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终结中国特色的“混”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结果
  ·事业单位的“混”极具中国特色。72%的受调查者表示事业单位“混”的现象“非常
  严重”或“严重”。事业单位俨然成了“最养人”的地方
  ·事业单位为什么存在“混”的现象呢?“激励机制不健全,干多干少基本一个样”,
  占总67%,排第一位。由于事业单位工作性质难以量化,绩效考核已成最大难题
  ·“‘官本位’思想难以转变”,成为事业单位推行企业化管理的最大难点,62%的受调
  查者认同,排第一位
  
  阅读提示
  当前,在事业单位谋得一个职位,仍是许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据媒体报道,为了谋得事业编制,许多大学生对“掏粪工”岗位也趋之若鹜。
  长期以来,许多人把事业单位当成了最好“混”的地方,因为在事业单位工作,压力小、收入稳定且社会地位较高。
  但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加大,这种状况正在快速发生变化。当前,许多事业单位大力推行企业化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制、搞绩效工资考核、取消事业编制等,改革一招接一招,不少人感慨“事业单位不好混了”。
  那么,如何破除事业单位“混”的现象?如何看待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要让“混”日子的人真混不下去,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还需要做好哪些重点文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进行了专题调查。截止9月25日,共有6425人参与,同时人民论坛记者随机采访了110位事业单位员工,本次调查总计 6535人。
  
  事业单位,中国特色的“混”
  ——72%的受调查者表示,事业单位“混”的现象“非常严重”或“严重”
  
  长期以来,“混”在事业单位,成了很多人的职业追求。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属性,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但又不具有行政机关所特有的官场压力;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且有较为稳定的收入、较为优厚的社会待遇,事业单位俨然成了“最养人”的地方。
  “您认为事业单位‘混’的现象是否严重?”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的受调查者表示“非常严重”或“严重”,其中49%受调查者选择“非常严重”,23%受调查者选择“严重”。
  “事业单位”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中国事业单位的多样化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了定义本身所能概括的内涵。各级党政机关几乎都有自己的事业单位,涵盖教科文卫、新闻出版、体育、环境监测、城市建设等多个部门和领域。资料表明,全国事业单位有130多万个,工作人员超过3000万人,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0%以上。专家表示,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事业单位已经产生了传统国有企业存在的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问题。
  那么,事业单位为什么存在“混”的现象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干多干少基本一个样”,占总67%;“事业单位依附于传统体制,存在‘体制依赖’”,占总44%;“事业单位旱涝保收,没有生存压力”,占总38%。由此可见,激励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的“体制依赖”,是事业单位存在“混”现象最为重要的原因。
  调查采访中,我们发现事业单位的“混”同样极具中国特色。由于事业单位与传统体制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事业单位往往成为有关领导安排子女、亲戚就业的“最佳选择”,事业单位的裙带关系现象较为严重。多位受访者表示,不少事业单位的员工往往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关系”,谁的关系越硬谁就“混”得越舒服——活少干,工资奖金不少拿,而处理裙带关系也就演变成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有网友如此留言:“事业单位是官二代的休闲所!是内部子女的就业基地!”问题的严重性可见一斑。
  
  留住年轻人的梦想,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 68%的受调查者认为,可以借鉴“聘任制和岗位管理”,排在第一位
  
