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是指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艺术等方面具有长期的积淀,其不仅是教学、教研专家,还是辐射、影响区域师资建设、教研领域的优秀人才。当前,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学生、家长的名校之争愈演愈烈。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骨干教师特别是名师的培养。但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多地的教师培训工作存在偏差,往往看重对先进教学方法的推广、复制,都忽视教学理念的诠释和领悟,重形式、轻神韵,注重外部机构的作用,忽略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因而多年虽然培训造就的骨干教师不少,而名师却寥寥无几。作为教师自身,要成为名师,没有漫长的坚守和潜心的修炼是无法实现的。
一、修炼是追求卓越的过程
修炼不是埋头修行,而是有目标的追求。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曾说过:“名师的产生是追求卓越的结果”。追求的目标不应该是唾手可得的近期目标,而应该是宏伟远大的卓越蓝图;没有追求卓越的信念,就不可能有的行动,卓越靠运气可能偶尔会获得成功但不可能达到卓越。当然,不管多卓越的目标都需要无数个递进的近期构成。笔者大学毕业参加教育工作时,由于环境的影响,音乐教育基本是学校教育的点缀,慵懒“副科”教师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初涉教坛的几年时光几乎是在虚空中度过的。随着工作地点的变动,有机会欣赏到一些名师的文章、课例、讲座。在羡慕的同时,自己也在思考,普通的一堂音乐课他们可以讲得那么精彩、有效,魅力四射,一些教学理念常常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而他们也和自己一样学校毕业后就参加教育工作,大学里学的内容也是大同小异。但他们有自己卓越的理想追求,在平凡的日子里带着目标去学习、工作和实践。终于有所成就。而自己不是热爱音乐教育吗,为什么不能成为这一行业的佼佼者呢?为什么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于是慢慢地开始确立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并且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修正、丰富,使之越来越高远。
二、修炼是专业素养的升华
追求卓越既要有不断的专业知识、教育经验的累积,更需要有教学理论的融通、教育思想的更新。追求卓越的基石是自己的学术素养。要成为名师。就要在学术上成为所在专业的专家、学者。学术提升的过程除了不断的学习,前期主要靠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学方式的探究等;后期则主要是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是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的改变。但是要成就卓越。仅有这些还不够,还要学会运用哲学思维来分析、思考教育问题,从关注教学方法、教育细节上升到探究教育规律,形成教育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这是一个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储存到一定量的时候,在主观意念的作用下,大脑发酵、升华的过程,是从高处俯瞰、反思教育的理论研究。是教育灵感和思想火花的结集。这个过程的量化程度是普通教师和名师的差别所在。
三、修炼是默默的承受和付出
“修炼”一词最初是佛教术语,是一种在打坐中完成思想净化达到涅槃境界的修为。而追求卓越目标的修炼是比佛教修行更高尚的付出和承受,这份付出和承受是心甘情愿的,出自于对事业的热爱,热爱是成长的源泉。修炼的付出是辛苦的,承受是寂寞的,追求卓越必须要有担当和耐得住寂寞。“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不应放过如何学习和磨练自己的机会,要坚持用心用脑,不管是看电影、电视、演出,还是听课、评课,都把它当成学习的机会,总能受到启发。教学中,不应被教材所束缚,坚持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每上完一次课都要反思教学过程,对教案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因为热爱、喜欢,所以享受,这就是教师应该有的职业心态:乐业。
四、修炼是心态的升华
追求卓越需静心不浮躁,追求的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称号,不能急功近利,一味追逐名利,需保持平常心;片面、单纯的追求只能是泡影。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成功人士,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把成功看成是一蹴而就的行为,耐不住寂寞和坚守,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要见效,一旦没有实现自己的预期,就垂头丧气、萎靡不振,这样的心态就算偶有成绩也只会昙花一现。在修炼的历程中。特别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很容易出现物是人非的幻觉,此时更需要兼容并包,建立开放包容的心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能自以为是、固步自封,要听得进不同意见,尤其是在自己擅长的学科领域,这样才能继续进步。人难免都有怨气,不仅弄得自己不开心。周围的亲人、朋友也跟着被“污染”,这样的精神状态是很难聚精会神搞学术的。要成功就要摆脱怨气环境,多交正能量朋友,少一些戾气,不怨天尤人,保持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人生的路上离不开机遇与缘分,但是如果没有辛勤的付出,没有个人身心的修为,任何机遇也只会擦肩而过,贵人也会变凡(烦)人;努力了、付出了,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光环也就随之而来。
五、共同提高也是一种修炼
指导、培训骨干教师也是相互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多年来,笔者在本校和区、市、省对若干批次青年教师、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有课堂教学指导、课题研究、理论培训、论文指导等,也培养出了不少教学教研骨干和优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教也学到了不少,收获了不少。在相互的研学中,从培训对象那里不仅了解到一些新信息、新理论,还接触到他们的新思路、新理念,倍受启发,受益匪浅。而在指导教师进行教研反思的时候,不仅需要自己的体会、感悟做基础,更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资料做参考,自己不断的充电、借鉴。不断的构想、思索,这其实就是一个理论拔高的过程。每一个课题研究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探究,既扩宽了自己的眼界和信息量,又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协调能力;而且在为何教、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共同探究中,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教育境界都有了不小的提升。所以“教”本身就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一个共同修炼的过程。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名师不是荣誉,只是追求卓越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教师经过努力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绩,没有丝毫值得骄傲的资本。今后教学的路还很长,许多辉煌等着教师去创造。教师应愿仿效教育前辈,德才兼修,把毕生的精力奉献挚爱的音乐教育事业,在人生的舞台上唱奏出最美妙的旋律!
