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5h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实录:

一、回想画面,直奔主题,呈现主旨


  1.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2.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对父子,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那些能够震撼你心灵的场景作上记号。还可以试着用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生自读勾画写批注)
  3.小组交流感受。

二、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1.生找到第12自然段:读句子,谈感受。
  师:这段话将父亲拯救儿子的艰难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值得我們好好品味。拿起书,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全班齐读一遍。)
  2.师:请你们试着把这段话放到全文中去,上下文联系起来,边读边联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生自读自悟)
  3.品味救的艰难,感悟父爱的伟大。
  ①研读“长时间的辛劳和伤痛”
  ②研读“长时间的精神痛苦”
  4.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这位年轻的父亲,承受着肉体的伤痛和精神的重担,但他决不放弃。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这样做?
  生1:父爱的力量
  生2:他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都要和儿子在一起。
  师: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生1:当儿子伤心时,父亲会陪伴他。
  生2:当儿子获奖了,父亲会和他一起分享快乐。
  5.师生引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6.这句承诺,这种信念让父亲成为了一座大山,伟岸坚强!让我们再一次深情朗读这段话,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7.读到这里,想起连环漫画《父与子》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三、悉心关注儿子,感受“让”的了不起


  1.感受儿子在废墟中“爱的传递”的画面。
  生: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先人后己。把安全先给了别人,危险留给了自己。
  师:当灾难侵袭时,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表现,真了不起!你觉得这一“让”,“让”出了什么?
  生:让出了勇敢、勇气。因为在地震时,很多人都会很自然的恐惧、害怕。但他很勇敢,对生存充满希望。
  师:文中还有一段文字也写到他的勇敢,你能读读吗?
  生读阿曼达在废墟中顽强等待的勇敢画面。
  师:漫长的30多个小时里,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生1:不要害怕,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们。
  生2:他会对同学说,其实我也很害怕,我不知道爸爸会不会有危险?我们不要哭,我爸爸会来救我们的,我们会活着出去的。
  师:谁来读这段话?生读。师:真是个临危不惧的孩子。
  师:这一“让”,还“让”出了什么?
  生1:让出了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了不起。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懂得爱别人。
  生2:让出了生命。
  师:把生存的优先权让给了别人。阿曼达简单的一“让”,在我眼中也是一种壮举。
  生3:让出了他对父亲的信任。
  师: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儿子对父亲的长期信任已经成为支撑他面对灾难、坚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这一“让”,让的真不简单!!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对话,把这对父子创造奇迹的那一幕完整地展现给大家。
  2.师生回扣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3.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读最后一段,享受这幸福的时刻。

四、拓展延伸,为丰满“爱”而吟诵


  1.此时此刻你一定心潮澎湃,拿起笔就把心里想得写下来。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符号。
  2.教师与学生交流感受。
  3.最后,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两篇好文章:《地震中的撑起》《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你们自己也可以搜集类似的感人故事,当然,平凡生活中的感动也无处不在。相信你们用心感受之后,会再掬起一滴感动。
  课后随感:

五、抓住文眼,聚焦形象,“牵一发而动全身”


  文艺理论提到“形象大于思想”,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往往对形象的感受重于对观点的领悟。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是,高年级的文章这么长,时间又有限制,如何才能做到长文短教呢?我细细分析,全息阅读,巧妙整合,决定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把这两个点拿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在整个教学中,我以寻找最震撼你心灵的场景为主线,抓住“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两个文眼折射全文的语段,努力做到“一线串珠”,“瞻前顾后”,在承上启下处反复回扣读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种立体多维式的建构,于大气中隐含着深邃,在平和中张显着个性,体现了阅读的整体性,提升了阅读的品质。

六、情感震撼,读中体验,“情到深处无怨尤”


  在这节课中,语文教学要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我感觉调动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一次大地震,由于文本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知识面较远,上课伊始,我播放有关大地震的视频资料,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
  课件播放,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情境中感悟,体会父爱的伟大。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2.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過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和总结能力;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植物,形成
期刊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起步作文教学的意见: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形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尤其是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呢?下面结合《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小组
期刊
教材简析: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积累好词佳句。  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
期刊
国际理解教育是以实现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及相互合作的教育;是通过对不同民族、国家和文化等差异的理解,消除隔阂、促进合作,最终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了解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内容应涵盖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及传承教育;二是全球化的胸怀与视野教育;三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期刊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功能  通常情况下教师要带领小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来辅助音乐教学,让小学生模仿音乐作品中动物的声音,进行活动训练。再辅导小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歌词,让孩子们模仿音乐作品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歌词,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小学生模仿作品自己写音乐作品,一开始以能夠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真实的情感为主,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
期刊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数学作为先行学科,很多先进的理念得到发展。课堂教学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多形式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多途径的认知活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新教育教学理念、思想如雨后春笋让人目不暇接。当如今比较著名的有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育,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张宏伟老师的“全景式”教学,徐长青老师的“简约”教学等教学主张,无论何种主张都充分体现着人本主义的思想意识。大家都在追求
期刊
在阅读教学研究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主动阅读,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打开思维之窗,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翠鸟》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才能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培养出好的学生。贵为人师,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深受学生信赖、佩服的老师。作为班主任,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当看到学生进步时,当看到自己的班级取得荣誉时,当教师节收到学生们自己制作的贺卡时,是那么的欣慰和感叹。那么,怎样做一个让学生信服的班主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以身示范  班主任的教育
期刊
案例分析教学法又称范例教学法,是高中地理新教材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典型的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从而明确问题的思路,进行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这种方法既指向于“教”,也涵盖“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要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一是提供和呈现地理案例。选取生活中隐含地理概念和原理要素的典型事例,最好是时事热点新闻,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分析和讨论地理案例。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