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也是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方法建议。
一、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学生每天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段绝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在下午进行锻炼,也是学校每天下午开展课外活动课的结果,同时也保证学生了进行锻炼的基本时间,这也可以看出-午也是学校开展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时间段。对于学生每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的调查发现,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一般,少于3次的约占总人数的36%;而3到4次的约占总人数的38%,且笔者发现,参加体育锻炼次数较多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提高中考的体育成绩;每天都运动的约占总人数的17%,这部分的学生人多都是男学生,这些学生都主要是以篮球扣为主,因为他们都是很喜欢篮球运动;几乎不运动约占总人数的9%,这部分的学生人多数是女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有8.29%的学生每次锻炼在1小时以上,42.29%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为30-60分钟,这些学生长锻炼时长上得到了基本的保证,另外还有49.42%的学生每次的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每次锻炼的时间偏少。调查发现,在课余体育锻炼的周参与次数以及时间方面,性别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女学生在几乎不运动和运动少于30分钟的比例要高出男学生一倍左右。学校在今后的体育锻炼管理丁作中,应该适当延长这部分学生的活动时间,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并致力于让更多的女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
二、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观因素有学生想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等;客观因素主要有学生学业压力大、课余时间少以及场地环境等。调查还发现,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也分多种形式,部分学生还会有个人的锻炼计划,进行科学锻炼。调查得知,吸引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缓解压力,占总体的55.65%,可见学生学习压力都比较大且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去缓解,而学生更愿意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去缓解压力。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要因素是学生个人的爱好兴趣。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有28. 49%的学生是为了应付体育中考考试,有12.76%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被迫参加体育锻炼的。那么,教师要针对这部分学生做思想工作,使他们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从而更加主动地、自发地去参与体育锻炼。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每天抽出一小时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会比一整天呆在教室学习更有效率。但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没能认识到实际情况,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依然争分夺秒地呆在教室学习,这样只会使自己的压力变得更大,紧绷的神经得不到充分的放松。日复一日地重复这样的学习方式,将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成绩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学校以及教师都应把学生适当地“请”出教室,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
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时间不够以及学业繁重,这说明如今在升学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学校如果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文化课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就会淡化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意识,减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另外在运动场地问题上,有39.47%的男生觉得学校提供的锻炼场地不足,达不到更好的锻炼效果。而女生则较多地表示了自己不愿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或无锻炼习惯。由此可见,女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比男生低很多。
学生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时,大多是由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理念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看法所决定的,而这也是学校能否顺利开展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学校要把正确的体育锻炼知识以及终身体育的观念及意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方位人才。有95.52%的学生同意体育运动有益身心,在思想上也清楚认识体育锻炼是可以给自己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却没有全部落实到行动上。怕苦怕累的思想也在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不劳而获的思想,并不能清楚知道自己的身心健康是由自己去掌握的,只有在行动上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每天都参与体育锻炼,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结论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 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一般,且女生比男生的参与积极性要低,在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学生中,大多数男生喜欢进行大球类的运动,而女生则较多选择了田径类的跑步以及小球类的运动,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下午来进行体育锻炼。
2. 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與学生个人身体素质自评的优劣有着一定的关系,多进行锻炼的学生身体素质都很好,反之则认为自己身体素质较差,这也使得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陷入了不参加或少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恶性循环中。
3. 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大多是为了缓解压力或出于自己的体育兴趣爱好,而制约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则是课余时间不够和学业繁重。另外,学校提供的运动硬件设施不齐全,也影响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和积极性。
四、改善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建议
1. 提高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且针对男女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米进行辅导。对于平时不愿参加锻炼的女生要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引导她们积极主动地参加锻炼。
2. 学校开设有关体育锻炼改善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讲座或者相关课程,让学生明白劳逸结台才是最有效率的办法,并对经常不运动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体育锻炼的熏陶。
3. 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及兴趣特点,给班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为学生树立锻炼目标,使他们在锻炼的过程中明确目标和任务。
