仲勋当了20年秘书,用他的话说:“这20年,是紧张战斗的20年,也是我们亲密相处受他教导和影响不断学习进步的20年。”和伟大的、有创造力的、有魅力的人物“在一起”,总会受到影响。当然这个“在一起”一定包括精神上的“在一起”,因為一切历史,都离不开精神
期刊
前不久,惊闻国防大学原校长邢世忠上将因病逝世,享年82岁的消息。噩耗传来,顿时令我感到无比悲痛,不禁泪水模糊了双眼,陷入无尽的哀思!  一别经年,虽时光流逝,但20年前曾有幸在国防大学校办公务班服役时,那段在老首长身边工作过的往事至今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老校长经历了越战的洗礼,经过了我军各个层级指挥员岗位的历练,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我军蜚声海内外的高级将领——共和国上将。从邢校长1995年7月荣升履
期刊
一  遥想当年感慨深,中华虽大日沉沦。  分赃巨盗凶如虎,执柄国贼怯若豚。  覺醒学生拼热血,愤激工友汇强军。  山河自此东风骤,万里宏涛撼鬼神!  二  刀枪难挡爱国情,士子长街反霸凌。  大勇英姿光历史,赤诚风范励群生。  前仆后继除邪恶,地覆天翻促复兴。  寄望青年承远志,五洲净化作先锋!
期刊
2003年,邢世忠从国防大学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在担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期间,被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铁映所认识。经李铁映介绍,中央军委领导同志批准,于2005年1月加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并经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2005年9月和2010年5月分别召开的第四届和第五届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连续担任两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任期长达10余年。  中国延安精神研
期刊
在艰苦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岁月里,盐阜根据地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小日本,太猖狂,  来到中国烧杀抢。  军民齐心反“扫荡”,  打坝拦河铸铜墙,  日寇汽艇无路走,  被我杀得叫爹娘!  这首歌谣真实地描述了广大军民打坝拦河揍“黄狗”(“黄狗”是群众痛骂日本鬼子的称呼)的战斗情景。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于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军部。当年7月,日伪军发动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疯狂地
期刊
3月14日,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学习座谈会。有关老同志和专家学者24人出席会议。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逢先知、国防大学原政委赵可铭、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原组长王庭大、中央宣传部研究室原主任刘祖禹、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学术委员会原主任彭光谦、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瑞复、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政治部宣传部领导王立华、中国社会科学院
期刊
被称为“红色摇篮”的盐阜区抗日根据地,在对敌斗争艰苦的岁月里,木刻艺术开始广泛流传。当时木刻艺术在敌后文艺生活中十分活跃,是深受广大新四军战士和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木刻艺术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和通俗化、大众化的特色。1986年,为纪念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四十五周年,盐城的美术工作者专程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向抗日战争时期在盐阜根据地从事美术工作的同志,征集他们保存的当年作品,查阅抗日战争时
期刊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任务,引导广大青少年认清自已的“根”和“魂”,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广州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充分依靠和发挥我会拥有一批延安出生的革命后代会员和一批长期从事延安精神宣传研究的专家学者会员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主题系列活动,从201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会不断创新内容,改进方法和
期刊
2019年2月的一天,湖南省会同县粟裕同志纪念馆退休职工、县红色故事宣讲员罗本义在家里认真阅读《纵横江海——抗日战场上的粟裕》等红色故事书籍,准备在新学期走向校园和部队为广大中小学生和部队官兵宣讲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的故事。  “在环卫工岗位上担任起义务讲解员”  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在湖南省会同县。他自幼聪明好学,又受过良好的家庭及学校教育。为追求真理,粟裕青年时期就投向了革命,1926
期刊
今年是红旗渠主干渠通水54周年,也是河南省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去世一周年。我与杨贵同志相识、相知多年,始终是我敬重和学习的榜样,在他的忌日来临之际,闻知他的骨灰归葬林州,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此文寄以深切的缅怀。  红旗渠的建设,从计划的提出到勘察、设计、施工,时任县委书记杨贵是最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人们称他是建设红旗渠的“旗手”。毛主席曾经称赞他“治水很有一套”。当地群众说:“南有都江堰,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