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的现代创新与发展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03302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舞蹈源自人民群众在劳动生产活动之余,自娱自乐创造与表演的一门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其一般是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生活习性或人民的喜好而诞生的娱乐活动,也常常叫做“土风舞”。在现代社会,民间舞蹈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是舞蹈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从民间舞蹈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价值、创新方向等方面着手,初步探讨民间舞蹈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一、民间舞蹈存在问题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古老的民间舞蹈在多元文化交叠的潮流中,传统的舞蹈文化几近面对快速流失与消亡的境地。以下是民间舞蹈在继承发展当中面临的突出矛盾。
  (一)缺乏重视
  民间舞蹈大多为坊间人民群众的自发性舞蹈活动,而专门设立的社会管理组织或是政府管理部门都相对欠缺,社会大众对民间舞蹈的重视程度也不高。相关部门给予民间舞蹈的支持力量欠缺,关于民间舞蹈的独有特性的保护机制尚未完全,相关的政策与补贴办法的宣传与发布都显得杯水车薪。相关部门在民间舞蹈的宣传、表演等事项的运营上仍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而新媒体对传统民间舞蹈的关注度缺乏引导。社会大众在谈及传统的民间舞蹈时知之甚少,兴趣与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间舞蹈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二)发展迟缓
  相对于民间舞蹈千百年的沉淀基础,进入新时代后,民间舞蹈的发展时间较短,同时常常以较低发展水平维持着,究其根本则可大致概括为如下内容。
  第一,民间舞蹈的表达形式往往过于陈旧,老套的舞蹈形式缺乏现代化的文化标志或符号。现代人难以从传统的民间舞蹈中获得共鸣与感悟,因此民间舞蹈的现代表现难以融入当下这个快速信息化的时代。
  第二,民間舞蹈表演的传播相对闭塞,舞台都为老旧的传统舞台,或博物馆、展厅等社会大众不常接近的范围。而只有真正融入现代民众的生活环境之内,才可有新的创作元素与灵感参与进民间舞蹈的再创新与发展中去。
  第三,民间舞蹈多从古代传承至今,其曾经表达的文化内涵大多不再为现代人所简单地理解或接受。许多民间舞蹈的文化元素、标志在人民群众中束之高阁成为普遍的情景。
  受以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间舞蹈的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停滞状态。由于缺乏广大群众的兴趣基础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动,民间舞蹈在现代的求发展之路尚缺乏夯实的孕育之壤。虽然民间舞蹈发展至今,仍然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但仍有不少研究者从民间舞蹈自身强大的传承力量与积极向上的发展动力中,长远展望了民间舞蹈继续深入发掘的深刻意义与可能性。研究者对传承流传广泛的民间舞蹈加以深入探究,将始于民间再沉浸入民间的丰富经验结合至民间舞蹈的广泛传承,可以为我国种类繁多的民间舞蹈的当代传承、创新与发展奠定基石。
  二、民间舞蹈的价值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习性与大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民间舞蹈中的很多传统文化符号可以在形式上迎来新的创新发展之路。新环境下,民间舞蹈的创新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而民间舞蹈的现代价值则将是其创新之路的方向指引。
  (一)文化教育的价值
  通过许多保护与传承较好的民间舞蹈的典型特性看来,许多民间舞蹈都极具地域特色,是历代该地域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当地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与精神风貌都可在其传承的民间舞蹈中一探究竟,这对于广大人民对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回溯社会历史的逐步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有着相当的历史可鉴资料价值与民俗文化价值。正值青春又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青少年们,要从小接受民间舞蹈的传统文化熏陶,观看、参与到各种民间舞蹈的表演与普及当中,增强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对本土民间文化的认同,从历史中远鉴未来。
  (二)民众交流的价值
  民间舞蹈因年代、地域等差异而种类众多,各地域流行的民间舞蹈各有特色。在对各地域的民间舞蹈了解的基础上,传承者可对传统民间舞蹈进行自由编排,风格与形式在不拘囿于特定的主题表达后,民间舞蹈更具有与外界社会交流的潜力。民众可以凭借民间舞蹈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良好介质,与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们广泛交流,追求精神文明。
  (三)推动经济的价值
  民间舞蹈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能产生相当的经济效益。现代的旅游文化的快速发展,旅游地点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入旅程,是旅行的大势,更便于旅客理解接受传统文化。因此,民间舞蹈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将是良好的文化旅游的盈利渠道。而根据民间舞蹈本身的娱乐表演性质,其可以在许多大型表演活动上进行参演,既有文化底蕴的展示,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三、民间舞蹈的创新方向
  (一)民间舞蹈形式的创新
  从民间舞蹈当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民间舞蹈的形式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革新,虽谈创新但也不能将继承的使命忘之脑后。传统文化作为民间舞蹈的支柱,需要当代人们根据时代特点进行选择性继承,既不能被外来文化冲昏头脑,也不可完全照搬旧形式。因此,民间舞蹈形式的创新,需要对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与现代舞蹈元素,以长远的发展视角审视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不断为民间舞蹈添加新的生命力,如舞蹈技巧上的现代化创新。民间舞蹈可在肢体动作与技巧中融入更具现代张力的舞蹈动作等,以符号当代人们的审美标准。
  (二)民间舞蹈文化性的创新
  民间舞蹈需要注入新的文化性的生命。民间舞蹈由于其强烈的地域文化特性而独具魅力,在不断演变的历史中,典型地域与民族风情也在新时代的到来中不断烙上新的印记,而文化符号在民间舞蹈的创新中显得尤为重要。民间舞蹈承载着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民间舞蹈的现代创新中,首先要对现代意识与其舞蹈表达有一定的审美与实现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文化性的创新,可以使民间舞蹈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促进民间舞蹈在现代社会的蓬蓬发展。
