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创造过程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327768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当今,是一个追梦的时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亚洲的梦,也是世界的梦。在这个辉煌的追梦时代,人们都会自然地、自觉地、自愿地努力去创意、创造、创业和创新,呈现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局面。
  这诸多的创造与创新,都有一个共同的支撑点,这就是大智慧。大智慧的核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为此,钱学森院士在20世纪80年代就大力倡导开展思维科学研究,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我国研制智能机提供理论基础,二是为了大力提高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学》这部书诞生了。这部书,由本刊总编辑于童执笔,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刘奎林教授、北京大学赵光武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田运教授、哈尔滨速读学校王功玲校长、哈尔滨师范大学陈明文先生、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胡珍生教授等专家学者集体创作而成。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启示我们:不研究创造思维,不懂得创造的规律,是难以造就出杰出人才的。为此,本刊2015年特辟《创新思维学研究》专栏,连载《创新思维学》这部书,为追梦征途上的人们,增强创造与创新的思维能力。
  科学创造,一是科学理论的开拓、突破,以指导人们的行动,二是科学技术创新、发明,新产品的研制。在这两个方面力量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才会出现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这两方面的科学创造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促进的。
  第一节 创造环节
  就创造过程来看,科学创造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大都经过如下几个环节:针对问题、确立课题;依据课题、搜集资料;精心观察、科学实验;直觉顿悟、检验完善。
  一、针对问题,确立课题
  科学创造的第一步,就是要针对问题,确立课题。课题是否有价值,是科学创造能否成功的关键。在科学和实践的各个领域中,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确立科研课题,不仅要考虑课题的科学价值,还得顾及自身及单位的科研条件,这就叫作实事求是。如果课题太难太深,即使有价值,也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成功。离开主客观条件去确立课题,有时是不切实际的。
  二、依据课题,搜集资料
  依据课题,必须尽力搜集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历史的、现实的,正面的、反面的,国内的、国际的,等等。如果不充分占有资料,便无法深入进行科学研究,更说不上新的科学创造了。若创造、创新,不搜集足够的资料不行,信息资料就是创造的原材料,其材料信息愈准确、愈全面,就愈有利于创造。
  三、精心观察,科学实验
  进行科学创造,单从书本上积累文字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精心观察与科学实验。观察,是人们对客观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细致的感觉运动。实验,是在一定条件控制下进行的。观察和实验常常结合在一起进行。因为这两者都是搜集科学资料和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四、直觉顿悟,检验完善
  非逻辑思维——直觉和灵感在创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根据自己亲身的科学创造实践,得出结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一再强调,在科学创造过程中,从经验材料到提出新思想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必须诉诸灵感和直觉。在各种可能性很难分清优劣的情况下作出抉择,我们常常会陷入“布里丹的驴子”那样的困境。“布里丹的驴子”,是说一头驴子站在两堆同样大小、同样远近的干草之间,因为没法决定吃哪一堆干草而饿死。当然,现实生活中的驴子是不会这样的。科学家遇到这种情况,要作出科学的选择,取决于他直觉能力的高低。而创造的最后一个程序是检验完善。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假说。这些假说依其形式和内容的不同,习惯上有的被称为模型,有的被称为猜想。假说的正确性,只能在实践中去考验,它应能正确地解释已有的全部观察资料,而且,更重要的,还要能预见未来,指导今后的实践。
  第二节 创造的思路
  创造,是人的全部精神、心理和智能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的一种活动。创造过程是人脑的机能。因此,任何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只是由于个人的创造才能在发展程度上和综合运用水平上有所不同,才形成了创造能力的高低。所以,能否通过正确的方向和途径,开发、扩展、集结创造性思维能力,保持良好的创造思路,在整个创造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创造思路含义
  什么是创造思路呢?就是思维路径。创造是人脑的机能。创造思路,就是人们为获取预想的创造成果,而在头脑中确立的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考途径,正是通过这种有效的思考,才使人们在整体的思维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尽管如此,人们之间的创造能力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的人爱思考,爱动脑筋钻研,不仅具备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而且学会了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因此,了解和掌握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特征、过程和方法,是促进创造思路发展的最有效的法则。
