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的反馈类型探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y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培东师承钱梦龙,是浙江省最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在对课堂各方面问题的处理上具有深度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了解、研究他在课堂上对中学生的错误的反馈,有利于提高语文教育的教学效率,对广大语文教师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文章选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肖培东著《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中的十二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分别是:《假如我有九条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始得西山宴游记》《小小鸟窝,大大世界》《山水永嘉,飞翔语文》《一双手》《斑羚飞渡》《孔乙己》《春酒》《在沙漠中心》《我的早年生活》《皇帝的新装》。限于篇幅,省略附录课堂实录全文,详情可参考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肖培东著《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一书。
   一、语文课堂错误反馈的重要性
   语文课堂中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出现偏差是常见的现象,如回答错误,回答不充分等,但是对这些现象的处理,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式。教师能够依据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率。若教师不能够依据学情,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反馈,则会影响课堂效率,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反馈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对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学语文课堂肖培东对学生的错误的反馈类型及分析
   肖培东在对课堂各方面问题的处理上具有深度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能够依据学情,课程目标等变量,合理使用不同的反馈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以及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下文通过对肖培东的十二节教学实录分析,总结出其对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易犯的三类错误所采取的不同的反馈方式。
   (一)反馈类型以及频次统计
   如表一所示,肖培东对学生的错误的反馈类型主要以下六种。
   表一 错误反馈类型频次表
   (二)反馈类型及发生背景分析
   由表一可得肖培东能够依据实际学情和不同的错误类型,使用恰当的反馈方式,对学生的基础性知识类错误多采用直接点出或质疑的反馈方式,理解性问题错误主要采用引导的反馈方式,诵读类错误主要采用实践领悟的反馈方式。
   1.基础性问题错误直接点出
   基础知识类错误是指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等方面出错。课堂上,学生对基础性知识回答出现问题时,肖培东主要的反馈方式有直接点出和质疑两种。
   首先,对于新增或较难的基础性知识,肖培东一般会直接点出来,避免伪问题,节约课堂效率。如《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中学生读错“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这句中的长、更、为三字,肖培东直接点出。三字皆为多音字,且文章半文半白,学生较难理解,教师直接点出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效率。其次,若涉及知识是学生之前接触过或较简单的,则避免直接点出来,而是采用质疑法,给学生一个缓冲,让学生自己回忆起来,加深印象。如《山水永嘉,飞翔语文》里,学生因为一时紧张把徐玑说成刘玑。肖培东通过一句幽默反问“哦,他也来过永嘉?”缓解学生紧张,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
   2.理解性问题错误多引导
   理解性问题是相对于基础知识类问题而言的,学生不能单纯靠回忆获得,要结合过往知识通过思辨来获得。在这类问题上,肖培东基本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反问质疑,让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接近答案。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课文,“得”是领略文章精髓的一大重点,教师提问“西山以外的游览,作者之得是哪句话?”生答“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回答错误,肖培东便先引导学生将回答错误的语句先自行翻译,让其明白了“意有所极,梦亦同趣”的意思是“意有所至,梦也同往。”然后再次提问,并把“得”的具体内涵解释给学生听,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问题。学生在一步步的引导下,轻松得出答案应该是“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诵读类错误实践见真知
   诵读类错误是指学生对文章朗诵的语速,感情基调等拿捏不到位。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能用来欣赏词句艺术,揣摩情感等,故学生在此方面犯的错误应当引起重视。
   肖培东在对待学生的此类错误时,注重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获得真知。首先,若是较简单的语速、语调问题,则点出问题所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领悟改正。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学生将文言文读得太快,肖培东直接点出文言文朗读需要舒缓语调的朗读,让学生知道错在哪,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再读一遍,看看学生对教师错误反馈的吸收程度。其次,遇到难领悟的感情,肖培东则会亲自示范将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中。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学生将“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读得很随意,读不出仿佛山、人、天完全一体化了的遥阔、遥远之感,但这种感觉以学生的阅历难以把握,所以教师范读两次,让同学们从听觉上感悟遥阔之感,并让学生跟读,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不仅有助于学生感悟,也能让教师清晰的了解学生的吸收程度。
   三、肖培东对学生的错误的反馈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通过研究肖培东的十二堂教学实录我们可以得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逐步提升正确把握学情,透彻分析课堂目标,把握重难点,及时反馈的能力并始终尊重學生才能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进行合理的反馈。
   (一)正确把握学情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的原因纷杂,如上课走神、基础薄弱、理解错误、对文本不熟悉等。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正确把握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方式,才能正确分析导致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从而选择正确的反馈方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促进学生的学习。肖培东在对学生的错误的反馈过程中很好体现了这一点,如教授《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课文,学生找错了作者所得句,肖培东便从翻译入手,让学生先理解句子,又把“得”的具体内涵解释给学生听,让学生明晰问题,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得出答案。学生在此过程中既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又学会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
   (二)透彻把握课堂目标
   课堂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设定来进行和展开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的反馈方式选择也要依据教学目标而定。若学生的错误与重点的教学目标相关,则步步引导,多花时间让学生理解透彻,若学生的错误与重点的教学目标无关,则要注重课堂效率,不宜花过多的时间。
   (三)充分尊重学生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控制情绪能力较弱且自尊心强。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教师若采用严厉呵斥,讥讽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反馈,易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不仅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当尊重学生,采取鼓励、幽默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错误反馈。肖培东在处理学生对“永嘉从古到今都有哪些名人”的错误回答时,用一个幽默反问“哦,他也来过永嘉?”来缓解学生的尴尬,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参考文献:
   [1]肖培东著.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01.