  四、结语
  从长远的发展而言,民间舞蹈的现代传承,某种程度上即是以发展为前提的创新。民间舞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民间传统文化与艺术不断融合的结晶。而民间舞蹈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先继承,这是民间舞蹈实现现代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民间舞蹈的创新而言,舞蹈艺术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其发展的强大动力,还需要辅以文化性的创新,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化需求。要不断深入探究民间舞蹈的丰富内涵,并根据当代新需求来对古老的民间舞蹈进行现代化改良,以促进民间舞蹈更好地发展。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梁元贵(1993—),女,四川广安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舞蹈。
其他文献
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在西乐传播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创立《音乐教育》期刊,为当地民众和其他国人提供学习、了解西方音乐理论知识的载体。同时,它在音乐实践领域也发挥着效用,举办各种以西洋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演奏会,让当地民众切实欣赏到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西洋音乐,二者相辅相成,促进了西方音乐在国内的传播。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迫打开了近代化大门,西方列强的入侵,冲击了中国固有的经济政治体
期刊
中国古诗词歌曲是中国古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在如今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简要叙述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概念,分析古诗词歌曲的特征及其演唱要点,以期为古诗词歌曲的学习提供参考。  一、中国古诗词歌曲概述  所谓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是人们在学习国学的时候需要重点学习的对象,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诗人、词人用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
期刊
国家经济迅速增长与国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使得国家愈发关注精神文明领域的建设工作,社会群体也热衷参与多样性文化活动。近几年,群众文化得到明显丰富,而美术教育和群众文化的碰撞,不但促使社会群体文化生活趋向多元化,而且也有助于国家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针对美术教育和群众文化的关系展开探讨,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  美术是指占据一定空间或者平面且具备美感的艺术,实施美术教育便是对美术作品、美术艺术与相关
期刊
城市化背景下,传统活动的文化变迁是一个动态概念,对构建村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生活、促进村镇和谐、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发展当地旅游经济都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笔者通过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对历史长河中的“接姑姑迎娘娘”活动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揭示了走亲活动的文化变迁特点。在城市化背景下,走亲信仰活动也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  一、“接姑姑迎娘娘”活动的历史记忆  (一)“姻亲成亲”:历史姻亲关
期刊
音乐疗法是通过音乐来消除人的心理障碍,从而达到促进人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音乐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因而也被人们称作是音乐理疗。本文在阐述音乐理疗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音乐理疗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并就如何借助音乐理疗方式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行策略分析,以更好地发挥音乐理疗的作用。  音乐的物理作用可以实现音乐和人体器官的共振,以此来实现音乐的治疗功能。从本质上来看,声音就是一种振动,人
期刊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的效果,群众文化活动也应积极响应时代发展,开展数字化时代群众文化活动新模式,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具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服务功能、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与文化内涵的教育功能,以及提高群
期刊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晚于人物画,自隋唐时期兴起,而后一直居于传统绘画的主流。其内在包含的思想源于先秦思想家所提出的概念和命题,虽然这些思想概念并非以艺术为重心,然而却对后世的书画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从山水画发展过程中的美学思想入手,并简要分析儒道观念是如何对其产生影响的。  先秦时孔子提出“游于艺”的观点,将“艺”作为追求现世理想的精神调剂,同时规定了中国绘画的性质和方向。而至唐代张彦远提
期刊
唐诗,湖南安仁县人。文学创作副高职称(二级)。深圳市宝安区散文学会会长。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3部,长篇纪实散文1部,长篇小说1部,作品散见《散文选刊》《海外文摘》《天涯》《作品》《文学自由谈》《山东文学》《朔方》《黄河文学》《广州文艺》《安徽文学》《四川文学》《香港作家》《城市文艺》等刊。曾获深圳十大佳著(2017非虚构类)奖,2018深圳劳动者文学十大好书奖。现居深圳宝安。  龙 江  一大早,家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把抽象概念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加以研究,而致力于在美与真实之间寻求一种难以捉摸的平衡点。中国绘画也不是对现实场景的客观真实再现,而往往追求一种感情的表现和对世界的感知。中国画中,画家往往对意境营造的追求远胜于逼真场景的追求。在今天看来,传统的中国抽象艺术无疑为当代创作打下形式语言基础。抽象元素正是一种美学表现形式的体现。  戏剧情节和场景都不完全是真实的,而多是演化而成的抽象化
期刊
湘西德夯是一个溪流纵横、峡谷深壑、充满画意的地方,笔者创作的作品《湘西清韵》正是对这一带风景的体现。笔者通过创作力求表现出湘西一带“清润、自然、朴实”的意境,表达对湘西的认识、理解和对湘西独有的艺术体验。《湘西清韵》系列作品通过了解湘西边城、德夯一带的自然美景以及人文特色,以中国画独有的笔墨形式并采用适当的浅绛、小青绿技法设色加以表现,作品为全景式构图,以充分表现湘西独有的南方地域特色和艺术意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