  上述现象的存在极大地挫伤了一部分有梦想、有追求的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一些在事业单位呆了一段时间的年轻人已经对事业单位产生了厌倦情绪,甚至有部分年轻人逃离事业单位。尤其在基层,或效益不太好的事业单位,人才流失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专家表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激发员工的内在创造性和活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化解事业单位所存在的“混”的现象和人才流失问题。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普及,各国公共部门开始大量引进工商业机构的管理方式。
  事业就是事业,企业就是企业,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组织类型管理模式如何结合?事业单位搞企业化管理,取消编制和行政级别,实行聘任制,是不是主动边缘化?部分人尤其是事业单位人有所顾虑或质疑。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认同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选择“赞同,事业单位在不改变组织性质的前提下,可以借鉴企业好的管理模式”的占受调查者的53%。当问到“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企业的哪些管理模式”时,68%的受调查者认为,可以借鉴“聘任制和岗位管理”,排在第一位;对事业单位取消编制和行政级别,56%的受调查者表示,“这是大势所趋,有利于破除编制内外两重天,实现同工同酬”。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采取行政化管理模式,实行身份管理,一旦某人具有某一职务便固定不变,或只上不下,其报酬待遇也随之固定不变,或只升不降。这种体制造成人员能上不能下,职位能升不能降。由此,“事业单位”变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香饽饽”。
  实行聘用制,则有可能出现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或落聘下岗。打破身份待遇终身制,有利于激发人们的进取意识和精神。
  但在调查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事业单位聘任制与企业合同制还是有所差别,一方面公开招聘往往只针对非重要岗位,重要岗位往往是从内部系统调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聘用;另一方面公开招聘体现了一定的公平,但最后往往还是“关系人”被录用。
  
  让想“混”的人不好“混”,事业单位绩效难题
  ——68%的受调查者表示,事业单位工作性质难以量化考核,出现假绩效、伪绩效现象
  
  事业单位破除“混”现象,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奖勤罚懒,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实行绩效考核。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企业的哪些管理模式”,实行“绩效工资制”,占总47%,排在第二位。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已经实行了绩效考核,但人民论坛记者采访调查发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不尽如人意,弊端还较多。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工作性质难以量化,难以考核,搞绩效也是假绩效、伪绩效”,占总68%,排在了第一位;“绩效考核往往还有一定的潜规则,如少数人说了算”,占总58%,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领导往往不参与绩效考核,考来考去都是一般工作人员”,占总53%。
  在公共部门实行绩效考核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主要难在有些工作是无法量化考核的。目前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基本上还是参照机关公务员的考核,要建立适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绩效考核办法,需要有所突破。另外还有不少受访者担心因为“官本位”等因素无法实现奖勤罚懒的目标。
  “事业单位搞绩效工资——普通职工加几百元,处级以上干部加几千元;绩效工资——成了官员工资、权力工资。”“绩效工资改革从初衷上讲是一件好事,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操纵不当反而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变成一件坏事。”人民网网友表示。
  针对绩效考核存在少数人说了算的潜规则,中国人民大学文跃然教授认为,最好的做法是成立一个考核委员会,由各级员工参与,也就是说有单位的高层领导,有部门领导,还有员工代表。另外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申诉机制,让员工在觉得考核结果不合理的时候,有申诉的渠道,这个非常关键。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刘霞研究员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表示,绩效考核要突破当前难题,首先应突出岗位考核。现有的人员考核一般套用公务员的考核内容,缺乏岗位针对性和目标性。其次,考核指标和方法多样化。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考核所有岗位的人员,要根据管理、技术、工勤岗位不同的工作内容选取各自特点的考核指标。再次,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要引入服务对象的评价意见,加入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
  
  事业单位的“闯”,应当“去行政化”
  ——62%的受调查者认为,“管理者的‘官本位’思想难以转变”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难点
  