一、修炼是追求卓越的过程
修炼不是埋头修行,而是有目标的追求。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曾说过:“名师的产生是追求卓越的结果”。追求的目标不应该是唾手可得的近期目标,而应该是宏伟远大的卓越蓝图;没有追求卓越的信念,就不可能有的行动,卓越靠运气可能偶尔会获得成功但不可能达到卓越。当然,不管多卓越的目标都需要无数个递进的近期构成。笔者大学毕业参加教育工作时,由于环境的影响,音乐教育基本是学校教育的点缀,慵懒“副科”教师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初涉教坛的几年时光几乎是在虚空中度过的。随着工作地点的变动,有机会欣赏到一些名师的文章、课例、讲座。在羡慕的同时,自己也在思考,普通的一堂音乐课他们可以讲得那么精彩、有效,魅力四射,一些教学理念常常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而他们也和自己一样学校毕业后就参加教育工作,大学里学的内容也是大同小异。但他们有自己卓越的理想追求,在平凡的日子里带着目标去学习、工作和实践。终于有所成就。而自己不是热爱音乐教育吗,为什么不能成为这一行业的佼佼者呢?为什么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于是慢慢地开始确立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并且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修正、丰富,使之越来越高远。
二、修炼是专业素养的升华
追求卓越既要有不断的专业知识、教育经验的累积,更需要有教学理论的融通、教育思想的更新。追求卓越的基石是自己的学术素养。要成为名师。就要在学术上成为所在专业的专家、学者。学术提升的过程除了不断的学习,前期主要靠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学方式的探究等;后期则主要是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是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的改变。但是要成就卓越。仅有这些还不够,还要学会运用哲学思维来分析、思考教育问题,从关注教学方法、教育细节上升到探究教育规律,形成教育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这是一个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储存到一定量的时候,在主观意念的作用下,大脑发酵、升华的过程,是从高处俯瞰、反思教育的理论研究。是教育灵感和思想火花的结集。这个过程的量化程度是普通教师和名师的差别所在。
三、修炼是默默的承受和付出
“修炼”一词最初是佛教术语,是一种在打坐中完成思想净化达到涅槃境界的修为。而追求卓越目标的修炼是比佛教修行更高尚的付出和承受,这份付出和承受是心甘情愿的,出自于对事业的热爱,热爱是成长的源泉。修炼的付出是辛苦的,承受是寂寞的,追求卓越必须要有担当和耐得住寂寞。“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不应放过如何学习和磨练自己的机会,要坚持用心用脑,不管是看电影、电视、演出,还是听课、评课,都把它当成学习的机会,总能受到启发。教学中,不应被教材所束缚,坚持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每上完一次课都要反思教学过程,对教案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因为热爱、喜欢,所以享受,这就是教师应该有的职业心态:乐业。
四、修炼是心态的升华
追求卓越需静心不浮躁,追求的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称号,不能急功近利,一味追逐名利,需保持平常心;片面、单纯的追求只能是泡影。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成功人士,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把成功看成是一蹴而就的行为,耐不住寂寞和坚守,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要见效,一旦没有实现自己的预期,就垂头丧气、萎靡不振,这样的心态就算偶有成绩也只会昙花一现。在修炼的历程中。特别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很容易出现物是人非的幻觉,此时更需要兼容并包,建立开放包容的心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能自以为是、固步自封,要听得进不同意见,尤其是在自己擅长的学科领域,这样才能继续进步。人难免都有怨气,不仅弄得自己不开心。周围的亲人、朋友也跟着被“污染”,这样的精神状态是很难聚精会神搞学术的。要成功就要摆脱怨气环境,多交正能量朋友,少一些戾气,不怨天尤人,保持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人生的路上离不开机遇与缘分,但是如果没有辛勤的付出,没有个人身心的修为,任何机遇也只会擦肩而过,贵人也会变凡(烦)人;努力了、付出了,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光环也就随之而来。
五、共同提高也是一种修炼
指导、培训骨干教师也是相互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多年来,笔者在本校和区、市、省对若干批次青年教师、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有课堂教学指导、课题研究、理论培训、论文指导等,也培养出了不少教学教研骨干和优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教也学到了不少,收获了不少。在相互的研学中,从培训对象那里不仅了解到一些新信息、新理论,还接触到他们的新思路、新理念,倍受启发,受益匪浅。而在指导教师进行教研反思的时候,不仅需要自己的体会、感悟做基础,更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资料做参考,自己不断的充电、借鉴。不断的构想、思索,这其实就是一个理论拔高的过程。每一个课题研究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探究,既扩宽了自己的眼界和信息量,又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协调能力;而且在为何教、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共同探究中,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教育境界都有了不小的提升。所以“教”本身就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一个共同修炼的过程。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名师不是荣誉,只是追求卓越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教师经过努力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绩,没有丝毫值得骄傲的资本。今后教学的路还很长,许多辉煌等着教师去创造。教师应愿仿效教育前辈,德才兼修,把毕生的精力奉献挚爱的音乐教育事业,在人生的舞台上唱奏出最美妙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