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立法起争议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410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的核心应该是团聚,与家人的团聚。但在现代社会时间机器的操纵之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匆忙而功利,人们的精神焦虑而孤独,人们不妨在民族节日中对礼仪的、象征性的、微细而温情的文化事项多加强调和提倡。
  
  打电话叫外卖,对方可能会对你说很抱歉,这几天不送了;上网买东西,卖家催促着你要赶紧,明天就不接单了;走在大街上,各类车票代售点排起了长队,路上还有人卖便携式的小板凳……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细节提醒你:快过年了,该回家了。
  是的,春节就要到了。“带着祝福,常回家看看……”1999年,一首《常回家看看》在春晚上一炮走红,唱出了许多家庭的期盼。12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流动的加速,空巢老人增多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老人与老伴相依为命,在城市或农村的一角独守。远在他乡的子女也因工作繁忙、生活琐事而与老人聚少离多。
  而就在不久前,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据透露,《老年法》此次修正草案增加了“精神慰藉”等内容,并将子女“常回家看看”写了进去。此消息一传出,随即在网络、在民间引发了一场亲情回归的讨论。
  回还是不回?当“回家”遭遇“春节”,又被“法律”搅和了进来,这原本应该属于道德范畴的行为,真的能被法律约束吗?或许,这一出自善意的建言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旦法律跨界过多,不仅无益于唤回亲情,亦不能实现道德的救赎。
  
  “被回家”的尴尬
  
  “我儿子5年没回家了,电话也全换了,他还是公务员。你们能帮帮我们吗?”1月11日,一条被网友称之为“最揪心的求助”在微博上转发。博文中称,求助者是一对来自郴州的老夫妻。由于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老夫妻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短短的几十个字却无不透露出老人的无助以及对儿子能够回家的强烈期盼。
  年关将至,“常回家看看”再次成了网络热词。这一次不是因为那首打动人心的歌曲,而是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行动已经取得了草拟入法的“阶段性”胜利。人们不难发现,新修订草案中的一大亮点,“精神慰藉”被单独立项,“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并且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据了解,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1996年通过的。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国跑步进入老龄社会,旧的法规显然已经“跟不上趟”了。
  回顾历史的案例,曾有天津市68岁的徐大爷将儿子告上法庭,诉讼请求里只字未提物质要求,只要求儿子承担照料义务。徐大爷说:“我不需要赡养费,但我需要孩子的关心和问候。我见他一面跟见个大明星似的困难,想想就伤心。”
  无独有偶,江苏省姜堰市前不久也有一宗类似的案件。原告是一位80岁的老教师,他告的是他的小儿子,告状同样不是为了“赡养费”,而是因为小儿子总借口工作忙、家里事情多不来看望父母。最终,双方在法官的调解下达成一致,小儿子答应每周探望父亲不少于一次,每次陪护的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
  此番“常回家看看”列入立法,意味着子女不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就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而法院也将获得受理此类诉讼的立案依据。
  其实,道德标准上升为法律规范,也是无奈于现实的大背景。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格局基本形成,4—2—1时代(4个老人、2个中年人和1个小孩)正式到来,独生子女往往无力兼顾事业和多位老人,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在逐步减弱。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约1.67亿,大中城市空巢家庭达到70%。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严峻的养老形势: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是今后我国较长一段时期内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
  以上海为例,据预测,2011年至2020年间,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将从330万增至500万。其中,“纯老家庭”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比例会大幅增长,他们不仅在生活上需要子女的照顾,也渴望精神上的慰藉。
  另据全国老龄办2008年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指出,今后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与发达国家独居及夫妇空巢户高达70%—80%的比例相比,我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
  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张钟汝看来,新规有助于引导子女行为、规范公民义务,体现了立法的前瞻性。不过,要真正执行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首先,现实生活中影响‘回家’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因为‘大家’与‘小家’难以兼顾,无分身之术才三过家门而不入;有的是因为在外工作,距离、假期、交通成本等带来了阻隔;还有的是因为沉湎于个人娱乐,漠视老人;更有甚者是因为一己私利未得到满足,而迁怒于老人,故意冷落。情况如此复杂,原因差别较大,不宜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一刀切’。”张钟汝说,“其次,如何界定‘经常’?一旦老人与子女对簿公堂,又该如何量刑和处罚?这些疑惑有待进一步讨论完善。”
  张钟汝进一步强调,探亲动机与效果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子女经常回家,帮助父母料理家务,陪老人聊天,当然会给老人带来愉悦。但也有子女是经常回家“啃老”,或与父母兄妹吵闹,给老人带来无穷烦恼。这样的“探望”,还不如少来或不来。
  诚然,将孝亲伦理写入法律,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对维护家庭关系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传统孝道的式微。原本天经地义的行为竟然要靠法律这条最后“底线”来保障,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抑或是一种悲哀。
  