  二、创造过程的程序
  对于创造活动的思维过程,许多心理学家都进行过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和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他们认为,无论哪一个科学家、艺术家,也无论其发明创造的成就具有多大意义,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必须经过“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顿悟期)、“验证期”四个程序。
  (1)准备期。这是孕育、提出课题研究的阶段。创造者在创造前,需要对前人在同类问题上所积累的经验有所了解,前人在该问题上已经解决到什么程度,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尚未解决,经验是什么,教训有哪些,对这一切都必须深入分析。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前人的劳动,可以使自己站在新的起点从事创造工作,还可以帮助自己从旧问题中发现新问题,从旧关系中发现新关系。这也叫作创造是站在巨人肩上前行的。无论是牛顿、达尔文,还是爱因斯坦、李振道、杨振宁,若没有长期的学习和科研信息准备,没有刻苦钻研,就不可能在科学上做出重大成就。   (2)酝酿期。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孵化阶段,也可称之为育化期或潜伏期,这在本质上是一个“消化”时期。创造者经过长期准备和思考,仍然无法解决问题,这时,思考者可以将问题暂时搁置,不再有意识地去思考它。从表面上看,创造者的思考活动好像已经中断,但事实上思考可能仍在潜意识中断断续续地进行着,有时在梦中还思考着待解决的问题。
  (3)豁朗期。创造性思维经过潜伏期的酝酿之后,借助某种诱因,或者从量变到质变而产生飞跃,创造性的新观念便有可能突然出现。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灵感和直觉。思维的“顿悟”现象是对原有极限的突破,它直接导致新事物的产生,它并不是以往有人所说的那样 “神秘”,它是创造者长期思考的结晶。
  (4)验证期。思维豁然贯通之后,创造者还要把头脑中形成的新观念加以验证,或写画在纸上,或做成模型,或加以测试。验证过程,也是对新观念进行修改、完善的过程,直到命题的完全成立。验证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包含着新的科学成就的最后诞生。因此,阿基米德在敌人的利剑已经逼到面前时,仍坚持画几何图形,甚至有些稚气地喊道:“给我留些时间,让我解完这道题。”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波特也谆谆告诫他的学生:“实验报告写完之后,放置一段较短的时间,然后从读者的角度,用怀疑的眼光再看一遍,这才能进行最后的定稿。”
  第三节 创造类型
  任何创造活动都是创造者根据社会和自身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同时创造活动应当是充分自由的。因此,创造类型的划分,并不意味着对创造活动提出规范化要求,而只是作出分析比较,以提高人们对创造活动的认识程度,更有效地把握它的规律性,指导创造实践活动。
  一、创造类型划分的原则
  创造类型的划分原则,同其他科学分类一样,必须遵循排他性的原则,即在分类系统中互不发生干涉,各类别之间不会互相交叉。为了保证分类的排他性,在每一次分类中,只能根据一个标准来进行。由于标准的不同,创造类型的分法也就不一样。目前,学术界的一般分类方法是根据创造成果的不同性质,把人类的主要创造活动划分为科学创造、艺术创造两大类型。科学创造的成果表现为理性的知识形态及其转化的产物——技术性的物质产品,艺术创造成果则表现为具体可感的观赏性艺术形象。在此基础上,再对它们进行多层次分类。比如,以创造成果是否可以直接作用于物质产品为标准,把科学创造分为科学理论创造和科学技术创造两种。在科学理论创造中,又可以把认知对象作为标准分为自然科学创造与社会科学创造。
  二、创造类型划分的意义
  在我国,对思维科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对许多问题的探讨还不具体、还不深入。准确划分创造类型,深入研究各种创造类型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创造性思维学理论体系。人类的生产创造活动,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而一切物质、精神财富都发源于人类的创造活动,将这种创造活动升华为理论的意义是重大的。科学创造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尤其重要的是科学技术人才。各类杰出人才成了存亡兴衰的关键,人才强则国家强,其中创造性思维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科学技术方面的创造发明,重视杰出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有利于学习和利用创造性思维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指导人的行为规范。对创造类型进行科学分类和深入研究,找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既看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又看到它们各自的特殊性和不同要求,既看到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面,又看到它们相对独立各成系统的一面。这样,我们就能更加全面、客观地掌握各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取得创造的主动权,提高我们创造活动的效益。
  (3)有利于培养创造型的杰出人才。时代倡导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前进。大量而高效地培养出各级各类创造性人才是提高人类创造能力,加快两个文明建设的关键。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对整个社会来说,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工程。而对每个具有较强创造能力的人来说,应该把个人的长处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创造才能献给祖国最需要的事业。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仅要认真研究各种各样创造活动的特点和对创造者的客观要求,还要对各类创造者的心理素质、知识结构、思维特点、行为特征和潜力挖掘的方法作出切合实际的分析,引导人们正确地选择自己的创造目标和具体课题,争取创造的主动权。
