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乳汁淤积产妇84例,随机将产妇分为护理组、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科学的乳房按摩护理。护理干预后,对两组产妇的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护理组产妇乳房胀痛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汁淤积产妇实施乳房按摩护理可有效缓解其乳房肿胀,提高其母乳喂养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
【关键词】 乳汁淤积 乳房按摩 母乳喂养
产后乳汁淤积是哺乳期产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多种诱因,主要由哺乳姿势不当及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等因素所致。其临床症状表现为乳房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发热及压痛等,若护理失当或不及时,极易引发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产褥期乳腺炎等严重并发症[1]。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产后乳汁淤积,进而提升母乳喂养率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将探讨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将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共计84例乳汁淤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疾病有关乳汁淤积的诊断标准;年龄在22~34岁之间;足月分娩的初产妇;所有产妇以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所有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2例。护理组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7.58±2.45)岁;顺产25例,剖宫产17例;发病时间1~5d,平均发病时间(3.15±0.43)d。对照组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7.68±2.75)岁;顺产24例,剖宫产18例;发病时间2~4d,平均发病时间(3.43±0.29)d。对比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及发病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内容包括①哺乳前事先为产妇进行热敷及按摩;②哺乳后使用吸乳器将其乳房吸空;③为产妇乳房部位贴理疗贴。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乳房按摩护理干预,其具体方法:①保证按摩的适宜温度,指导产妇呈站立位,对于体质较弱的产妇可取坐位;②按摩前,护理人员应将双手清洗干净,且指甲不许过长,以免按摩时带入病菌引起产妇乳头感染。然后,使用事先消毒处理过的热毛巾将乳房包裹起来,热敷约5分钟,以加速其乳房血循环。③按摩开始,护理人员应拇、食指并用,合力挤捏产妇的乳头与乳晕部位,并将挤出的乳汁均匀涂抹至乳房肿胀区。紧接着,从产妇乳房硬块处出发,四指并拢顺着其乳管向乳头方向用合适力度推挤,此后交替反复进行挤捏乳头、乳晕区的操作。若其乳汁从相应乳孔流出时,表明乳管畅通,停止按摩,并用干净的毛巾擦拭干净乳房。针对按摩后肿胀仍未彻底消除的产妇,此后每日按摩2次,连续按摩操作3日。注意淤积处有明显红肿的产妇,不可实施该项按摩方案,而应冷敷双乳,并参照急性乳腺炎进行有效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干预后,对两组产妇乳房肿胀进行比较。乳房肿胀程度轻微,触及如嘴唇为Ⅰ级;乳房肿胀程度中等,触及如鼻尖为Ⅱ级;乳房肿胀程度重度,触及如额头为Ⅲ级[2]。②对两组产妇干预后的母乳喂养率进行比较。将WHO及联合国儿童基本会规定的新生儿发育指标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分为低比例母乳喂养、中比例母乳喂养、高比例母乳喂养及完全母乳喂养等4个等级。母乳喂养率=(高比例母乳喂养+完全母乳喂养)/产妇总数×100%[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采用“率”进行描述计数资料,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乳房肿胀程度
护理组产妇乳房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比较母乳喂养率
护理组产妇母乳喂养率88.10%高于对照组的64.29%(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初产妇由于缺乏哺乳经验,造成喂奶姿势不当,易引发产后乳汁淤积。加之,产妇存在焦躁、焦躁等负面情绪,将会显著降低其母乳喂养率,严重时危及其生命健康。相关研究显示[4],初产妇产后引发乳汁淤积的概率较高,且多发于产妇产后2~5日。因此,采取及时且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针对初产妇实施乳房按摩护理,在无菌操作的前提下,通过手工疏通乳络,可使乳汁淤积及乳孔堵塞得到明显缓解,进而可有效促进脓性乳汁的流出,增强乳房局部血循环,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护理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产妇干预后乳房胀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组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为产后乳汁淤积产妇采取乳房科学的按摩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母乳喂养率,明显改善其乳房胀痛程度。
综上所述,应用科学的按摩手段护理干预产后乳汁淤积产妇,能有效改善其乳房胀痛,使得其母乳喂养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河北中医,2013,35(2):301-302.
[2]黄曹君,韩微,樊雅静,等.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2):24-27.
[3]潘凌云.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哺乳影响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63-164.
[4]张一瑾.初产妇产后乳房硬结、乳汁淤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心理医生,2016, 22(20):135-136.
