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IN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强调了人文精神对于高中生成长的重要性,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下高中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强调指出历史教育对于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了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做到四个方面,即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人文内涵、营造人文化课堂教学氛围、创造多样化历史学习情境、设置多样化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高中历史 中学生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这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历史教育在高中历史新课标中的定位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新课标要求通过高中历史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新课标的这些理念进一步阐明了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正契合了三维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因此,课堂上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功能。
  一、高中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高中生人文精神普遍缺乏,他们认为道德、文化都是虚无的东西,整个社会也弥漫着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氛围。
  例如2010年流行的“我爸是李刚”以及今年10月中旬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无不表明如今社会人文精神的沦丧。就高中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民众与社会舆论的关注点仍然是考试成绩。
  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倡开展素质教育,但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政府、社会民众与社会舆论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最重要的指标还是升学率与考试成绩。很多学校把教育当作一项功利性的活动,学校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漠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其次,学校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失衡。
  从历史教学实际看,历史教育被理解为仅仅是历史知识简单的记忆过程,片面强调历史学科的科学性而忽视其教育性、人文性。绝大多数高中生仅仅把历史学科作为一门考试的科目来对待,很少有学生能够从历史知识当中汲取它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程度很不够,对新课程改革的内涵理解不够,教学以考试为出发点,以考高分为出发点,实行满堂灌式教学、“填鸭式”教学,一味追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显性”目标,忽视了“情感价值”中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隐性目标”。
  再次,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具有功利性。
  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熏陶,父母善良与宽容,孩子也会多一份善良与宽容,孩子最初的人文素养(爱心与尊重)只能来自家长。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家长只是拼命抓学习,对于孩子想什么、要什么以及传统美德,则放在次要的位置。学书法、学画画、学音乐、练舞蹈、练体育等也不是从孩子兴趣和需要出发,单单是为了考级、考试加分或者成为某某“家”。这种功利性,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是孩子精神灵魂的塑造与引导的严重滞后,孰轻孰重?家长往往是舍本逐末。
  二、如何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学科在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达到“立人”这一目的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在历史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
  1.充分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唤醒学生的美好情操
  古往今来,众多的历史人物,或让我们敬,或让我们鄙;无数的历史事件,或让我们扼腕长叹,或让我们深深思考……历史本身的无尽沧桑,给我们留下了可供发挥的广阔的情感空间和绝好的素材。当我们讲到近代中国百年的屈辱史,怎能不痛恨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无能?怎能不为民族的悲剧而思考?又怎能不为仁人志士“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豪气所震撼?……在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人文内涵拨动学生心弦,让他们领悟到深刻真实的人生,从对历史的探寻中引发出内心潸然的泪水,历史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宗旨。
  2.营造人文化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人文情怀
  要构建开放的课堂环境,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传统的将知识给学生。要解放课堂,解放学生,将知识、能力、态度统一起来,创造和谐、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轻松、舒适、安静地学习。尊重和包容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专注预设性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要重视生成性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在讲授《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对于日本申请常任理事国中国的态度,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反对意见,也有同学能够抛开历史成见从中国国家利益角度出发思考,认为只要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是可以同意其申请的。这种课堂上“百家争鸣”的研讨氛围,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人文意识,从高层次去分析和看待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同时,大家在交流讨论中,也学会了与人合作,营造了互为补充、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3.创造多样化的历史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
  要打破封闭、狭小的历史课堂教学空间,把学生引向自然、引入社会,让学生自主地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在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创设多样化的历史学习情境,从而培养美好的情感,形成健康的人格。要充分利用好乡土教材,身处六朝古都南京,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南京历史博物馆,拉近与历史的距离;站在明古城墙上登高望远,抒发怀古情怀;抚摸着带有模糊字迹的明朝城砖,“自将磨洗认前朝”,体验历史的沧桑;四方城、明孝陵,了解明朝历史;恰逢辛亥百年,拜谒中山陵,激荡民国风云;雨花台、梅园新村、总统府……处处都倾诉着国人近代与现代的屈辱和抗争的历史。另外,开设选修课、举办各类讲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
  4.设置多样化的评价标准,肯定学生的人文成长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模式下仅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方式上,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量化评价、自我评价、阶段性评价、多次评价等标准和方式,要把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结合起来,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应评价其在学习过程中人文素养的获取与提升,不仅关注学生成“才”,更应关注学生成为健全的“人”。
  爱因斯坦说得好:“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是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历史专家,而是通过让学生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以及不太理想的社会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多种途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孙俊强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与实践[J].河南农业.2009(6)(下)。
  3.孟喜文 浅谈高中历史课中的人文精神[J].新课程学习,2011(8)。
  4.洪新儿 浅谈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体现[J].中等职业教育,2007(5)。
  5.赵亚夫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1-84。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这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  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实践认为:创造多种有效的途径,让英语应用生活化才是唯一的出路。  一、课堂知识紧密联系
期刊
在与孩子们越来越多的接触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孩子们最向往的是自由和创新。他们的心是辽阔的天空,是无垠的大海。作为教师,要善于给孩子创造一片自由的天空,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自由自主的发展空间。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让学生敢想、敢说  1.给学生争辩的空间  记得有一次,我正兴致勃勃地给同学们上课,忽然传来一个声音:“蜘蛛!”顿时,44位同学循声
期刊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进行小学英语教学,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一些浅见。   一、抓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上,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学生也不能无所顾忌。但是在出现状况时我们教师如果不能适时调整课堂的变化,从而有可能导致一团糟的情况出现。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还可以运用我们现
期刊
师生关系是一种建立在教学活动基础之上的师生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限于讲授和学习知识,也包括育人。在现代社会,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十分复杂,应该综合体现设计者、指导者、信息源、促进者、组织者、管理者、伙伴、帮助者、反思者与研究者等不同的角色。   从师生关系发展的潮流来看,民主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师生
期刊
摘 要:学校体育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锻炼,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人通过十多年教学实践,并从1998年起在学校举办体育节系列活动,在不断总结的同时借鉴了体育同行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体育节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健身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质量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关键词:学校体育节 学生健身意识 培养方法    近年来,许多学校和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主要理念和目标,是新世纪、新形势对传统教学的挑战。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不同条件环境下,要经过学习接受主体内因、外因和教师传授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关键词:培养 初中生 英语 自主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初中英语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和应试教育的驱动,形成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消极被动学习地位,同时教师辛苦授课而不一
期刊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呢?近年来,笔者在英语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充分认
期刊
摘 要:高中体育课教学的宗旨是:通过体育运动和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并掌握基本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体育课中渗透素质教育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创新教育则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而活动课的开展又给创新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动课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而体育教学由自身的特点决定,它与活动又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创新教育 素质化    一、在体育中加强活动教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更趋向活泼的学习环境,农村虽然无法具有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但是我们可以从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做起,从教师自身的转变做起,还有丰富多彩的农村资源,都可以让农村的孩子们爱上学英语。   关键词:课堂教学 听说教学 教学艺术   如何运用合乎语言的性质,合乎人自身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农村英语教学在新课标下活起来,是我们开展省课题《如何消除农村学生的“恐英语症”》研究的重点内容。
期刊
一、实施背景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英语的交际能力。而语言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离开情景,交际活动就难以实现。然而,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无意识,家庭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小学生没有任何英语基础,家长也没有英语学习的意识,认为英语是初高中的学习任务。   2.教学设施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英语教学需求。由于农村小学经济条件不尽人意,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