其他文献
摘 要:类比法是科学家在建立定律时应用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根据实验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采用类比法教学,既可以减轻减轻学生认知负荷,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类比;认知负荷;库阿定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77-01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时机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通过精准导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的设计来解决本文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对知识点进行巩固,以此紧扣学生的心扉,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思想;启发式教育;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97-01  如今的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由传统
摘 要:结合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实践,阐述了识字写字能力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并从持续关注全体学生的能力发展、注重开发学生和家长的资源、努力呈现形象直观的评价材料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写字;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9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应发挥语文
摘 要:情感是职业高中专业课程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桥梁。情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之间形成作用的润滑剂,教师要用饱满的情感、科学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和兴趣。  关键词:情感;职业高中;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21-01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互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并且稳定的态度体验。作为一
摘 要:地方高校要办出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走应用型发展之路。幼儿园管理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幼儿园管理课程与教学改革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学习的评价制度和方式。   关键词:应用型;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自2007年我国新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以来,河南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院校逐渐增多,生源充足,基础比较扎实,但在招生形式 、实践实习和培养方向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建设。教师的可行性的建议有:增加国内外在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拓宽教学实践和实习途径、发挥地方文化优势和打造特色培养方向。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既应聚焦语言输入,更应彰显语言输出性技能如说和写的培养,创新语言输出形式,以控制性写作为支点,多层面、多维度地促进学生展开目标语的语言输出活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控制性写作;语言输出;运用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49-01  一、控制性写作的学理归因  《义务教育普
为什么而美育,是美育理论和美育实践必须面对和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所倡导的美育应该是“为人生”的美育,通过改良人的精神和心灵进而来实现改良人生的目的。美育是以美来化育人生,其立足在“美”,路径在“育”,目标在“人生”。美如果不能影响到人心,作用于人生的改良,便毫无美育的价值。  因此,美育必须回归人生本位,以审美的精神去建构人生、发展人生,实现“以美成人”的目标。人生美育应确立起以下三个基本观念
编者按:  当今,是一个追梦的时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亚洲的梦,也是世界的梦。在这个辉煌的追梦时代,人们都会自然地、自觉地、自愿地努力去创意、创造、创业和创新,呈现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局面。  这诸多的创造与创新,都有一个共同的支撑点,这就是大智慧。大智慧的核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
摘 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运作机制。高等教育要走向国际化,要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就必须呈现出新的特点。依托学生海外交流,加强学生海外交流的频率,扩大海外交流的规模,提高对海外交流的支持,拓展海外交流的资源,为学生“走出去”创造条件。  关键词:海外交流;价值;现状;影响因素;措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