  事业单位的行政化色彩是否浓厚?人民论坛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事业单位员工,八成以上受调查者表示,事业单位的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体制政事一体化。虽然计划体制已成过去式,但因事业单位等改革滞后,情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您认为在事业单位推行企业化管理的主要难点有哪些?”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2%的受调查者认为“管理者的‘官本位’思想难以转变”,排第一位。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应当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去除事业单位的“官本位”思想,关键要靠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调查结果同时显示,48%的受调查者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等外部大环境推进缓慢”,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绊脚石之一。
  事业单位改革亟需“闯”出一条新路。人民论坛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功,必然是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同步进行的结果,企业化管理必须要有外部的体制支撑。事业单位改革20多年来,零敲碎打,难有大的推进,其根本原因也在这里。(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艾芸)
其他文献
考察公共管理在促进中国第三个30年发展中的使命,应从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性质和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说起。结论是,公共管理在我国未来30年内的使命是创新公共管理理论以促进政治体制的持续适应性和降低经济的不平等,促进政治与经济协调发展。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第三个30年。中国人在思考第三个30年内我们会取得什么更大的进步,全世界人在思考中国在第三个30年内会带给世界什么惊喜。各个学科的
期刊
本刊讯 (霍伟华) 11月27日,由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近60位著名政治学专家、学者各抒已见,研讨的内容几乎囊括了中国政治建设的方方面面。  会议的学术研讨共分为三场。第一场讨论中,学者们围绕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制度建设、党内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中国政治建设的目标与途径、中国基层政治治理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期刊
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地位、理论内涵、理论学派,都离不开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觉是提高中国社会学理论地位的有效途径。中国社会学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社会历史性变迁的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形成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    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学的重建与快速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尤其是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实践
期刊
“事业单位不适合有梦想和激情的年轻人。‘熬人’,‘混’,是两年来的最大体会。‘温水煮蛙’过程中我也渐渐变了,没有以前的冲动和激情了,但心里对提前过上‘养老式’生活还是有抵触。”  人民论坛杂志读者热线所反映的以上问题绝非个案。近年来,一些进入事业单位的年轻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心生倦意,甚至主动逃离,在一些效益好、社会地位高的事业单位也出现了优秀员工放弃编制和行政待遇另谋出路的新现象。谈及原因,往
期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的管理体制,行政首长对本单位有经营管理权、机构设置权、用人自主权和分配决定权。但是,针对当时我国许多研究机构与企业相分离,研究、设计与教育、生产相脱节的状况,国家启动了科技体制改革。于是,从事技术开发的研究机构,有的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实体,有的在联合的基础上并入企业,有的自我发展为科研生产型的企业,或者成为中小企业联合的技术开
期刊
每个企业家身上的优秀品质是不一样的,但是成功的企业家身上总有相通的特质,比如创新、冒险。有人对企业家精神进行了归纳,说: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而做一个服务者也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精神特质。当然也有人认为企业家的精神还包括创业精神、宽容精神、责任心、使命感和
期刊
“两难”问题一:  调房价与增投资的矛盾  房价的飙升使得普通老百姓“苦不堪言”,除了少数有钱人及炒房者,普通老百姓买房基本上要动用三代人的积蓄,而且还得背上沉重的债务。此外,高房价还导致了大部分老百姓不得不减少消费,攒钱买房。中国有特殊的“家文化”,无房则无家,为房节衣缩食的现象必将长期存在,这必将影响中国内需的增长,并为经济增长停滞埋下伏笔。  今年,为了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中央屡出
期刊
50名退休高干联名上书中央,呼吁尽快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  2008年,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巩献田、化学工业部原部长秦仲达等50名退休高干联名上书中央,呼吁尽快落实官员财产申报,以解决腐败问题。50名退休高干在建议书中提到,“制定和实施《财产申报公布法》,是预防和惩处领导干部侵吞公共财产和私人合法财产(包括农民家庭承包土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一种锐利武器。”     东莞3
期刊
我国由政府包办的上书信访制度是一个效率很低的封闭体制,由于没有发泄机制,官民之间缺乏中介与缓冲    古今中外的上书信访    向政府上书信访,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社会政治现象。上书信访是民众与政府沟通、反映民瘼民愿倾诉苦衷或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是蒙冤受难的弱势群体寻求救助的途径之一,也是异见人士献计献策或对政府不满人士的重要投诉宣泄孔道,是法律之外又一种协调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而政府如何处
期刊
正方  事业单位好混日子。 事业单位往往需要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任务如果是收费的,那么就有经济来源。如果不是收费的,那么也有财政拨款,是“铁饭碗”。 在大学生就业日益艰难的今天,市场经济也认“铁饭碗”。“铁饭碗”不必为下岗而困惑,也不必为收入缩水而发愁。 ——重庆:高明  我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一年了,基本上跟大家是一样的——混!做什么事都是上级规定的,不能越位,与其他同志一样,有事没事每天也是8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