[5]黄艺.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及护理方法[J].健康必读旬刊,2013,12(8):413.
【关键词】 乳汁淤积 乳房按摩 母乳喂养
产后乳汁淤积是哺乳期产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多种诱因,主要由哺乳姿势不当及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等因素所致。其临床症状表现为乳房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发热及压痛等,若护理失当或不及时,极易引发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产褥期乳腺炎等严重并发症[1]。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产后乳汁淤积,进而提升母乳喂养率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将探讨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将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共计84例乳汁淤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疾病有关乳汁淤积的诊断标准;年龄在22~34岁之间;足月分娩的初产妇;所有产妇以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所有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2例。护理组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7.58±2.45)岁;顺产25例,剖宫产17例;发病时间1~5d,平均发病时间(3.15±0.43)d。对照组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7.68±2.75)岁;顺产24例,剖宫产18例;发病时间2~4d,平均发病时间(3.43±0.29)d。对比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及发病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内容包括①哺乳前事先为产妇进行热敷及按摩;②哺乳后使用吸乳器将其乳房吸空;③为产妇乳房部位贴理疗贴。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乳房按摩护理干预,其具体方法:①保证按摩的适宜温度,指导产妇呈站立位,对于体质较弱的产妇可取坐位;②按摩前,护理人员应将双手清洗干净,且指甲不许过长,以免按摩时带入病菌引起产妇乳头感染。然后,使用事先消毒处理过的热毛巾将乳房包裹起来,热敷约5分钟,以加速其乳房血循环。③按摩开始,护理人员应拇、食指并用,合力挤捏产妇的乳头与乳晕部位,并将挤出的乳汁均匀涂抹至乳房肿胀区。紧接着,从产妇乳房硬块处出发,四指并拢顺着其乳管向乳头方向用合适力度推挤,此后交替反复进行挤捏乳头、乳晕区的操作。若其乳汁从相应乳孔流出时,表明乳管畅通,停止按摩,并用干净的毛巾擦拭干净乳房。针对按摩后肿胀仍未彻底消除的产妇,此后每日按摩2次,连续按摩操作3日。注意淤积处有明显红肿的产妇,不可实施该项按摩方案,而应冷敷双乳,并参照急性乳腺炎进行有效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干预后,对两组产妇乳房肿胀进行比较。乳房肿胀程度轻微,触及如嘴唇为Ⅰ级;乳房肿胀程度中等,触及如鼻尖为Ⅱ级;乳房肿胀程度重度,触及如额头为Ⅲ级[2]。②对两组产妇干预后的母乳喂养率进行比较。将WHO及联合国儿童基本会规定的新生儿发育指标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分为低比例母乳喂养、中比例母乳喂养、高比例母乳喂养及完全母乳喂养等4个等级。母乳喂养率=(高比例母乳喂养+完全母乳喂养)/产妇总数×100%[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采用“率”进行描述计数资料,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乳房肿胀程度
护理组产妇乳房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比较母乳喂养率
护理组产妇母乳喂养率88.10%高于对照组的64.29%(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初产妇由于缺乏哺乳经验,造成喂奶姿势不当,易引发产后乳汁淤积。加之,产妇存在焦躁、焦躁等负面情绪,将会显著降低其母乳喂养率,严重时危及其生命健康。相关研究显示[4],初产妇产后引发乳汁淤积的概率较高,且多发于产妇产后2~5日。因此,采取及时且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针对初产妇实施乳房按摩护理,在无菌操作的前提下,通过手工疏通乳络,可使乳汁淤积及乳孔堵塞得到明显缓解,进而可有效促进脓性乳汁的流出,增强乳房局部血循环,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护理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产妇干预后乳房胀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组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为产后乳汁淤积产妇采取乳房科学的按摩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母乳喂养率,明显改善其乳房胀痛程度。
综上所述,应用科学的按摩手段护理干预产后乳汁淤积产妇,能有效改善其乳房胀痛,使得其母乳喂养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河北中医,2013,35(2):301-302.
[2]黄曹君,韩微,樊雅静,等.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2):24-27.
[3]潘凌云.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哺乳影响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63-164.
[4]张一瑾.初产妇产后乳房硬结、乳汁淤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心理医生,2016, 22(20):135-136.
[5]黄艺.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及护理方法[J].健康必读旬刊,2013,12(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