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设色”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绘画的“设色”是构成中国绘画的基础条件,中国绘画的“设色”是中国绘画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的特有的表现技法,我国古代画论中对中国绘画的“设色”问题的探讨是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对于这些探讨,我们都可以用中国传统五行学说理论来加以诠释,并以其来理解一幅中国绘画作品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五行学说;中国绘画;设色;五行色
  中国绘画的“设色”归属于中国绘画艺术的“技术”层面,我国庄子的绘画思想在“庖丁解牛”中提出:作为艺术必定有游刃有余的技术作为基础,“技近乎道”,庄子阐明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的技术与“道”的辩证关系,技术是艺术的基础,是艺术臻于妙境的手段。中国绘画的“设色”是构成中国绘画的基础条件,是中国绘画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的特有的表现技法,我国古代画论中对中国绘画的“设色”问题的探讨是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对于这些探讨,我们都可以用中国传统五行学说理论来加以诠释,并以其来理解一幅中国绘画作品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可以说是建立在五行关系中的,《周礼·考工记》记载:“画繢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采备谓之绣。”。《周礼·考工记》中将“五行说”和“五色说”一一对应,并列举了五行色及其相互关系。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观念与五行理论密不可分。
  《黄帝内经》有云:“东方木,在色为苍;南方火,在色为赤;中央土,在色为黄;西方金,在色为白;北方水,在色为黑。”《尚书》载:“诸侯受命于周,乃建大社于国中,其谴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迭以黄土,将建,诸侯凿取一方之土”。在周代五行学说指导下,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五行色彩学体系,并渗透到整个中国传统绘画领域。“五行色彩学”发展至唐宋时期,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五色审美观”。中国的“五行色彩学”体系早于西方现代色彩学一千多年,唐宋时期的五行色彩学说理论奠定了中国绘画色彩观的美学理论基础。
  根据五行学说的记述:“木以苍为盛,火以赤为熊,土以黄为宗,金以白为贵,水以黑为玄”,即“水为黑,火为赤,金为白,土为黄,木为青”。《礼记月会》记载,天子在王宫典礼祭事中,也常把季节与色彩象征联系起来,帝王在举行重要礼仪中遵守“玄上纁下”的穿衣规范,平时的便服也按其对应季节的色彩使用,如:春季穿青色,夏季穿红、黄色,秋季穿白色,冬季穿黑色。
  “五色说”可谓是中国传统色彩系统中的核心色彩理念,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理论的美学基础,“五色说”将“黄、青、赤、黑、白”与五行的“土、木、火、水、金”相联系,五色为五行的象征,是万事万物本源之色,是天地四时万物本身色彩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抽象。“五行色”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漫长发展的传统观念中呈现出独特的内在含义,不仅于物质内容相对应,还被赋与丰富的社会意识形态,与自然的、宇宙的、伦理的、哲学的多种观念糅合在一起,构成了五色、五方、五行、五德、五神等相联系的复杂色彩体系,使得感性的现实色彩渗入思辨的哲学领域,并带有鲜明的政治和教化意义。
  五行色中每种颜色的个性是五材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来评论其品格的,木以苍为盛,火以赤为熊,土以黄为宗,金以白为贵,水以黑为玄,它们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漫长发展的传统观念中有着不同的内在含义。
  黄色,晃也。中国人一向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中国人身体是黄色皮肤,脚踏的是黄色尘土,收获的是黄色高粱,连钱币也是由黄铜和黄金打造。选取黄色作为五色的中心颜色,很明显是古代先民在环境中获取的自然性的选择。《白虎通义》里记载:“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世长存,故称黄帝也。”黄帝取土德,而崇尚黄色,实质上是继承了原始色彩的混沌性。《庄子·应帝王》中说:“中央之帝,其名为混沌。”所以在古代先民的认识中,混沌一体的太一,原本就是一个混沌的黄色体,而有“黄生阴阳”的说法。居中的黄色,成为皇家唯一有资格使用的颜色,并不是偶然出现的。
  红色,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由来已久,“赤,赫也,太阳之色也。”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庆与热烈,婚嫁节日一向都笼罩在红色火烈的气氛中。在传统观念中,红色亦是逢凶化吉的祥瑞,本命年的红腰带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是少不了。朱雀是古代传说中祥瑞的动物,南方属火,所以朱雀门,朱雀窗指的也就是朝南的窗户。古代建筑中对红色的使用也十分的普遍。“朱门”“朱柱”不但有辟邪之论,而且在绿树白墙的掩映中也格外耀眼夺目,形成了中国园林即讲究天人合一,又富于形式美感的显著特征。
  青者,蓝绿色,象征着草木滋润繁茂的颜色,青龙是古代中的祥瑞之物,东方乃日出之所,也是春来之处,青色常常给人带来欢欣愉快悦的情绪。每每看到郁郁葱葱的青翠明媚的山林景象萦绕于眼前,大自然一片欣欣然的畅达之情都被这“青”字染上了。
  黑色,“天玄地黄”,黑色被确认为天的颜色,古人对黑暗神秘的天空一直抱着敬畏的态度,认为虚空中包涵着一切。对黑色的肯定,反映出人们的内在感色机能的单色稳定性。由此,中国远古的先民在太极图黑白色环的基础上,构造了五色体系。同时,对于黑色单色的崇尚心理,导致了中国水墨画的产生发展并使其占据了中国绘画的统治地位。
  白色,《易·贲》中提到:“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王弼注:“以白为饰,而无忧患,得志者也。”白色在这里是吉祥的象征。白虎位居西方神,是古代迷信里的凶神,主兵。白色为汉民族传统的丧服颜色,与红色的喜庆颜色相对应。在宗教领域和神话传说里也象征着光明,纯洁,充盈的意义,如对“白衣仙子”,“白玉”,“白牡丹”,“白鹤”等的崇尚和记载,可以从中窥出古代先民对白色的美好向往和寄托。
