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寻找语言材料的基因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kw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因一词最早出现在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所阐述的“模因论”中,它的意思是“被模仿的东西”。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被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传播,就可以称为“模因”。语用学专家何自然教授在模因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模因”这一概念。他认为利用模因理论进行语用实践,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模因的复制、迁移、创新的力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那么,如何在仿写中植入“模因”这一新元素,让仿写更有魅力呢?

一、模因的复制


  模因的复制,就是将存在于书本或其他环境中的某种模因,植入到学生的语用实践中,让学生对这种模因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在仿写中恰当自然地运用,从而提高仿写的质量。
  1.将模因植入句式,打好遣词造句的底子。仔细研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那些富有情趣、富有活力的句子比比皆是。不论从修辞角度还是句式角度,这些句子都准确传神,值得我们好好推敲。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潜入其中,细细揣摩,咀嚼出表达的独到之处,从而能灵活运用句式模因,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例如,苏教版六上《安塞腰鼓》中许多句子都带有强烈的感召力,读来令人热血澎湃。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一段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安塞腰鼓舞蹈场面的壮阔、豪放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样优美又具有感召力的句子,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积累、欣赏,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所用。我在指导学生读懂、读透这段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 一样,是 ; 一样,是 ”的句式仿写几句。学生的回答也十分精彩。有学生回答说:“春雷一样,是豪放的韵律;海浪一样,是磅礴的气势。”还有的说:“虎啸一样,是激情的呐喊;蛟龙一样,是舞动的手臂……”这样利用文本句式特点,进行句式模因复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到安塞腰鼓舞蹈场面的壮阔、豪放,还积累了言语表达形式,让这一句式模因深深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将模因植入文脉,借鉴布局谋篇的技巧。文脉模因注重的是表达顺序和文章结构的仿写,这是第二、三学段仿写的侧重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作者叶圣陶按游览的先后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为我们展现了双龙洞的奇特景观。“移步换景”这样的文脉就是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模因。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绘制作者的游览路线图,边读边画。绘制的过程中发现:作者是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双龙洞的,而且重点介绍了外洞、孔隙、内洞这些地方的特点。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们完善了游览图。(如下图)



  接着,结合学校的活动让学生思考:学校将举行江苏省书法特色展示活动,观摩地点有大礼堂、体育馆、观摩教室,请你为参加活动的专家、老师绘制一份“最佳路线图”。带着这样光荣的任务,学生们实地考察了新校园,呈现出这样的导览图。(如下图)



  最后,学生只需要按图索骥,一篇篇仿写《我们的校园》就水到渠成了。这篇课文的文脉模因也通过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实现了复制,可谓一举多得。

二、模因的迁移


  模因能以语言为载体呈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不是纯粹的复制,而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再创造。因此,模因的植入需要注重迁移性,避免重蹈传统仿写“一还是一”的覆辙。这一过程能帮助学生不断掌握从已知到未知的语言方式和学习方法。
  1.同一主题的迁移,展现情感的温度。苏教版中一些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容易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时的仿写就可以以小练笔的方式呈现,要侧重“内化移情”,展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一课,重点描写了小作者童年赶海的趣事,通过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几件事抒发一个“趣”字,学生的情感世界一下子就被触动了。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迁移练习:你的童年记忆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选择其中的一个片段写一写。学生们对于“童年趣事”这样的主题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纷纷用笔讲述自己的趣事。学生孝良这样写道:“我蹑手蹑脚地走到沟边,用菜诱惑龙虾。可这龙虾好像很聪明,怎么都不上当。我趁它不动的时候,一下子抓住,可是它一撅尾巴就溜走了。哇,它跑得还真快!可是它无论跑得多快,都不可能逃出我的五指山。趁它不备,我突然又往水里一扑,沟里溅起了高高的水柱。我又捉住了它,但它却使出大钳子夹我,疼得我叫出声来,一甩手把它扔到岸上。”孝良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和龙虾斗智斗勇的可爱男孩。那种快乐弥漫在字里行间,这就是模因迁移带来的魅力。
  这一次仿写练笔将含有特定表达情感的语言模因植入学生已有的表达方式中,并调动其内心的情感因素,对模因迁移、再创造。学生在这样的语用训练中,不仅提高了语用表达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建构起直指文本主旨即对“童趣”一词内涵的理解。
  2.同一形式的迁移,触摸言语的智慧。在语言传播过程中,有些模因保存着内容,以不同的形式传播;有些模因则会根据相同的形式放进不同的内容进行扩展。当学生通过模仿习得语言图式,形成语言路径后,就能根据相同的形式扩展出其他不同的内容,仿写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鲜花和星星》,全诗共两个小节,结构相似,读上去朗朗上口,是形式迁移的好的训练点。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写出了富有童趣的诗歌。
  例如:

红叶和蝴蝶


  我最喜欢
  秋天满树的红叶:
  这里一片,
  那里一片,
  真比空中的蝴蝶还多。
  到了晚秋,
  红叶落了。
  我数着飞舞的蝴蝶:
  这里一只,
  那里一只,
  真比树上的红叶还多。
  在这些内外兼修的仿写练习中,方法模因始终贯穿在其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它唤醒、复制,并為其注入新的内涵,进行了有效的迁移。仿写中植入模因,并进行相应的迁移,调动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激活了学生的长期记忆,学生的语言更加鲜活了,不再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
  综上所述,仿写中植入“模因”元素,让仿写有了“仿”的基础、“模”的灵魂。仿写的内容和形式不再拘泥于原文,而是将仿写的触角延伸到了学生的生活,为他们设计出贴近生活、体验生活的具体行为,让他们在“模因理论”的支撑下,用习得的语言形式和表达结构去感悟生活,获得素材。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从简单的复制到迁移、再创造,使学生更得益。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模因”也在不断改造、更新,从而获得再次复制、迁移的价值,使表达行为与心灵享受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衡量孩子一篇的习作的好坏,关键是“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这也是老师强调最多的要求.可让老师失望的是很难发现有打动人心的“真情”文章,这是为什么呢?仔细分析学生的习作,
期刊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学语文,学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可直到初中,我们的学生还是谈作文而色变,即使勉强写了,也常常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或是言之无物的“空对空”,缺乏真情实感,更不用说以情感人了。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写作的误区,在文章中写出生活味儿,张扬自我的个性呢?教学中本人以随笔写作为抓手作了一番尝试。  随笔的写作,抛开了传统作文教学强调写作技巧、重统一要求而忽视学生个性流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模仿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写作文时,我们必须要有模仿意识。  如何模仿呢?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先在书报杂志中找出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的小片段,认真仔细地读,耐心地读,读到真正领会其意后,就进行仿写。这样坚持训练了一个阶段后,他再从古今中外的名篇中选取自己认为最好的片段,经过仔细揣摩,仍然仿照以上的方法仿写。多次反复
期刊
刘勰《文心雕龙》里有名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此句流传甚广。但此句的后半句许多人不知道:“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简单地说,前两句是强调无论写山还是写水,都要有情感;后一句则强调同时要能够再现客体的物貌特征。写作既要抒发主体的情、理、志、气,又要描摹客观对象。  刘勰归纳写作路径为两种:一种是“为情而造文”,另一種是“为文而造情”。直白地说,一种是外在的风物触动了自己的情感,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阅读指向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仅仅是个例子,其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借鉴,以便有效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而从实际情况看,仅靠每学期几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在阅读教学中增设随文练笔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文本主题,而且还能从中借鉴,继而提高表达水平。一、创设情境,从借鉴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因而情感容易激发。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尽可能创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