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探索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aog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提倡教育机构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知识学习.其中,思维导图是一种较为直观的发散性思维辅助工具,将其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协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也能实现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简单叙述了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其次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实践运用;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4-0099-02
  收稿日期:2021-05-25
  作者简介:冯喜军(1976.11-),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化学教学研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加强了对学生知识应用和学习能力提升的关注度.思维导图能以较为直观的模式模拟思考的流程,能对学习中难度较高的知识进行较为清晰的梳理.高中教师应当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应用此方法,在促进知识高效传播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增强学习效果.因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思维导图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教学中出现的同类元素.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归类引导,将同类元素填入同一色块中.通过此类方法可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新知识中自觉寻找快速记忆的方法.
  其次,思维导图能提升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思维导图的多种形态变换,可将相对复杂的概念原理进行具象模拟.比如金属钠溶于水的反应过程可将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画成思维导图,将加号的部分加以剧烈反应的绘画进行表示,并将氢气的部分画成气泡形状.这种形象的表述能使学生对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进行较为轻松的记忆.
  最后,思维导图能加强学生实验能力.思维导图具有较为明晰的结构,且能运用箭头指向引导思维顺序.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更加明确取用实验中化学药剂,并准确记忆哪些操作是必须执行的.这种方式不但保障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准确操作,还锻炼了学生场景模拟的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进行课前预习
  在高中的各项知识学习过程中,预习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通过适当的预习可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并运用各种查阅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课外了解,从而实现眼界的开拓.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也要进行收集知识整合,所以学生可运用思维导图将查找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同时也能明确自己查找知识的要点.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思维导图.学生在制作导图的过程中可以搜寻并罗列并查询相关知识“最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后物质形态的改变”“氧化还原反应后的物质有多少能为人所用”等,再结合书本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融合,并同步思考.在制作过程中,不但丰富了诸多课外知识,还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如果化学反应生成的生成物中的元素在两种反应物中都有,该怎么辨别那是从哪种反应物中变化来的?2Na2O2+2H2O4NaOH+O2↑中的O2單质是从哪里变化来的?学生可以绘制多项思维导图,首先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制成一个思维导图,并在其中添加想要探寻的氧元素的价态变化.然后再进行另一个思维导图的绘制,将同一物质中的元素罗列在一起,分成四个小组,并通过连线和箭头的方式模拟具体反应过程和元素价态变化,就会很容易地发现该反应实质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是过氧化钠和水进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O2+2H2O2NaOH+H2O2,然后是过氧化氢产生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由于第一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NaOH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而第二步是氧化还原反应.H2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而H2O2中的氧来源于Na2O2,所以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是还原产物;O2是氧化产物.由此将第一个化学反应和第二个化学反应进行合并,得到:2Na2O2+4H2O4NaOH+2H2O+O2↑化简,删去2个水分子,得到2Na2O2+2H2O4NaOH+O2↑.由此可见,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梳理化简后反应方程式的具体反应过程,帮助学生对书面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2.理解难点知识
  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对难点知识进行较为直观的梳理,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难关,加强知识相关的理解和记忆.以“电化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为学生分析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记忆,在溶液中与熔融状态下各物质情况,在绘图过程中,可将知识难点着重描绘,并加以讲解,其中的分解通电原理可经由导图指示进行更加形象的表述.在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时,教师也可结合导图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提高当堂的理解度,在课后也可对导图进行回忆,结合教材中的理论进行自主思考.
  例如,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会析出钾、镁、铝.那么如何求出这些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呢?学生可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电解后形成钾、镁、铝的电子转移过程进行具象展示.将电子用较为明显的颜色绘制,并以单个电子为绘制的单位,这样便可更加一目了然地发现,在氯化钾中,钾元素形成钾的过程为K++e-K,而在氯化镁中,镁元素形成镁的过程为Mg2++2e-Mg,而氧化铝中铝元素形成铝的过程是Al3++3e-Al.了解形成过程后,可初步设置统一转移的电子数,如假设都转移6个电子的情况,结合上面电极方程式,可得出生成的钾、镁、铝为6e-6K-3Mg-2Al,由此可算出题目中所求生成钾、镁、铝的物质的量比为6∶3∶2.在过程中学生们可发现通过思维导图可简化并具象题目中关键的知识点.看到题目时,学生很容易直接联想起各元素在通电情况下与水反应的完整化学方程式,这样但较为繁琐,思考过程的难度也大大提升.通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学生可一目了然电子转移的数量,从而可进行假设,并直接计算形成无知的质量比,这种方法不但便捷,还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从而高效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难点.
