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子线路是中等专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必需的电子线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已受到严重冲击。我们的教学应适应形势的变化,对原有的教学进行改革,使之适应社会对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 职业学校 电子线路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在“精、宽、用、新”四个方面。
现在的职业学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参照大学同等专业的电子线路课程,在学科体系上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过深,容量过大,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而忽视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实际情况。随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由“技术员”向“操作工人”转变,电子线路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打破学科体系,突出应用特点,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电子线路的教学内容应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精
所谓精,是指应当承认理论知识系统的相对不完整性,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以及部分过时与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辅以必要的定量计算。例如: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可以让学生合理选择静态工作点,正确选择电路参数,直观、全面地了解放大器的工作情况。但是图解分析法比较麻烦、费事,在生产实践中几乎用不上,因此可考虑把图解分析法删去。再如数字电路中各种触发器电路的内部结构及原理,也可考虑删除。因为在生产实践中,各类触发器都有相应的集成电路,我们只需熟悉各类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触发条件及集成电路外引脚的使用即可应用。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必需、够用为尺度。
2.宽
所谓宽,指电子线路的知识面要宽,覆盖面要宽。教育的改革发展,既要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科学线路的发展趋势。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扎实基础。因此电子线路的教学应拓展一些相近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留下联系多种知识的“接口”,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电子线路的飞速发展,电子线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线路涵盖了强电、弱电的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应结合专业特点,服务于各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为专业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用
电子线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电子线路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中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入实用知识的介绍,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丰富和发展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使之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经验、技能和技巧。例如:介绍了整流滤波电路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为自己的小家电做一个直流电源,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电路,掌握电子制作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从而既巩固理论知识,又提高学习兴趣。又如在介绍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后,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自动水位控制电路。
4.新
电子线路的飞速发展,电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不断涌现,电子产品不断趋向于大功率化、数字化、智能化、大规模集成化。电子技术的教学应尽可能跟上电子线路的发展,引入新的知识点。例如,机电专业的电子线路可引入可编程控制器(PLC),供电类专业可引入晶闸管的应用,等等。面向电子线路发展方向,引入新内容,有助于突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想,培养学生在电子线路及相关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形式如下。
1.互动式课堂讲授法
对于基础理论,宜采用传统的课堂板书讲授法。基础理论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地理解具体应用实例的原理,才能掌握实际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采用“分散聚敛法”。“分散”就是对课程内容的每个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一个个地把它吃透,掌握扎实。每个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必须找到支撑起它们成立的基础概念、基础理论,既区分相互间的差别,又认清彼此之间的联系,就像“解剖麻雀”,区别“五脏六腑”。“聚敛”就是对整个章节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画龙点睛。把“分散聚敛法”作为主要教学法实施教学时,严忌刻板说教,注重以“理”服人。
2.多媒体教学法
对于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与应用的讲解,宜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因为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电路图复杂,在黑板上画图很慢,不利于提高教学信息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快、很直观地看到电路,增强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反复举出不同的示例来讲解问题,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这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是无法做到的。
3.“双实现”教学法
往往教师在课堂上把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一些学生经常会感到很迷茫,不理解学这些基础理论到底有什么用,所以提不起兴趣来。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采用“双实现”教学法,将理论认识与实际电路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实例,拿到课堂上来讲授,并鼓励学生到实验室进行验证。例如:在分析单稳态触发器时,让学生联系到楼道灯的触摸开关。
4.第二课堂教学法
开辟第二课堂能对课内内容进行深化总结。第二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余时间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业余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做一些小发明、小制作,能充分展示学生们的才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的评价体系应注重过程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往往采用期末考试一考成绩的应试教育方式。这种观点狭隘的考试只是考查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笔记和书本内容。这样的考试结果只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者。而对这种现状,一些教师哀叹息:“学生只是为了考试学习,或者是临时抱佛脚。”一个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鼓励学生去钻研课程的重点,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应当重视对日常学习的评定,其目的在于改进学习。
我们认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应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全面的考查。
(1)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考查。
(2)实践能力的考查。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考核形式的多样化。
(1)口头提问。
(2)书面作业。
(3)课堂练习。
(4)阶段测试。
(5)期中、期末考试。
只有教师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才有助于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不断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以提高学习成绩。而教师也有机会从教学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电子线路课程实用性再加工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环节之一。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把电子线路建设成为精品课程,我们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将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改革教材内容体系是基础,改革教学方法是关键,改革评价体系是方向。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才能迎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挑战,才能在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康光华.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任为民.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3]魏志源.电子技术[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1.