4. 教师不能占用学生的活动课来进行补课或者测验,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时间。学校要开展更多有意义的体育比赛,鼓励学生参加,让学生体验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从而使他们更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学生每天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段绝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在下午进行锻炼,也是学校每天下午开展课外活动课的结果,同时也保证学生了进行锻炼的基本时间,这也可以看出-午也是学校开展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时间段。对于学生每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的调查发现,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一般,少于3次的约占总人数的36%;而3到4次的约占总人数的38%,且笔者发现,参加体育锻炼次数较多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提高中考的体育成绩;每天都运动的约占总人数的17%,这部分的学生人多都是男学生,这些学生都主要是以篮球扣为主,因为他们都是很喜欢篮球运动;几乎不运动约占总人数的9%,这部分的学生人多数是女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有8.29%的学生每次锻炼在1小时以上,42.29%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为30-60分钟,这些学生长锻炼时长上得到了基本的保证,另外还有49.42%的学生每次的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每次锻炼的时间偏少。调查发现,在课余体育锻炼的周参与次数以及时间方面,性别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女学生在几乎不运动和运动少于30分钟的比例要高出男学生一倍左右。学校在今后的体育锻炼管理丁作中,应该适当延长这部分学生的活动时间,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并致力于让更多的女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
二、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观因素有学生想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等;客观因素主要有学生学业压力大、课余时间少以及场地环境等。调查还发现,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也分多种形式,部分学生还会有个人的锻炼计划,进行科学锻炼。调查得知,吸引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缓解压力,占总体的55.65%,可见学生学习压力都比较大且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去缓解,而学生更愿意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去缓解压力。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要因素是学生个人的爱好兴趣。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有28. 49%的学生是为了应付体育中考考试,有12.76%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被迫参加体育锻炼的。那么,教师要针对这部分学生做思想工作,使他们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从而更加主动地、自发地去参与体育锻炼。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每天抽出一小时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会比一整天呆在教室学习更有效率。但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没能认识到实际情况,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依然争分夺秒地呆在教室学习,这样只会使自己的压力变得更大,紧绷的神经得不到充分的放松。日复一日地重复这样的学习方式,将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成绩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学校以及教师都应把学生适当地“请”出教室,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
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时间不够以及学业繁重,这说明如今在升学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学校如果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文化课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就会淡化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意识,减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另外在运动场地问题上,有39.47%的男生觉得学校提供的锻炼场地不足,达不到更好的锻炼效果。而女生则较多地表示了自己不愿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或无锻炼习惯。由此可见,女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比男生低很多。
学生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时,大多是由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理念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看法所决定的,而这也是学校能否顺利开展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学校要把正确的体育锻炼知识以及终身体育的观念及意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方位人才。有95.52%的学生同意体育运动有益身心,在思想上也清楚认识体育锻炼是可以给自己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却没有全部落实到行动上。怕苦怕累的思想也在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不劳而获的思想,并不能清楚知道自己的身心健康是由自己去掌握的,只有在行动上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每天都参与体育锻炼,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结论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 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一般,且女生比男生的参与积极性要低,在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学生中,大多数男生喜欢进行大球类的运动,而女生则较多选择了田径类的跑步以及小球类的运动,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下午来进行体育锻炼。
2. 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與学生个人身体素质自评的优劣有着一定的关系,多进行锻炼的学生身体素质都很好,反之则认为自己身体素质较差,这也使得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陷入了不参加或少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恶性循环中。
3. 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大多是为了缓解压力或出于自己的体育兴趣爱好,而制约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则是课余时间不够和学业繁重。另外,学校提供的运动硬件设施不齐全,也影响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和积极性。
四、改善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建议
1. 提高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且针对男女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米进行辅导。对于平时不愿参加锻炼的女生要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引导她们积极主动地参加锻炼。
2. 学校开设有关体育锻炼改善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讲座或者相关课程,让学生明白劳逸结台才是最有效率的办法,并对经常不运动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体育锻炼的熏陶。
3. 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及兴趣特点,给班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为学生树立锻炼目标,使他们在锻炼的过程中明确目标和任务。
4. 教师不能占用学生的活动课来进行补课或者测验,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时间。学校要开展更多有意义的体育比赛,鼓励学生参加,让学生体验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从而使他们更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