  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设色”,《老子》书中对绘画要素的论述为“绘事后素”,主张绘画在素稿的基础上,色彩主张去五色,见素朴知白守黑,确立了中国绘画的“玄素色彩观”。南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的“六法论”中提出“随类赋彩”之说,从此后,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基本都是本着“著色之法贵乎淡”的准则,讲究以水墨为主,在色彩的运用上以单纯、沉着、淡雅及色不碍墨的色彩观。中国古代自唐宋以后提倡“水墨为上”,以典雅不俗为旨归,用色注重浅淡古雅的风致,形成中国绘画独特的色调风格。
  可是,中国绘画历史上,苏东坡画了朱竹,不同寻常,在苏东坡眼里,中国绘画的“设色”成了画家思想感受和艺术修养的综合表现。到了近代,潘天寿先生说:“设色须谈而能深沉,艳而能清雅,浓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浅薄、重浊、火气、俗气矣。”“淡色唯求清逸,重彩唯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极境也。”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绘画的“设色”随着时代的进步,呈现出社会的不同面貌。
  总之,五行学说和中国绘画的“设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画家如果想在“设色”等方面将五行学说理论加以结合运用,这是需要中国画家在思想意识、学问素质和艺术修养等诸多方面下苦功夫的,只有通过中国画家们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在中国绘画创作领域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五行学说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李艺,工作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职称:副教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对儿童的学习适应性研究进行回顾,包括以往学者对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研究的对象与领域、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总结出目前关于学习适应性研
本文通过对网络媒体中频繁出现的“女神”“小姐姐”等女性称谓语的语义语用具体分析,探究了网络青年女性称谓语的变化和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这些网络女性称谓语的语用特点,
不知不觉参加工作已近半年时间,到了写年终总结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远离了那令人怀念的学生时代,看着学校网站的BBS里师弟师妹们激扬的文字,我的心随之不羁起来,直到屏幕上弹出“连接已断开,是否重新连接”的对话框,我才如大梦初醒,面对“该页无法显示”的浏览器,泪流满面。  大四愚人节那天我签下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合同,接下来的日子近乎苍白。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演绎成了上网搜索、复制和粘贴的反复。为了使自己不至于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眼科护理中风险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内眼科收治的82例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经调查发现,82例患者中,29例(35.37%)视力下降风险因素,24例(29.26%)心理风险因素,13例(15.85%)暗室风险因素,9例(10.98%)感染风险因素,7例(8.54%)伤口裂开风险因素。结
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了英国饭店业继承传统、法国饭店业优于创新的主要差别,同时还有饭店发展动力和文化积淀的不同,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得出了社会历史发展路径和技术革命影响两
凡是有企业的地方就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通常代表着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的实践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为广大员工所
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习得其他语言,相比于母语习得来说,这个过程纷繁复杂,其效果优也劣不一.而汉语的语音、语法及语义等都极具特色,所以在众多的外国人
期刊
两年前,中国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吸引在海外的,尤其是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企业家回国。这一人才发展策略许诺了归国者免费的住房,税收减免以及高达15.8万美元的
目的论与传统功能对等理论不同,其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的对等性,而是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出发点,根据翻译目的,采取最适合的翻译方法.本文以目的论为依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已经从工业化时代迈向信息化时代,在各领域中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工作中获得显著的成绩。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经济管理工作中,可以提升管理工作质量。当前,在我国经济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已经受到普及。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经济管理;应用  现如今,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经济管理体系中逐渐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IT技术的高速发展,各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