  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起
  
  试问有谁不想回家?翻开这几天的报纸,关于“春运”的故事铺天盖地:看看骑着摩托顶风冒雪,千里单骑往家赶的农民工;看看因买不到火车票怒极裸奔的小伙儿……如今,春节返乡大军作为“回家”的一个典型样本,无疑让“入法”的荒谬一览无余。
  虽然有人说,春运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完全不能用纯经济理性的视角解读的无比浩瀚的周期性迁徙运动,但算算回家的账单,就会发现回家是多么昂贵。
  记得多年前有个冷笑话,大意是外国人猜谜语:“有一个国家的人,用一年的时间挣钱,然后在一个月内花光,问是哪个国家”,答案是中国。这种说法显然有些夸张,但事实有时正是如此。在一份网络的调查里,有接近30%的网友,春节回家一次至少要花掉6000元的費用。
  “听说‘常回家看看’被入法,我在想明年,我会不会因为违法而入狱?”说这话的赵娟是黑龙江人,每年春节回家探亲,感觉自己就像做了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回来要缓很久呢。”当然,要缓和的不光是身体上的疲累,还有见瘪的钱包,“有一说一,不是我不想回,而是老家真的回不起。”
  采访中,赵娟给记者算起了一笔经济账:在城市里闯荡,回去总要体面一些,和老公在置装费用上花了1000元;要给父母和兄弟姐妹带点礼物,这一项目前已花了近2000元;回去后还要给父母留点生活费,至少要给2000元;夫妻双方亲戚家的小孩子压岁钱,大约需要1000元。回去后还要到街坊邻居家拜拜年,买点烟酒,这笔费用大约1500元;此外还要帮助家里面买点必备的年货,费用大约是500元,再加上一些不可预知的费用约1000元,“而春节期间,上海飞哈尔滨的机票都是全价,两个人回一次老家,每次至少接近2万元。成本太高了,怎么回得起呢?再说,不这时候回去,平时也没有假期。”
  看着手中的账本,赵娟无奈地表示,对于她来说,一年回家一次的频率已经不算低了,“今年又将是我们成为房奴的第一年。到了明年,估计再没有多余的钱让我们回家了。”
其他文献
最近在门诊遇到几例服用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人。如口服三七片引起心律失常;口服小活絡丹引起严重心律紊乱;口服车前草造成低血钾症;口服牛黄解毒片造成孕妇先兆流产等。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服药后出现的明显不良反应,病人会立即去求医。有些中药虽然毒性较低,但长期服用仍会引起蓄积中毒。在中毒症状不十分明显时,往往易被人们忽视。  一般认为甘草性味平和且导引解毒。但当代研究证明,其成分中的胺盐具
证实一词,字典的一般释义是“证明其确实”;证伪一词,一般字典中多未收载。  曾看过一部有关磁疗的录像,说磁对人体健康如何重要,磁疗能舒筋活血、通经止痛等。将一磁性材料装入按摩器中,对一位不能行走的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磁疗按摩,十几分钟后患者痛苦若失,行走自如;用磁按摩器按摩乳房,几分钟后局部膨胀,说明磁疗可以丰乳……,都很生动感人。笔者提出疑问:如果不安放磁体,单纯用按摩器如法操作.是否会同样有效?
汪曾祺在《冬天》里回忆过家乡的灯火:“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在汪老的笔下,那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如粗纹小方桌上,摆放的一碟小鲜,细品,特别有味。  灯火有味,尤其是旅途上,那些阑珊灯火是不能忘却的,有大味。  若干年前,寂静而寥远的俄罗斯西伯利亚旷野,在一条河流的转弯处,作家柯罗连科坐在一条船上,“发现前方黑