  3.加强小组讨论
  因学生对知识了解程度不同,在实行小组讨论时往往会产生意见分歧.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将讨论的内容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录,将其中所有的论点进行整合,并在讨论结束后进行分析,求同存异,并有教师进行评判.举个例子来说,关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电子转移,小组成员给出了多种答案,其中一名成员可将所有人的答案进行记录,并把结果列出,进行答案相同的人员划分,并又各方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讲解,并画出思维导图.讨论结束后,再由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可结合答案对自己的导图进行查阅和改正,从而加深学习印象.
  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提出如下问题,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A.这款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这种矿泉水绝对纯净,不含任何离子;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氧、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学生可以以小组展开讨论,并根据讨论的多种结果制作思维导图.针对A答案可罗列多种饮料,并将其成分表中的常见物质进行整理绘制;针对B答案也可查询多个品牌矿泉水的成分表进行对比,并展开讨论;针对C答案可优先查找氧、氮、磷、锌等元素的特性,再进行判断;针对D答案学生可根据自身了解进行讨论,也可从专业书籍中获取相关资料.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让学生进行答案选择,并结合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论点阐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被充分调动,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较为全面的能力锻炼.
  总的来说,思维导图能从较为清晰直观的的角度对教材中所学知识进行展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应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寻求最为高效的新途径,并在应用过程中提升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课后自主学习的热情,实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荣.利用思维导图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8(32):57-58.
  [2]孙莲,海尼木·夏木西.思维导图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广州化工,2020,48(08):175-177+187.
  [责任编辑:季春阳]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三角函数的相关性质来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是三角函数中比较典型的一类问题,能有效考查学生对三角函数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难度可控,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因此频频出现在高考试题中.本文主要介绍利用五点作图法来求解三角函数中的参数问题.  关键词:五点作图;参数;周期;单调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2-0067-03  收稿日
摘 要:从两个指数型函数出发,阐述这两个函数模型在解题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  关键词:指数型;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2-0065-03  收稿日期:2021-05-05  作者简介:苏艺伟(1986-),男,福建省龙海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考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項目:教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中,小学数学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数学学习需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和实践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多渠道手段对课程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提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结合教学设计对进行优化策略作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合作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设计  中图分
摘 要:计算机技术是随着科学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项高科技成果,而多媒体技术则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延伸.在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其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本文从化无形为有形、变静态为动态、转不真为仿真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多媒体技术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作用,从而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摘 要:文章给出一道“极值点偏移”问题的思维历程,给出“极值点偏移”问题的常规解法,并给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极值点偏移;恒等变形;齐次化;放缩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2-0063-02  收稿日期:2021-05-05  作者简介:郑良(1980-),男,安徽省灵璧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极值点偏
摘 要:在数学研究中,让研究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另一种研究对象的思想称为转化思想.我们知道,数学题中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结论、结论与结论之间存在着联系,而解题的实质就是转化这些差联系.  关键词:中考数学;转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3-0024-02  收稿日期:2021-05-15  作者简介:崔亚澜(1994-),女
摘 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模型认知”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利用模型认识事物及其变化.二是过建构认知模型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考框架.前者指科学模型,后者指科学认知模型.《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外界条件的改变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进行了基于“模型认知”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教学探究.  关键词:模型认知;化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阶段教学中,知识对学生个人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要想实现学习效率的真正提升,学生必须要学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然而大部分学生都迫于高考的压力,而被迫地选择机械化记忆的学习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理解能力的发展,也对学生的素养的提升造成的影响.基于此,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进行了研究的还希望能够通过任务驱动的模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能力的发展.
摘 要:高中化学属于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直接影响到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教师来说能够选择借助化学现象来引出教学知识,增深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如今教育行业发展速度持续增快,教师需要积极地完善教学理念,充分地使用“互联网+”教学方法来丰富教学,确保可以更好地改善教育成果,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在现今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形势下,仍然有很多学校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评价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从化学实验、利用化学史和教学实践中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了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