   [2]包兴敏,白冬青,王晓茜编著.教师教育心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09.
   [3]李娜,莫雅慈,吴立宝.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错误反馈的类型研究——基于24节录像课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6.
   [4]李文卿.吴泓“读整本的书”的思想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J].广西教育,2017.
  唐东云,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
其他文献
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下备考策略通常是老师梳理出诸如整体感知、语句鉴赏、句段作用、体验情感等题型,据此整合出所谓答题技巧或套路格式,学生作答时便可依葫芦画瓢,把本该培养和考查学生独特感悟、个性解读和创新思维的阅读分析,变成固化思维、入格入套的工作坊流水线。   究其原因:一是对文学作品阅读的理解偏狭,似乎文章仅是为解题做材料辅助而存在,文章本身的阅读价值阙无,是否读懂也无所谓,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
【教材分析】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被耽误的‘史诗’级的巨著”(毕飞宇语)。它首先全景式地展现明代皇室尚斗促织,官员媚上,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再通过描写小人物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饱受生活中苦难和压迫带来的痛苦,但最终通過“子化促织”解除了危机,得享富贵荣华的生活,以喜剧的结局蕴含悲剧的意蕴,从而表达对统治者的讽谏意图。其叙事艺术上主要体现通过叙事节奏的跌宕起伏、叙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教材分析或者说文本解读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走入文本。多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认识到,“走入文本”作为对文本解读的基本要求的描述是可以的,而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走入文本又不适宜作为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因为这无法让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有清晰的认识,相比较而言,针对初中课文中直接或间接描写人物较多这样一个基本特征,明确提出“走入心灵”这样一个目标,显得更加实
一位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兴趣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上课所能带动学生积极性的程度。语文课本来就是一门语言课,通过老师上课的语言表达来把一篇篇文章教授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老师的语言引导下不断去感悟,感受语文课堂的博大精深,探索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现在在新课程背景下不仅仅是高中所学《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更需要教师更多的运用教学语言让学生们爱上语文这门课程,学习到更多书里面的精彩内容。
201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卷、2卷、3卷这3套试卷的题型和分值几乎完全一样,和2018年的题型相比没有出现一道创新题,反而在语言运用中补写语句和压缩语段这些传统题型又回归了。这说明高考题型在2017年题型变化较大的基础上,这两年开始趋于稳定,那么高考语文在渐趋稳定的题型中,从内容上到底重点在考察学生的什么?笔者在做完这3套试卷后,发现它们有以下一些鲜明的特色和共性:   一、都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将文章按照阅读标准的精细程度分为三类,其中文章按照“略读”要求的数量和篇幅都在逐步增加,由此可以看出,“略读”要求的小学语文课文占比显著增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将“略读”课文作为重点来教授,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通过对部编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笔者归纳总结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教学活动的应用和对策。   一、语文课上留出时间开展课文略读活动
一、专题小组实践的背景   做了多年的语文教师,发现承载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文言文,它的教与学,此时却有点举步维艰:   1.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学生之间流行三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提起文言文,学生就有一种恐惧心理,故很难主动阅读古典文言作品了,难以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更谈不上传承和发扬了。主要表现在:   (1)课堂反应:学生在学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
正如杜甫自己所说,“文章憎命达”,苦命、执着而又有才情的诗人方能写出更加感人的诗篇。杜甫就是这样的人,我一直坚定地认为,他是一位真正的儒者。他不光穷而独善其身,穷也兼念天下。他的诗言他的志,他的歌道他的情。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悲天悯人的情怀,自始至终,在他的作品中汹涌流淌,不因艰难有所更改,不因年迈而有所减少。他对理想的坚守,对家国的情感,成为一道不多见的人文景观,供后人景仰。   杜甫的诗在小学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许多学者对其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多元解读和探讨。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研究愈加蓬勃以及平权理念的深入传播,《孔雀东南飞》中的女性悲剧得以被挖掘剖析。一般认为,刘兰芝作为悲剧核心人物,集中体现了男权社会下,女性被压抑、被支配的境遇。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首先更深入细致地揭示文本中所隐匿的男权机制对女性的压抑和统治;其次,反思文本设定的性别偏见;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