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高职护理专业职业标准的探究及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高职护理专业职业标准的构建和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重点在于中高职护理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从国家、社会、机构、个人层面实现全面改革和衔接,即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
  关键词:中高职护理;职业标准;专业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44-02
  一、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意义及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社区医疗机构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护理需求的多元化,亟需中高职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型护理人才。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衔接是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护理人才的职业技能提升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建立和完善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良好衔接,对我国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现状
  1.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取得的成就。我国卫生事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构成的多层次教育以及人才培养,这表明中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的多层次护理教育结构中的主要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高等培养目标衔接的重要性,这说明我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在逐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护理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正着力实现自身体系的完善和提升。我国的护理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源源不断的提供多层次、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同时,通过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并通过教育创新和体系建设,实现了中高职护理教学的现代化、对口化和多元化,为现代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的护理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生源素质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差距,受学历层次的局限、教育资源的扩张及其他因素,中高职教育的生源常常局限在应试教育下的低分考生,职业院校需要付出比普通高校多几倍的努力对新生进行知识提升,在同等课时与有限的学制下,缩短了护理教育的素质提升和技能学习机会,客观反映了中高职教育生源的制约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由于中高职升学的桥梁没有有效构建,课程设置与中职教育重复率高,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采用类似于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模式,即“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三阶段教学模式,且课程内容及知识点的重复率较高,缺乏应有的创新和探索,会严重降低中高职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提升,而目前的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无法使中高职护理教学得不到较好的衔接,也会导致培养目标的职业技能提升得不到体现。
  三、中高职护理专业的衔接
  1.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职业资格是对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行业的基本要求,并以通过资格证书的形式予以确认和规定。中高职护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可以分为横向衔接和纵向衔接:不同护理专业间中高职资格证书的衔接,是护理人员不同职业能力的横向衔接;同一护理专业的中高职资格证书的衔接,是护理人员不同职业能力水平的纵向衔接。要实现中高职护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最主要的是国家层面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体系,能够对同一护理专业的中高职资格证书实现良好衔接。
  2.课程体系的衔接。课程内容的衔接,主要在于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在公共基础课的设计上,中职阶段公共基础课程必须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依据个人需求,课程的选择和课时的确定应考虑为部分学生继续进行高职学习打基础,而高职阶段公共基础课程则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是课程体系衔接的重点,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并按照职业规划和发展逻辑,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中职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要以所对应的护理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护理技能的训练,建立和完善学生的护理能力和职业素质;而高职阶段应强调专业实训,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构建以综合性课程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适当考虑职业岗位拓展与跨专业学习的需求。
  3.职业能力的衔接。中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两者在层次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需要纵向分析护理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明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能力需求,从专业认知、护理技能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体现中高职护理人才职业能力的差异性和连续性。职业能力的衔接需要建立在完善、统一的中高职护理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护理人才的能力提升和个人需求,结合院校培养条件和护理岗位需求,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岗位实习等方面制订合适的理论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标准,避免中职毕业生在进入高职后的重复学习,进而浪费获得新知识的机会和时间。另外,职业能力的衔接还需要校院的有效联合,从中职到高职教育,阶段性、系统性的提升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
  4.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在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培养目标的衔接是基础。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主要包括纵向提升、横向拓展和纵横延伸三种模式,其中纵向提升是通过中高职教育提升学生同一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获得更高层次的职业资格;横向扩展是中职毕业生通过高职教育获得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职业领域;纵横延伸则是通过纵向提升与横向拓展的结合使学生获得更高层次、更多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专业以及学校培养能力等因素综合选择衔接模式,要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选择,在实际教育条件下,选择合适的目标衔接模式;在中职设立相应的高职预科班实现中高职衔接,中职毕业生可以通过高职预科班的学习实现高职教育的平稳过渡,为进一步接受高职教育奠定学习基础,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5.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根据我国当前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框架,确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框架,分别从专业调研、职业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分析、标准制订、论证审定等环节对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进行衔接。其中,专业调研是指针对护理专业人才的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资格要求、毕业生就业去向等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中高职护理行业人才需求模式的调研报告;职业分析是指对中高职专业涉及的职业活动进行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并形成护理职业岗位工作及能力分析表;课程体系构建是指依据工作项目任务开发课程,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并适当开发拓展课程;而标准制订需要中高职的分别制订,并通过汇总和对比分析,形成框架相同、内容衔接的中高职教学标准;论证审定则需要多位专业专家组成的论证委员会对专业教学标准进行论证,并对中、高职教学标准及衔接情况进行综合审定。   专业教学标准应包含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学习评价等内容。对于护理专业教学而言,人才培养目标要综合社会需求和培养实际,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其中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护理技能,又能够满足护理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对护理专业具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护理人才。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仅要符合大纲要求,还应对构建的课程体系进行充分论证,并综合考虑中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水平和生源的综合素质,实现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和衔接;而教学实施应能够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并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制订合适的实训计划;最后,学习评价应根据培养目标来确定,并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笔试、口试、操作等,另外还需考虑评价的连续性,依据中、高职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制订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四、中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中高职院校可以根据生源的特点实行分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同时兼顾普遍性和特殊性,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学。比如对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加强对学生人文修养、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探索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通过实践项目、演示、实习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护理能力;而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适当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教育,通过耐心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同时,还需要考虑社会需求,根据护理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和本校生源特点确定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中职毕业生就业广泛的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基础护理能力和社交能力。而对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高级专业护理能力、人文素养和现代网络管理技术,结合护理工作和岗位特点,在建立和提高专业护理能力的同时,重视人文素养的教育,适当增加社会学、心理学和艺术鉴赏类的课程。此外,还可以针对基层护理增设健康评估课程、公共卫生课程、老年人护理课程和康复护理课程等,对中高职重复课程进行缩减,加强职业指导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法制教育也是中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内容,需要开发专业的法律修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护理专业人才对自身权益的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
  [2]石咪咪.构建我国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3]焦柳英.中高职护理教育课程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其他文献
1994年,国务院在《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世纪末,全国重点建设1000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995年,原国家教委又颁布了《关于评估验收1000所
一、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发展新世纪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教育是立国之本,是百年大计,与"三个代表"密不可分,关系
现代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社会理性化的过程.启蒙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为了将人类从古代"神恩"的蒙蔽下解救出来,致力于建构一个大写的"人"的世界,开启了社会理性化的序幕,
目的 为综合医院和基层医院培养更多优秀药师,确保药品使用安全、有效,保障医院药师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方法 根据综合和基层医院培训实践经验,分别制定实习生、见习生、药师
一、从指导思想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普遍不佳,原因在于,教育者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往往是因循守旧地向学生进行单纯的“理论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7—0031—01  一、做一个有思想力的教师  一个人的职业幸福感不能外求,只能往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求。而这种内心深处的寻求,就是一种思想力。一个有思想力的教师,更应用自己的才情和智慧去观照自己的精神、心灵乃至自己的整个生命。具有思想力的教师,他们与学生结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