枪声响了,但是子弹没有击中肖恩。就在汤姆·威迪库姆扣动板机的一刹那,第二个人从天而降,一拳击飞了手枪,随即两人扭作一团。  肖恩认出那第二个人正是福布斯中心的保安主任哈里斯,认定他能对付这局面,于是捡起枪,和珍妮特匆忙离开,前往另一家旅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踪仍被斯特林和林肯车中的日本人发现了。  当晚。肖恩与珍妮特准时来到马尔科姆家,发现这是一处非常豪华的大宅邸。主人十分好客,肖恩从谈话中了解到
中国人在寿命问题上有句俗谚叫“七十三,八十四”,认为这两个年龄是个坎儿。原因是中国第一大圣人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另一个圣人孟子活了八十四岁。试想在古代医疗卫生生活条件很差的状况下。人活到七十已是古来稀。两位古代著名大圣人。一生伏案辛苦,脑神经的损耗率很大,居然能活过古稀,可见有独到的养生要旨。探其根源,在于他们有着高尚的精神修养。  古语日:“仁者寿”。又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大自然的物态美
岁月给人带来智慧,也给人带来衰老。但从总体看。智者往往年老而不甚衰,智者的寿命也是比较长的。  智者不易衰老、比较长寿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始终能够勤奋学习,因为“学海无涯”。于是常学不辍。这就促进了大脑的活动。增进了大脑的健康。  智者一心扑在事业上,这种全神贯注武的工作态度,与练气功相同。可以完全进入静和境界,從而有利于推迟脑机能的老化。  智者都是有知识之士。因而懂得养生之道。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
宫颈癌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但其实相对肺癌、肝癌、胃癌等更凶险的癌症,宫颈癌可以说是“不太冷”的杀手,甚至被认为是可以预防和可以治愈的肿瘤。的确,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在90%以上。  针对宫颈癌,目前已经建立了“三级防控体系”。三级防控的最后一环是治已病,也就是对各种期别宫颈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和放射治疗,降低死亡率;二级防控是指宫颈癌的筛查和癌前病变的处理;一级防控
“若要健,守砚田”,这是百岁老人苏局仙生前说的健身六字诀。  据苏老析,中国传统书画强调运气用笔,是“气功”范畴。叟得益于此。  书法作画过程,是以意领气,以气出力。以力,使笔。以笔运墨,提按顿挫,刚柔兼疾于统一意念下:书写作画往往忘乎一协,废寝忘食之说实在挥毫间体现。凡一幅完美之作现于眼下,心情之愉悦难以言状,真感六脉调和、气血畅通,养生良方也。  古今著名高寿书画家以笔养生者不胜枚举,佐证数例
阳医师:   我是个20岁的女青年。虽然年纪还小,却早在一年多前父母就开始给我找婆家,要我出嫁。由于我不答应,每有人提一次亲,就要把我痛骂一顿。我想,父母要我早早嫁人的原因,主要是他们不喜欢我。我从小就性情不大好,常挨父母的骂,两年前因母亲病重,家里经济田难。父母安排我休学,让姐姐和妹妹读书。现在,姐姐已考上大学,妹妹没考上高中仍在复读初中。我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听父母的安排弃学务农,他们不仅不同
“创新”是很多人的座右铭,金融行业要搞创新,金融监管机构也要搞创新。奥巴马提名玛丽·乔·怀特(Mary Jo White)女士担任证交会下任主席。如果获得参议院批准,怀特将是前高级检察官出任证交会主席的第一人。有人为奥巴马评功摆好,说是他在搞监管创新,要促使证交会加强监管,尽量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摩根大通的第一把手戴蒙也举双手赞成,说怀特是“完美人选”。怀特是德贝沃伊斯(Debevo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