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整合课程的历史、价值与趋势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作者从STEM整合课程的发展历程着手,系统梳理了STEM整合课程的MT、SMT、SMET和STEM四个整合阶段,从中探析STEM整合课程打破理工人才培养困境、培养21世纪核心素养、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性别公平等时代价值和课程发展多元化、课程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开展融合新兴技术等发展趋势,以期为STEM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为顺应学科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师应积极推进有效的思维课堂建设。本文作者运用基于项目的学习理念开展教学,有效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思维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力的策略支撑。在实际操作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角色,教师对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设计有效的支架材料,驱动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促进思维的进阶发展。
学习内容分析。万物互联(IoE)是指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在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这种连接是建立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为此,确定本课的主要内容为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主要用于前端数据的获取,通过局域网、互联网传输到后台服务器,在应用层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实现具体的应用。
本研究从碎片化学习效能内涵出发,借助文献、访谈、问卷调查等手段对高职院校学生碎片化学习效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度探析与归纳,提出了促进碎片化知识向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方向建构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碎片化学习效能的策略。
项目学习作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复杂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基于项
期刊
有一种数列叫做三角形数列,数列由三角形数组成,它们是1、3、6、10、15、21、28……关于三角形数之名的来历,看图1便可知晓.很显然,第n项三角形数即是前n项自然数之和.对于大
期刊
本研究分析了人工智能选修课中DBL教学活动设计,进而促进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并以《专家系统》一课为范例,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同时,通过一学期人工智能选修课的实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授学生技术应用的特殊性,使得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忽略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整合,而学生是新一代信息互联网的“原住民”,纯技术教学已经
期刊
很多时候,我们看问题的“尺度”决定了结论,更决定了我们的视野和格局。因为当我们习惯用现实的微观视角看待事物时,我们的结论往往是一时一地的。只有把时空尺度拉大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不过是我们自己的“循环遗忘症”罢了。譬如“人工智能会取代教师吗?”就是当下一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但如果把时空尺度拉大到100年这样一个范围,我们就会发现,这只是“电视会取代教师吗?”“计算机会取代教师吗?”“互联网会取代教师吗?”“在线教育会取代教师吗?”等类似问题的翻版而已。
随着编程教育的推进,教与学都必然会从语言语法、算法设计继续向计算思维、编程文化高阶发展。这是一门课程不断成熟的表现,也是编程教育内涵与外延同步螺旋上升的需要,更是编程文化慢慢自我塑造的过程。编程文化,可以既包括编程自身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具体表现,也包括编程学习时采用的人文(文化中的先进、核心部分)的主题、人文的产品或人文的元素等与之契合关联。但是,我们往往单纯地把采用社会文化主题的技术实现作为编程文化,这是缺乏深度的。本文旨在分析比较难以理解的编程文化与人文主题的编程在内涵上如何契合。
本文介绍了5G技术的特点及其对远程教育教学的影响,分析了VR、AR等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中小学远程教学的现状及典型应用场景,并从学习空间重构、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式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5G技术支持下的中小学远程教学发展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