[4]吕国泰.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吕乐,杨爱琴.谈“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3):165.
[6]邹道生.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15).
关键词: 职业学校 电子线路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在“精、宽、用、新”四个方面。
现在的职业学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参照大学同等专业的电子线路课程,在学科体系上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过深,容量过大,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而忽视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实际情况。随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由“技术员”向“操作工人”转变,电子线路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打破学科体系,突出应用特点,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电子线路的教学内容应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精
所谓精,是指应当承认理论知识系统的相对不完整性,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以及部分过时与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辅以必要的定量计算。例如: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可以让学生合理选择静态工作点,正确选择电路参数,直观、全面地了解放大器的工作情况。但是图解分析法比较麻烦、费事,在生产实践中几乎用不上,因此可考虑把图解分析法删去。再如数字电路中各种触发器电路的内部结构及原理,也可考虑删除。因为在生产实践中,各类触发器都有相应的集成电路,我们只需熟悉各类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触发条件及集成电路外引脚的使用即可应用。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必需、够用为尺度。
2.宽
所谓宽,指电子线路的知识面要宽,覆盖面要宽。教育的改革发展,既要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科学线路的发展趋势。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扎实基础。因此电子线路的教学应拓展一些相近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留下联系多种知识的“接口”,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电子线路的飞速发展,电子线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线路涵盖了强电、弱电的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应结合专业特点,服务于各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为专业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用
电子线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电子线路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中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入实用知识的介绍,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丰富和发展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使之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经验、技能和技巧。例如:介绍了整流滤波电路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为自己的小家电做一个直流电源,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电路,掌握电子制作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从而既巩固理论知识,又提高学习兴趣。又如在介绍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后,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自动水位控制电路。
4.新
电子线路的飞速发展,电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不断涌现,电子产品不断趋向于大功率化、数字化、智能化、大规模集成化。电子技术的教学应尽可能跟上电子线路的发展,引入新的知识点。例如,机电专业的电子线路可引入可编程控制器(PLC),供电类专业可引入晶闸管的应用,等等。面向电子线路发展方向,引入新内容,有助于突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想,培养学生在电子线路及相关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形式如下。
1.互动式课堂讲授法
对于基础理论,宜采用传统的课堂板书讲授法。基础理论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地理解具体应用实例的原理,才能掌握实际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采用“分散聚敛法”。“分散”就是对课程内容的每个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一个个地把它吃透,掌握扎实。每个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必须找到支撑起它们成立的基础概念、基础理论,既区分相互间的差别,又认清彼此之间的联系,就像“解剖麻雀”,区别“五脏六腑”。“聚敛”就是对整个章节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画龙点睛。把“分散聚敛法”作为主要教学法实施教学时,严忌刻板说教,注重以“理”服人。
2.多媒体教学法
对于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与应用的讲解,宜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因为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电路图复杂,在黑板上画图很慢,不利于提高教学信息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快、很直观地看到电路,增强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反复举出不同的示例来讲解问题,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这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是无法做到的。
3.“双实现”教学法
往往教师在课堂上把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一些学生经常会感到很迷茫,不理解学这些基础理论到底有什么用,所以提不起兴趣来。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采用“双实现”教学法,将理论认识与实际电路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实例,拿到课堂上来讲授,并鼓励学生到实验室进行验证。例如:在分析单稳态触发器时,让学生联系到楼道灯的触摸开关。
4.第二课堂教学法
开辟第二课堂能对课内内容进行深化总结。第二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余时间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业余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做一些小发明、小制作,能充分展示学生们的才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的评价体系应注重过程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往往采用期末考试一考成绩的应试教育方式。这种观点狭隘的考试只是考查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笔记和书本内容。这样的考试结果只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者。而对这种现状,一些教师哀叹息:“学生只是为了考试学习,或者是临时抱佛脚。”一个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鼓励学生去钻研课程的重点,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应当重视对日常学习的评定,其目的在于改进学习。
我们认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应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全面的考查。
(1)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考查。
(2)实践能力的考查。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考核形式的多样化。
(1)口头提问。
(2)书面作业。
(3)课堂练习。
(4)阶段测试。
(5)期中、期末考试。
只有教师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才有助于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不断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以提高学习成绩。而教师也有机会从教学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电子线路课程实用性再加工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环节之一。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把电子线路建设成为精品课程,我们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将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改革教材内容体系是基础,改革教学方法是关键,改革评价体系是方向。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才能迎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挑战,才能在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康光华.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任为民.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3]魏志源.电子技术[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1.
[4]吕国泰.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吕乐,杨爱琴.谈“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3):165.
[6]邹道生.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